Llano APU架构简要回顾
颠覆传统 APU=CPU(K10)+GPU(DX11)
不同于采用全新微架构设计的“推土机”(Bulldozer),Llano APU实际上就是将K10处理器与DX11显卡融合成一个整体,而GPU和CPU在指令信息互通方面属于双向传递,真正达到了图形芯片和处理芯片的融合。
Llano APU微架构图
通过上面的微架构图我们可以看到,Llano APU由五大部分融合而成:CPU、GPU、北桥、内存控制器以及IO(输入输出)控制器。Llano APU的工作机制大概是这样:整合北桥芯片是整个APU的枢纽,CPU通过北桥访问内存;采用Fusion Compute Link来将北桥、GPU、IO连接在一起,同时在GPU和北桥之间搭建Radeon Memory Bus,目的是让GPU与内存进行高速数据交换,从而提升3D性能与并行计算性能。
CPU:旧瓶装新酒 改进的32nm K10架构
Llano APU的CPU部分并没有采用新的微架构,依然是基于K10微架构(或称为Stars),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切完全照搬而来。首先,它的制作工艺从45nm升级到32nm、每个核心拥有1MB二级缓存,此外还有包括改进的硬件预取、更大的窗口尺寸、硬件分割器以及支持第二代Turbo Core智能超频技术等等。
GPU:“相扑”要革低端独显的命
相比较略显平淡的CPU部分,GPU才是Llano APU的重点。GPU部分开发代号为Sumo(相扑),它是源于第一代DX11家族中Radeon HD 5600/5500系列的Redwood核心,最多拥有400个流处理器,包含20个纹理单元、2个渲染后端以及8个ROP单元,显存位宽为128-bit。
在继承原有TeraScale 2统一处理架构、完全的DX11支持、OpenGL 4.1、各种抗锯齿和各向异性过滤(包括形态抗锯齿MLAA)、APP并行计算加速技术的基础上,Sumo核心还采用了UVD3视频解码引擎,并重新设计了通往北桥的显存接口,制造工艺也同步采用了最新的GlobalFoundries 32n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