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佳能影像信息总经理千田俊一先生

PChome | 编辑: 徐嘉 2011-09-28 06:01: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很自然的,在尼康终于加入微单市场争夺战后,作为目前唯一坚持在可换镜头领域只有DSLR一条产品线的佳能将如何看待对手的变化,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就显得格外关注。

专访佳能千田俊一先生

2011年9月26日下午,我与国内几家媒体朋友一同来到位于北京金宝街的佳能中国公司总部,对新上任的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影像信息消费产品事业部市场部   总经理 千田俊一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专访。佳能方面安排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向媒体介绍千田俊一先生并拉近他与媒体之间的距离。但事实上,仅仅几个问题一过,无论是千田先生还是媒体之间就已经打破原有的一点点拘谨,开始相当放松的相互交流起来。稍后,我将会刊登佳能官方整理的专访现场QA问答记录,不过我想先就自己所记录的先写上几句。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

影像信息消费产品事业部市场部   总经理

千田俊一先生

由于千田俊一先生之前是负责佳能在印度市场的工作,因此媒体一开始都集中于他对于日本、印度和中国市场感受差异上。千田先生表示,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这两个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人口众多。当数码影像产品在日本本土的规模增长趋于停滞的时候,印度和中国这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规模却始终保持增长。不过,相对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目前印度市场整体规模还显得比较小,大约仅有中国市场规模的15%上下。当然,较小的市场在增长率方面是非常惊人,佳能在印度的业绩始终保持着非常高速的增长。千田俊一先生还饶有兴趣的谈到他在两个国家遇到客户伙伴的不同:中国的经销商朋友好像很喜欢喝酒,谈生意也多在酒桌上搞定;印度虽然国家民族、宗教、语言很多很复杂,但印度朋友最大的乐趣似乎就是跳舞。发布会后的晚宴上,无论是印度客户还是佳能员工都会载歌载舞的,这一点现在想起来也不禁让人莞尔。在谈到在国内工作4个月后,对于中国几个大城市比如北京和上海的感想时,千田先生表示他上次来中国还是90年国内举行亚运会的时候。十多年过去,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他都震惊的发现“中国的变化太大了”!由于来中国工作的时间比较短,他还不太好说对于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具体印象。只是觉得可能是因为上海开埠较早的关系,所以整个城市显得时尚现代化一些,而北京则可能是因为国家首都政治中心的缘故,多少显得比上海更严肃一些。千田俊一先生还笑着谈到他非常喜欢上海的小吃小笼包(怎么不是春卷?笑),不过真的不太喜欢喝白酒。

在谈到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千田先生说他发现中国市场规模非常大,而佳能在国内的代理差不多有千家之多(在日本仅仅只有十多家)。因此他会在扩大销售渠道的同时,注重经销商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这其中既包括佳能一直在倡导并在日本进行的很好的Touch & Try,也包括销售以后的各种增值服务甚至是培训。千田先生表示,佳能并不会只是销售完就OK,而是要让消费者能够从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佳能的影像理念,产生对佳能的亲切感。有媒体问到,这样的这种理念的传递是依靠什么方式进行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个刚刚在上海举行的“你好色彩”大型路演与体验活动。千田先生表示,佳能的大型路演活动的确规模很大,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实际也是Touch & Try理念的一种表达方式。佳能会根据产品宣传与推广的实际需要制定合适的方式,是不是花大笔钱并不是特别重要,与消费者拉近距离才是最重要的。另外,佳能在目前为止还将会采取传统IT卖场、3C卖场以及网络销售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销售方式,并不会额外侧重于某个单一市场。如果经销商表现良好,那么佳能就会对这个经销商进行奖励,但并不会拘泥于它是什么渠道上的经销商。

很自然的,在尼康终于加入微单市场争夺战后,作为目前唯一坚持在可换镜头领域只有DSLR一条产品线的佳能将如何看待对手的变化,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就显得格外关注。很多媒体的问题都是围绕佳能合适发布微单产品、佳能如何解决类似G12这样的消费旗舰DC前途等问题。千田俊一先生表示,佳能非常关注市场与对手的动向,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在研究有关无反光镜可换镜头相机产品。不过,到目前为止,佳能依然觉得目前市场上的此类产品还不能在性能上达到佳能理想中的状态。作为一家能够完全独立完成数码相机从设计到制造的企业而言,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是佳能一直最为关注的。因此,如果有一天佳能正式向市场上推出此类产品也并不奇怪,这只是因为佳能认为这类产品终于能够符合佳能品牌对于产品性能、品质的追求。在关于G12问题上,千田先生认为尽管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并没有过去那样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佳能会放弃此类产品市场。事实上,佳能将会不断细分市场,针对消费者的需求推出对应的产品。千田先生表示请中国的媒体朋友们关注未来更新一代,功能更为强大的G系列新品的出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