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对农业信息化及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切实加强农业网站建设,本文结合浙江省农业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服务型电子政务概念,以
一、 引言
“西天目乡沈村王志华在半山腰竹园内,从2006年4月开始养了2000只竹园鸡,喂以玉米和虫子、野草,肉质结实、味鲜美,每只2.5斤,现在刚好上市,欢迎选购。”2006年7月19日、20日,浙江省临安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农民信箱内,以王志华的用户名代发了两条销售竹园鸡的信息,并由系统管理员在西天目邻近乡镇进行了手机短信的群发,一时上门要货者不断。至8月初,王志华家的2000只鸡销售一空,净获利9000余元。
这就是浙江省农业厅主办的“百万农民信箱工程”,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通过全省农民的实名制注册,让农民借助电脑和手机短信进行网上双向交流,快速、便捷地获得各类免费科技、市场信息和系统提供的服务,构筑农民网上社会。这一工程,引起了全省各个地区的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让信息走进来,让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走出去是一件有长远意义的大事,所以各地区把农业信息化工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在各方面的宣传和培训下,“农民信箱”也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兴趣,截至2006年8月8日,农民信箱注册用户突破了100万户!
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到今天,面对农业和农民对信息化需求的进一步加剧,作为直接服务于农民的政府机构,县、乡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被提上日程,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县、乡两级的电子政务,但“信息入户”仍然面临着现实的问题,即如何让老百姓接触到电子政务,消除已经存在很长时间的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电子政务入农户只能是“一纸空文”;农业电子政务网建设得漂亮、功能强大,也不能真正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而浙江省“农民信箱”就本着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增效服务的理念,发挥了服务型农业电子政务网的功能和作用。
二、 电子政务的定义
2006年8月15日,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的“第二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全国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座谈会”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对农业信息化及新农村建设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农业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农业电子政务,切实加强农业网站建设,各级信息中心要充分发挥“服务支撑、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与各方力量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努力开创“行政事业共同推进、部门之间相互支持、政府市场有机合作”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的新格局。
所谓电子政务,狭义的定义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简单的讲,就是应用技术,将政府管理规范化、透明化,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各种服务。
近年来,农业部积极推进农业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初步构建了农业电子政务框架,形成了“一个网络(中国农业信息网)、一本日历(《农村经济信息发布日历》)、两个工程(‘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的建设格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将对农业电子政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地区都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以浙江省为例,2001年开通的浙江省农村经济信息网(简称浙江农网),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下,气象部门主办、涉农部门协办的运作方式,以“服务三农、链接市场、便捷高效”为目标,建立省、市、县三级并延伸到乡镇及广大农户的综合性平台。至今已经成为浙江省集成涉农经济科技信息、展示农村经济特色、显现社会经济效益的知名网站,以其特色服务,在省内外获得良好的口碑,并先后成为2003浙江省特色门户网站、2004杭州市网站手拉手活动十大门户网站之一、2005年中国百强农网称号等荣誉。目前,浙江农网由省信息中心、9个省级涉农厅局信息分中心、11个市级信息分中心、14个省农产品产业协会农产品专业子网站、55个县级信息分中心和826个乡(镇)信息服务站组成,构成了覆盖全省的浙江农村经济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根据我国整个政府功能定位以及中国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模式是以服务为导向的管理服务型,我国建设了很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社区,城市居民对电子政务已经熟悉了,网上政策查询、网上办事、网上税务、网上教育等等,很多事务不用到相关政府部门的窗口去办理,在家中上网即可解决。而农村的生产和管理特点决定了其农业电子政务必然与城市不同。农业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信息如何到农民手里,如何让信息成为农民的生产经营致富的帮手、参谋,不要让信息成为政府的“形象工程”,这里就提出了为农民服务的电子政务――服务型农业电子政务的概念。
三、 新农村建设需要建设和发展服务型农业电子政务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等多方面,涵盖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
(一) “生产发展”需要服务型电子政务系统
农业电子政务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1.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发挥先导作用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就必须在种养之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对于农业这种生产特点,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要高于其他行业。而实际上,由于城乡间存在着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面向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加上我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导致农业生产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由此产生的浪费也十分惊人。因此,农业电子政务需要开发面向生产者和管理者的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市场价格预测系统、农田决策指挥系统等,并及时地将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可辅助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例如,浙江的临安和浦江农民,由于前两年种茄子效益不错,今年都扩种了茄子,期待增加收入,想不到今年茄子价格偏低,使得临安和浦江遭遇“卖茄难”问题。现正通过农民信箱广泛销售。
2.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能指导农业生产
我国农村实行的实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生产方式,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户积累和投入能力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户的经营风险大,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农艺管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这需要信息技术的指导,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之中。开发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的农业专家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便携式农业信息系统等,随时随地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农业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及时预报自然灾害,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天气预报、市场变化信息,降低农民生产风险。
3. 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能促进农产品销售
农村正在由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但农产品的商品率还较低,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不高;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进入流通领域,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增产不增收”、“卖难”现象一直存在,今后还可能会长期存在。如何让农民的产品走出去,让外面的信息走进来,是农业电子政务要解决的问题,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为农民提供一个交互的信息平台,提供信息服务,扩大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推进生产发展。
只有实现了“生产发展”,才能使农民“生活宽裕”,才能有经济实力改善生存环境,实现“村容整洁”。
(二) “管理民主”需要服务型农业电子政务系统
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是社会的最低层,就像建筑物的地基一样,假如不牢固,就可能影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由于该层次数量多、地域广、差别大,其组织管理和服务难度较大。
目前我国对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管理服务的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还是沿袭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存在着管理真空,并形成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缺陷,使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的农业部门在工作方法上创新能力不够,在传递农业生产服务信息方面,大多数还是采用过去的传递渠道,现代先进的传播工具应用得少。传递的信息经常在时间上滞后,而且所传递的信息以事后信息居多,事前预测分析性的信息偏少。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不强。建立面向基层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对乡镇和村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上传下达,实现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对提高基层政府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推动基层管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农业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三) “乡风文明”需要服务型农业电子政务系统
政府要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政务网上含有农民所需信息,农民培训知识等,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因此,建设服务型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开发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制作多媒体教育培训课件,满足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实现“乡风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