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谈发烧:如何选择合适的聆听音量

PChome | 编辑: 丁智明 2011-10-27 06:29:00原创 返回原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常见到这样的宣传:耳机(耳塞)应使用小音量聆听。大音量将会严重损伤听力。这样的宣传,众多专家教授也不遗余力的警告公众“切勿把耳机音量开的很响”。其实不止在一般用户群,在HIFI发烧领域,关于聆听的音量也是个大学问。如何寻找合适的音量,

前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常见到这样的宣传:耳机(耳塞)应使用小音量聆听。大音量将会严重损伤听力。这样的宣传,众多专家教授也不遗余力的警告公众“切勿把耳机音量开的很响”。其实不止在一般用户群,在HIFI发烧领域,关于聆听的音量也是个大学问。如何寻找合适的音量,对于HIFI发烧来说,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次月影就相关的话题粗略的表明下看法,希望对各位有所助益。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大音量聆听的直观感受

大音量聆听,尤其是长时间大音量聆听会严重损坏听力。其实许多人都知道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会用大音量聆听呢?在HIFI发烧友中,这个现象尤为普遍。以月影接触过的不少HIFI发烧友为例,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整体上来看,HIFI发烧友的聆听音量要大于普通人群。

原因在哪里?是什么让我们忍不住要开大音量聆听音乐?大音量聆听能为我们带来些什么?

为什么我们喜欢开大音量?

首先要确定一点,在合理的范围内,较大的音量可以带来许多声音上的正面改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大音量聆听。许多人觉得,声音开大,“听的越清楚”“感觉越震撼,越爽”。

开大音量确实能更有利于音乐信息和细节的表达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大音量聆听”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音量越大,声压越大,声音各频段的能量感也越强,因此表现为声音的密度,动态,气势,力度,均有提升,声音结像也越突出,并且更为饱满、鲜明。人声乐器的位置也越靠前,弱音细节突出的更明显,整体的声音更“完整”。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大音量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声音,这也是许多人不舍得放弃大音量聆听的理由。

合理范围内稍大的音量能带来更完整的音乐再现

月影为什么强调“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盲目开过大的音量并不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声音享受。恰恰相反,过大的音量,过大的声压不但容易造成频段能量溢出和淤积,还会带来更大的失真,降低声音表现。比如使得原本细腻柔美的女声变的“粗糙”,使得原本质感出色的弦乐变的“毛刺”,明显破坏乐器的音色。无论多好的HIFI系统,都无法避免这种现象,可见如果对聆听音量把握不当,确实会影响我们对器材优劣的判断。

过大的音量只会使声音更刺激,对听力产生破坏

月影观点:“健康的耳朵”无可替代

既然大音量聆听音乐好处多多,但为什么还是“极力建议切勿大音量聆听”呢?自然主要是因为听力损伤等相关原因了。下面一则消息比较能够说明问题:欧盟委员会新兴及新确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SCENIHR)专家于2008年10月13日警告说,长时间大音量使用随身听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该委员会当天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个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危险。

人耳结构比我们想象的来的脆弱

而根据月影所了解的,超过85db(单位:分贝)的声音就可能损伤听力,而大多数的设备动态都在100db以上,如果你要聆听动态范围很大的音乐,就存在伤害听力的隐患。大音量对听力的损伤是慢性的,积累的,长期的,部分可能是永久性的。在你发现问题时,可能发现已经积累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不管你是不是发烧友,保护听力都应作为一个原则性的大前提来看待。月影的观点是: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替代“健康的耳朵”。

高于85db的声音就有损伤听力的危险

一种观点:聆听音量应与真实现场接近。

对于究竟该以什么音量聆听,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以现场作为参照。这部分发烧友认为:接近现场实际聆听的音量,是最合适的音量。应该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这只是站在HIFI发烧和单就欣赏的角度来看的。月影觉得依然有必要提出些许质疑。

位置不同,古典音乐厅的现场音量响度是不同的

一,现场的变数太大。离乐队远近不同,声音的响度差距比较明显。以聆听交响乐为例,实话说,在音乐厅中,5排前位置的声音响度是比较“可怕”的。明显超出了人耳觉得舒适的“极端”,极为刺激。在流行舞台上也是类似。而在最后的几排,声音的响度和能量感都明显降低,那么我们究竟以哪种标准作为参考呢?这个浮动的范围着实不小,值得商榷。而且对没有现场聆听经验的人来说,难以判断。

流行舞台中,现场的音量大小也不易判断

好的器材,大小音量的表现都有保证

月影需要表明一下自己的观点:对于好的HIFI器材来说,无论是大音量或者小音量,都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即:合理范围内大音量低失真,小音量能较为完整的保留音乐的基本要素和细节。

嘈杂的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开大音量

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一套HIFI系统大音量下整体表现不错,小音量声音发虚,发散,黯淡,无力,声音信息和细节丢失严重,声音的密度和完整性明显不足等等;或者小音量下声音表现不错,开大音量则会出现频段能量过强,有淤积,声音发冲,粗糙,毛刺,不耐听,以及有明显的失真等现象。那么这两种系统都不会是好的HIFI系统。

安静的时候,不需要很大的音量也能很好的欣赏音乐

一套好的HIFI系统在合理的音量范围内,大音量不会毛刺,过冲,粗糙,不耐听,失真明显;小音量也不会发虚,萎靡,黯淡,无力,能够较为完整的保留音乐的整体信息和细节,这样的系统,也是比较理想的。

月影观点:两条重要的原则作为参考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聆听音量呢?实话说这实在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问题。就月影个人的观点来看:原则上支持小音量聆听。如果需要一个相对的标准,那么月影有两个评判准则供大家参考:一,选择的音量不应破坏听力。二,选择的音量不应影响音乐欣赏。

非入耳结构的耳塞隔音性一般,适合安静环境下聆听

即使在“适当的范围内”(即回放声音无明显失真的范围),大音量相对小音量来说依然更容易破坏听力,而小音量相对大音量来说容易丢失一些音乐的要素和细节。即使大家的偏好各不相同,但如果本着这两个原则去选择音量的话,月影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入耳式耳塞能有效降低环境噪音,有利于保护听力

月影自己选择音量的原则是:在平时欣赏和聆听的时候,在不影响欣赏的前提下选择最小音量聆听。月影个人认为这样比较适合自己。从大音量聆听到小音量聆听,一开始可能会不太习惯,这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时间去适应这种变化。不过在评价器材时,月影依然会将音量开的稍大,这样有利于熟悉器材的特性和评价其声音。

后记:保护听力应予以重视

不管是发烧友还是普通人群,耳朵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器官,听力的丧失很多时候都是永久性的,不可恢复的。因此在平时就应该注意保护,聆听音乐也是一样。如果你失去了听力,还可能好好欣赏音乐吗?

本文无意设立什么绝对标准,只是希望:一,引起音频产品用户的注意和重视。二,适当的提供些参考性的建议,有助于各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音量。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相关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