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代工起家的冠捷,在自有品牌运营方面并没有多少经验,它将如何在这次转身当中找到突破口。
自有品牌冲动
依靠代工起家的冠捷,在自有品牌运营方面并没有多少经验,它将如何在这次转身当中找到突破口。
冠捷的北京总部隐遁于望京科技园内,找到它颇费了些周折。尽管在显示器产品出货量上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在中国的家庭消费者中,大多数人对冠捷这个品牌仍是一知半解。
造成这种实力与品牌落差的原因,是冠捷的代工传统。 2005年,冠捷共销售了3280万台显示器,其中CRT显示器1342万台,LCD显示器1938万台,比2004年增长了28%,从而跃居全球计算机 显示器的龙头。但这之中,超过八成为OEM产品,自有品牌的产品尚不足20%。
随着PC周边配件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客户对 OEM订单的价格一压再压,这大大挤压了代工厂商们的利润空间。“冠捷已经是显示器的代名词,”上任刚刚三个多月的冠捷中国区总经理徐文选说,“但做代工 没有太大前途,冠捷既然已经在生产环节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就一定会发展自有品牌,包括电视机。”
自有品牌冲动
冠捷的举动与那些轮番向世界品牌发动冲击的台资企业如 出一辙。代工的艰辛,使得很多中国台湾的制造企业都将发展自有品牌作为理想,华硕、明基品牌的成功,更让众多台资企业趋之若鹜。“冠捷已经为全球所有顶尖 的显示器、PC企业做过代工,这样我们就积累了丰富的制造和品质管理经验,再加上我们的产能,冠捷自有品牌显示器将在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徐文选 说。
中国市场将是冠捷的一个突破口。中国已经是IT巨 头竞争的主战场,几乎所有的显示器品牌都在这里投入重兵,一直在代工领域默默无闻的冠捷想要在这里杀出血路,难度可想而知。冠捷的杀手锏是价格和渠道政 策。2005年,冠捷以160万台的销量从二线厂商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三位;2006年,冠捷的销量将达到230万台,从而前进到第二名的位置,逼近了头 名三星。
“三星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成长速度。”徐文选说。 2006年夏季,冠捷和三星在广州举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价格战,一位冠捷经销商说,三星将数款主力型号的显示器价格直线拉低到同冠捷相仿的价位,形势非常危 急。冠捷决定全力应战,从渠道、产品、资金等资源给予前线支持,最终,三星的攻势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无功而返。“其实,价格战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徐文选说,“三星的生产成本、经营成本比我们高,一打价格战,它的高附加值就荡然无存了。”
冠捷充满血性的攻势令竞争对手颇为头疼,也带来了 一些批评,分析者认为,单纯的价格战会损害企业的利润率。不过,对冠捷来说,这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战略性措施,必要的代价依然是值得的。接下来,冠捷准 备利用3年~5年的时间,实现自有品牌显示器在中国市场登顶的目标。
除了自有品牌,冠捷的另一个寄托是液晶电视业务。 在PC显示器的需求高峰过去之后,平板电视正成为下一个热点。据IDC统计,中国市场平板电视在2006年的出货量有望达到488.4万台,其中液晶电视 的出货量为409.2万台,冠捷也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算盘当中。冠捷在电视机制造领域并无优势,不过,去年收购的飞利浦业务中,包含23英寸以下的电视机 产品,这给冠捷提供了必要的技术。
据悉,和普通家电企业的做法不同,冠捷准备将通过IT渠道来分销液晶电视。在中国,冠捷拥有68个平台商、2000多个经销商,这显然有利于避开传统渠道的激烈竞争,发挥冠捷渠道的能量。徐文选说,“大约有80%~90%的经销商对销售冠捷液晶电视抱有浓厚兴趣。”
徐文选透露,未来冠捷计划将代工和自有品牌产品的比重调整为7:3,这种平衡并不好把握,尤其是身处始终跌宕沉浮的液晶产业,风险可以说是如影随形。
大即是美
大即是美
液晶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以上游液晶面板厂商为例,一条五代TFT-LCD生产线的投资在10亿美元之上,夏普今年早些时候投资的第八代TFT-LCD生产线的金额更是接近20亿美元。液晶显示器厂商也基本上都是三星、LG、冠捷这样的大厂。
同时,液晶产业的波动使其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受投资 周期长、市场供需变化大等因素影响,液晶市场经常处于振荡曲线式的波动状态,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亏损的泥潭。京东方就因为负债投资第五代TFT-LCD 生产线,又恰逢液晶低谷,从此一蹶不振。12月初,飞利浦公司宣布,将抛售所持LG-Philips公司的股份,其原因也是因为液晶价格暴跌,导致LG- Philips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巨亏3亿多美元。
从事IT产业多年的徐文选对这些问题自然有所准 备。身高1.80米、身材魁梧的徐文选坚信,在液晶产业,“大者恒大”的法则不会改变。“2005年,冠捷收购了飞利浦的显示器制造业务,其目的之一就是 扩大领先优势,拉开同第二名的差距。”徐文选说。这一举措立竿见影,2005年,冠捷在全球LCD显示器的份额突破20%,与亚军三星公司拉开了约10个 百分点的距离。
预防液晶产业波动风险对冠捷至关重要。在冠捷公司内部,设立有一支人数约为20人的团队,分布在台北和福建工厂,对全球液晶面板的产销平衡和技术革新保持24小时关注,并直接向冠捷高层汇报,这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预警的作用。
冠捷同液晶面板厂商的结盟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在中国大陆,除了同京东方有25%的债权关系之外,冠捷还分别同中华映管、翰宇、奇美电子等面板巨头成立了合资工厂,直接保证供货,从而降低了波动风险。
品牌与成本的平衡术
品牌与成本的平衡术
为了快速树立自有品牌,冠捷选择了显示器、液晶电视双管齐下的做法。不过,对于三星、LG这样身经百战的跨国企业来说,冠捷的攻势能否奏效,还需要划上问号。
截至目前,冠捷遵循的都是一条“成本至上”的路线。为 了降低成本,冠捷选择了将生产重心设在中国,在福建福清的冠捷工厂,方圆10公里范围内汇聚了50家配套厂商,包括面板、机壳、纸箱、铁件等元件,均可以 在几个小时内运抵生产线,协同效应已经发挥到极致。同时,冠捷还自己生产一些原材料,如变压器、背光模组等。“我们希望自己有绝对的成本领先优势。可以 说,至少在一线显示器厂商中,冠捷的生产成本是比较低的。”曾经在福清工厂任职多年的徐文选说。
在品牌投入上,冠捷也选择了最小心谨慎的做法,即量入为出。徐文选说,冠捷是从销售收入中提取固定比例作为自有品牌产品的推广费用,而不像很多企业那样,“产品还没有上市赚钱,就先投出大笔广告费。”
冠捷的这些保守做法保证了财务稳健,不过,对于其塑造自有品牌 业务却有不利影响。在品牌知名度和成本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由于过分注重成本,使得冠捷在中低端产品上竞争力加强,高端产品则显得支撑不足,产品的 附加值无法得到提升。而在大众消费市场,尤其是液晶电视领域,消费者更在意品牌的知名度,相比之下,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冠捷的号召力恐怕要大打折 扣。
这样的局面不是徐文选愿意看到的。在他履新中国区总经理之前,冠捷总裁宣建生专门送给徐文选一本书,书名叫作《三张嘴传遍全世界》,意思是鼓励他用口碑的方式去打通中国市场。不过,想要让这个品牌快速深入人心,仅仅靠口碑的力量是不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