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虚拟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IDC的报告显示,目前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客户表示,会对2006年所购买的新服务器中的45%进行虚拟化。IDC同时预测,到2009年,企业在服务器虚拟化方面的花费将达到接近150亿美元,超过四分之三的500人以上的企业都将部署虚拟化的服务器。这样的发展势头,恐怕连最保守的厂商也会将“宝”压到虚拟化技术上。
当然,虚拟化作为一项前沿的技术,不是谁都能轻易跨进这扇大门的。而事实上,虚拟化技术又不是最新的技术,它最早可追溯到主机技术上,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主机的利用率。
作为大型主机的主要厂商之一,IBM显然在虚拟化技术上走得更快些,也不断将最新的虚拟化技术下移到中低端的服务器上。IBM究竟在虚拟化技术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这些技术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呢?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IBM System p大中华区技术总监李永辉先生。
三种方式实现虚拟化
IT168记者:IBM对于虚拟化是怎样定义的?具体来说,它又是怎样实现的?
李永辉:IBM对于虚拟化的理解,就是将现有的资源调配给不同的应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从当前的市场来看,不同厂商间的虚拟化产品不尽相同,有的只是部分的虚拟化方案,而IBM的虚拟化方案能管理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应用4大资源。
目前市场上的虚拟化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纯硬件方式;纯软件方式;系统管理方式(Hypervisor,介于硬件和软件方式之间)。最初的时候,虚拟化主要是纯硬件方式实现,这种方式扩展性不好,限制也较多。
纯软件方式也不是主流,有局限性。它通过操作系统划分不同的空间,一旦需要打补丁或系统出问题,就会影响到所有的虚拟机。
系统管理方式目前看来优势较多,它在硬件的基础上加上操作系统实现,它在每个分区上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因而又独立于操作系统。总体比较来看,系统管理方式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IBM也是采用系统管理方式来实现虚拟化的。
分区技术步入第三代
IT168记者:在我们做的虚拟化调查中,有人就把分区等同于虚拟化,对此你是怎么看的?IBM的分区技术有什么特点?
李永辉:有用户把虚拟化和分区等同起来,并不完全是理解上的错误。虚拟化的第一步就是实现分区,但分区和虚拟化不能等同起来,虚拟化有更多的内涵。
说到IBM的分区技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是逻辑分区,在2001年实现;第二代时动态逻辑分区,2002年IBM实现;第三代分区技术在2004年至2005年间成熟,是微分区技术,也就是在POWER5芯片上实现微分区,IBM目前已经能达到0.1CPU的颗粒度。这是当前任何一家其它厂商做不到的,也说明IBM在虚拟化技术方面要领先一大截。
虚拟化是未来5年首先要实施的项目
IT168记者:通过我们IT168前期的调查,国内用户的虚拟化应用水平还很低,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国外的情况又是怎样?
李永辉:虚拟化的热潮起源于4~5年前,当时主要在小型机市场,随后逐渐向x86市场下移。虚拟化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IT观念,人们开始不再将一台机器对应为一个应用。
从我这几年和国内外用户的接触,发现国内和国外的用户在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上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国内外用户差不多同一时间虚拟化技术,可以说起点差不多,并且是虚拟化技术都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二是企业的关键业务逐渐开始放到虚拟化环境中实施;三是企业无论是否现在已经实施虚拟化技术,企业IT部门都将虚拟化技术看作未来5年首先要实施的项目。
当然,国内外用户在对待虚拟化上也有一些差别,最主要的是国外企业的应用程度比国内要深,对IT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要高。以IBM的APV(Advanced POWER Virtualization)功能为例,它可以提供虚拟的网络、存储功能,并能实现自动负载均衡。IBM在某些高端服务器产品里就配备的该功能,但从使用情况来看,国外用户利用APV功能的量要远大于国内用户。
虚拟化功能迟早会利用起来
IT168记者:你刚才说到了APV功能在国内外利用的不同,你能分析一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吗?
李永辉:APV功能部件是IBM System p5 590和p595服务器的标准配置,但在其他System p、eServer p5 和 OpenPower服务器上是付费使用的功能部件。用户付费后只要激活该功能就可以使用。
我们也注意到,几年前IBM在应标时,几乎看不到用户提出虚拟化的要求,而近来的一些大一点的招标,虚拟化已经成为了基本需求。
前面说到的国外比国内用APV功能的多,并不见得国外的IT资源要比国内丰富,相反,有时他们正是为了节省开支,才利用APV功能,以便将原有的IT资源利用起来。国内目前来看,IT基础设施还处于投入期,新上项目比较多。
另外,国外的管理水平整体要比国内高一些。但有一点我可以强调,最终大家都会看到虚拟化的好处,都会将虚拟化功能利用起来。
虚拟化应用范围
虚拟化应用集中在三个层面
IT168记者:从你这几年的经验来看,国内哪些行业虚拟化技术应用比较超前些?另外,中小企业有没有采用虚拟化技术的必要?
李永辉:目前来看,国内企业采用虚拟化技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大型企业,比如电信、银行、政府等开始使用虚拟化技术,这主要是由于业务上的需求——数据大集中。采用虚拟化技术的好处是方便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同时数据、应用集中后不浪费原有的投资。
虚拟化应用的第二个方面是数据容灾中心,虚拟化技术可以减少服务器的数量,减少管理,并动态调节不同应用间对资源的使用。
虚拟化应用的第三个方面是一些模拟的开发环境、测试环境、质量控制和压力测试等,因为需要模拟应用场景,并且有可能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所以虚拟化是较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中小企业,虚拟化技术同样适用。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人少,成本控制严格,预期不了自身的快速成长。而中小企业一旦需要在不停机的状况下加大业务量的话,虚拟化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虚拟化不会降低服务器销量
IT168记者:国外有分析机构称,虚拟化技术会导致服务器采购量的下降,对此IBM是怎么看的?IBM还会一如既往地推虚拟化吗?
李永辉:这样的分析我没见到过。不过,从资源的利用角度来看,是会对低端的服务器和工作站产生影响。
现在,大家逐步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运行一个数据中心,远比建设一个数据中心花费的资金要多。这也是IBM加大服务力度的动力所在。
其实,回顾IBM的历史,IBM一直在推虚拟化技术。早在1970年,IBM在大型主机方面已经开始应用虚拟技术。2001年,IBM将虚拟技术引入到小型机产品上。
以后,IBM每年都在不断改进虚拟化技术。2002年,增加了动态逻辑分区功能,用户不必停机就可以动态调整分区中的资源。2003年,IBM增加了按需应变的功能(Capacity Upgrade On Demand)。2004年,IBM实现了微分区功能,在当年推出的Power5服务器中做到了0.1个CPU一个分区。2005年,IBM又推出了虚拟化管理平台,简化了对分区划分功能的操作。
虽然IBM一直在推虚拟化技术,并让这项技术变得越来越简单,但你也可以看到,IBM服务器的销量是在逐年上升的。
目标是“虚拟一切计算资源”
IT168记者:现在有这么一种说法,就是Intel和AMD的竞争,推动了虚拟化的发展。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IBM的虚拟化技术和它们相比有什么优势?
李永辉:不可否认,Intel和AMD的确在推动虚拟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们只是最近才开始进入虚拟化领域的,IBM要比它们早了好多年。
特别是,IBM目前所推广的虚拟引擎(VE)已经是一套完整的虚拟化方案,它包括从操作系统层的虚拟化技术到服务器、存储等系统内硬件层的虚拟化技术,直到再上层的系统服务套件。这些技术是相互呼应,共同作用的。
IBM还提出了“虚拟一切计算资源”的战略,这也是企业未来实施系统整合与简化的重要手段。IBM最新的虚拟引擎v2.0是实现系统虚拟化的规划工具,它分为三个层面:1、虚拟化的资源:基于IBM先进的服务器、系统技术和存储系统之上,提供虚拟的I/O、网络,处理器的微分区技术,以及虚拟磁带服务器作为计算和存储资源;2、虚拟化的管理:对工作负载和性能的管理,以及资源的管理、建模和绘图,在虚拟引擎v2.0中,虚拟化的管理包括资源依赖服务(RDS),集成虚拟管理(IVM),IBM企业负载管理器(IBM Enterprise Workload Manager)和IBM Director 5.10;3、虚拟化的访问:虚拟化访问的服务套件包括VE Console,以及存储系统服务套件IBM TotalStorage 全面生产力中心。
IBM虚拟引擎可以实现用户基础架构的高达80%的虚拟化,跨越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设备。
以上这些,都是IBM在虚拟化方面的独特优势。
Power6带来全方位提升
IT168记者:IBM很多虚拟化技术都是围绕Power处理器展开的,即将推出的Power 6又会在虚拟化方面有哪些新的特性?
李永辉:Power 6是IBM全力在研制的新一代Power处理器。和上一代相比,Power 6增强了很多功能。比如处理器主频达到了3GHz以上,带宽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分区技术方面,Power 6不会做进一步的细分,而是着重于可用度的提高。
从目前0.1CPU的精度来看,绝大多数用户都够用了。Power 6会在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加符合用户的管理特性,能以更简单的方式让用户使用。
现在,Power 6已经基本就绪,它会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虚拟化能力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编者:IBM在虚拟化技术方面是先行者。其最大的优势是能提供处理器、服务器、存储、软件等全方位的虚拟化能力,可以说是打通了企业应用的整个环节。特别是,IBM提出了“虚拟化一切计算资源”的目标,这和其一直倡导的“随需应变”的企业蓝图相吻合。我们也期待IBM能给企业应用带来更多更新的技术和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