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顶尖企业榜”中,联想高居榜首。这项旨在为中国读者推荐最具价值企业的调查,充分肯定了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表现,高度评价了联想“持续赢利的能力”。 9月,美林证券将联想股票评级由“持股观望”上调至“买进”,显示了对联想
第一部分 全球PC市场增长放缓,产业竞争加剧,联想交出满意答卷
前言
2006年8月,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顶尖企业榜”中,联想高居榜首。这项旨在为中国读者推荐最具价值企业的调查,充分肯定了联想在国际化进程中的表现,高度评价了联想“持续赢利的能力”。
9月,美林证券将联想股票评级由“持股观望”上调至“买进”,显示了对联想全球增长的坚定信心。
获得国内国际一致好评的同时,联想也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到:“联想因收购知名国际品牌而获得国际声誉,并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的先锋。”而且,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总体进展迟缓的背景下,“联想正作为中国企业驾驭收购的正面案例浮现出来。”
很显然,棋弈国际化,联想在取得开盘的成功布局之后,正扎扎实实地构筑企业竞争力,在全球棋盘上打响全线反击。财报显示,在竞争激烈的全球PC市场,联想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两个季度上升,达到了7.8%;06财年上半年(4-9月)营业额已达72亿美元,而公司赢利也实现稳步攀升。对于外界而言,联想正创造着并购史上新的奇迹。
正因如此,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说:“现在,并购一年半时间过去了,经过磨合,我现在对联想未来的走向已经非常有底,联想不会发生任何意外,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这是一年来最让我高兴的事。”联想在全球PC市场上扬鞭跃马,节节推进,正让杨元庆和所有联想员工,以及关心联想的社会各界倍感振奋。
第一部分 全球PC市场增长放缓,产业竞争加剧,联想交出满意答卷
回顾这令人振奋的2006年,联想的业绩并非来得一帆风顺。自从2005年全球PC市场回暖以来,本年度PC市场的增速却有所放缓。2006年前三个季度全球PC市场总体增长10.51%,同比2005年的增长率下降了5.70%。
增速的放缓导致全球PC产业的竞争形势进一步加剧,各大巨头的厮杀让PC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在并购后的第二年,不仅成功保持了客户和团队的稳定,而且在研发、生产、营销、销售和服务的全价值链上提升竞争力,迅速实现了盈利。这样的成绩在跨国并购案例中实属罕见。摩根斯坦利对并购后联想的业绩进行了评测,看好联想的市场表现,对联想股票维持增持评级。
联想之所以能够迅速获得增长,源于其充分发挥国际化的优势,对全球PC增长亮点的把握。全球市场的不均衡,是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表现在PC产业,一方面全球市场整体放缓,成熟市场的大客户需求稳定;而另一方面,成熟市场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以及新兴市场日益成为增长的亮点。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利用热点市场来获得成长,正是跨国企业的优势。
以新兴市场为例,中国、印度和巴西市场PC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增长势头。其中,作为全球经济亮点的中国市场,受到整体经济增长的带动,继续稳居亚太地区(不含日本)PC市场首位。
通过全球平台的协调,联想牢牢地把握了这些增长机会。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在印度市场,联想消费类台式电脑业务取得了21%的增长,Lenovo3000笔记本增长率高达48%,远高于整个市场19%的同比增长率。IDC数据也显示,在中国市场,联想第二季度销量上升25%,包括手机在内营业额达14亿美元,占集团总营业额的39%,其中联想手机业务2006年销量同比增长63%,保持良好的盈利状况,稳居国内品牌冠军。
联想不仅通过全球平台把握亮点市场,而且通过输出在新兴市场的成功经验,整合全球业务,获得全球增长。杨元庆表示:“联想将从经营理念的转变入手,在全球范围内,就组织结构、人员、业务方面做出彻底的变革。作为重要的一环,‘中国模式’将加速向全球市场推进。”
事实上,“中国模式”指的是联想独特的交易型和关系型的“双业务模式”。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双业务模式”已经在印度、德国等市场试点成功。阿梅里奥表示,通过这些试点,“欧洲区也呈现出一些鼓舞人心的迹象。”在德国推出交易型模式后,来自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营业额增长了40%。
取得前一阶段的整合成果后,联想已经顺利地从“稳定为要”的整合第一阶段,进入了“以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第二阶段。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面对用户日益丰富的个性化应用需求,创新已经成为联想打造全球竞争力,走向主动盈利增长的源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