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进化" 三星840 EVO固态硬盘评测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3-08-03 05:30:00原创 返回原文

840 EVO到来,全民进化

去年9月三星SSD 840 PRO以及840系列固态硬盘登场,短短数月便成功占领了高端和性价比市场的领导地位。而在刚刚过去的这半年里,随着金士顿、威刚、浦科特、闪迪以及美光Crucial更新了自己的产品线,主流SSD市场的竞争开始加剧。

实际上如此众多的产品并没有对三星840和840 PRO系列形成真正的威胁,无论是京东还是天猫,三星840 120GB固态硬盘的销售数据几乎均位居第一,而250GB型号更是率先跌破千元,成为同类产品中容价比最高的。至于高端SSD方面,840 PRO也成为购买最多的系列。

不过,一些专业用户对840的120GB和250GB的写入速度并不够满意,由于采用了3bit MLC闪存,两款产品的写入速度只有130MB/s和250MB/s,相对竞品来说确实没有太大优势。为此三星于上月正式祭出了全新的840 EVO系列固态硬盘——产品更迭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当然推出840 EVO的动机并不只限于此,三星对840 EVO系列产品表达了两个美好的“Evolution”愿景:首先写入速度大幅提高,特别是小容量的型号进化尤其明显;第二则是提供最大1TB的容量,号召全民SSD进化的时代到来。其实还有一个附加的愿景则是为840 EVO提供进一步的系统级性能提升。

三星840 EVO固态硬盘的Evolution

时至今日,大多数用户对固态硬盘的讨论依然围绕着容量和价格两个点上,在此基础上性能也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元素。从这一点来看840 EVO确实比840更好地诠释了“全民时代”的意义。如此重要的升级,先让我们来看看规格参数:

看到120GB和250GB即可分别达成410MB/s和520MB/s的写入速度,想必不少人已经准备掏腰包购买了。我们本次恰好测试的便是250GB型号,那么在这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解答两个问题——它如何做到1TB的容量?它如何大幅提升了写入性能?

SSD也讲求外观和设计

探讨技术细节之前,我们不妨先从外观入手。设计是840 EVO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这从470、830时代开始就一直延续,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橙色小方块”——关于它的作用,没有准确答案——正如你看到这个小方块就能想到三星SSD一样,它就是三星SSD的标志。这也是Design Identity(识别设计)的重点所在。

三星840 EVO设计重点

此次登场的840 EVO,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因此,沈亨夑表示,希望通过外观的变化能够体现产品的这种进步,所以整体色调从此前的炭黑色外壳配橘色方块,变成了灰色色调。旨在从这种外观上的改变体现出新产品的科技感,同时又可以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所以才会显得更金属一些。

三星840和840 PRO的设计

三星840 EVO的设计

外壳的工艺上,840 EVO也从之前的磨砂处理改为烤漆工艺,因此有着比之前更多的光泽。手感上也更加光滑。

840 EVO以及当前的840系列在工业设计上的另一项重点则是“倒角设计”。如果你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个细节。

高度抛光效果的倒角

所谓倒角设计,就是在一块两面相交的铝板,通过削切将垂直的棱面成一个45度的小平面,让原本的一个直角变成了两个钝角,这个平面就是倒角平面。这个平面从一定角度上看就可以有几近镜面的抛光效果,与SSD的正面和侧面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常迷人。正像你在iPhone 5手机上看到的那样——这种对于美的诉求,让840更凸显出与众不同的素质。

三星840 EVO的背面

超迷你PCB,内部全进化

840 EVO内部核心架构的改进

●第五代三核心MEX主控

性能和容量的升级自然源于内在的变化:三星840 EVO固态硬盘采用了全新的MEX主控,架构上依然是三核心ARM Cortex-R4主控,但是频率比上一代MDX主控的300MHz提升到400MHz,使得QD1下4KB随机读取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19nm Toggle 2.0闪存成就128Gb die

闪存方面,840 EVO依然采用3bit MLC闪存,也可以称作是TLC,依然是Toggle 2.0标准。不过制程却从2xnm进化到1xnm,并且实现了128Gb die,因此通过8层封装技术即可实现单颗NAND颗粒128GB的容量,搭载8个这样的颗粒即可达成1TB容量!

不过三星的1xnm Toggle 2.0闪存和东芝的1xnm Toggle 2.0闪存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仍采用8KB Page而后者则为16KB Page,包括IMFT的20nm ONFI 3.0闪存同样为16KB Page。更大容量的Page需要更加细致的优化才能保证4KB随机读写性能,在这方面三星所要做的优化就会更容易,加上MEX主控频率的提升,QD1下的4KB随机读取性能提高到10K IOPS就在情理之中了。

●外置DRAM缓存容量提高至1GB

128Gb die让840 EVO拥有了更大的容量,而这也就需要编写更大规模的映射表,否则1TB的版本很难做到和500GB的性能相同。为此840 EVO将DRAM缓存的容量进一步增大至1GB,750GB和1TB版本均采用了1GB LPDDR2-1066缓存,而上一代840最大为512MB。

PCB正面从右至左分别为MEX主控、缓存颗粒和闪存颗粒

背面则只有一个闪存颗粒

超小的PCB尺寸

●最新一代先进信号处理算法

840 EVO的另一项升级在于最新一代的“先进信号处理算法(Advanced Signal Processing Alogrithm)”。因为随着闪存制程提升至10nm级水平,读取过程中的出错率比20nm级时代进一步增加,这就需要在ECC纠错算法之外,再针对读取电压进行额外的修正,才可以降低出错率。

更小的制程工艺,需要更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提高耐久度

跑分测试:写入速度大跃进

针对性能层面,最直观的依然是跑分。我们使用上一代三星SSD 840 250GB的成绩作为对比,来看看同容量的250GB的840 EVO有怎样的表现。

测试平台方面,我们使用酷睿i7 2600处理器,Z77主板,配合RST 12.6驱动程序,同时以三星840 PRO 256GB作为系统盘。测试过程中将处理器频率锁定在3.8GHz,关闭睿频和所有节能降频的选项,并在BIOS中开启AHCI,关闭其他第三方板载芯片。

我们依次使用常规的测试软件,包含CrystalDiskMark(测试数据样本大小设置为1GB)、AS SSD Benchmark、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数据样本大小设置为1GB)以及PCMark7,在空盘状态下,进行性能测试。

CrystalDiskMark软件(左图:840 EVO 250GB,右图:840 250GB)

AS SSD Benchmark软件(左图:840 EVO 250GB,右图:840 250GB)

ATTO跑分使用全0数据样本(左图:840 EVO 250GB,右图:840 250GB)

ATTO跑分使用随机数据样本(左图:840 EVO 250GB,右图:840 250GB)

上图840 EVO 250GB:5487分,下图840 250GB:5347分

和840 250GB的对比显而易见,连续读取性能差别不大,但是连续写入性能从250MB/s大幅度提高至500MB/s以上,达到了标称性能。在QD1下4KB随机读取性能也大幅度提升,从30MB/s(8K IOPS左右)提升至42MB/s(11K IOPS),QD32下的4KB随机读写性能也有进一步的提升!当然不同的测试软件会有不同的偏差。此外AS SSD软件总分从968分提高至1044分也可以很好地说明这种提升。

在更加偏重系统实际应用效能的PCMark 7测试中,840 250GB的成绩为5347分,而840 EVO 250GB的成绩提高至5487分。虽然和840 PRO超过5600分的顶级效能仍有一定距离,但接近5500分的表现让840 EVO的性能更加接近于高端行列。

TurboWrite:写入暴增的秘密

为什么840 EVO的写入性能会有如此大的飞跃?文章开头提到的TurboWrite技术又是什么?我们在这里进行一下简单解读。

TurboWrite技术特点

●3bit MLC与SLC之间的差异

首先来说下3bit MLC与2bit MLC的差异,由于前者每cell的空间可以存储3bit数据,因此可以表示8种状态(000、001……111)。每一种状态之间有不同的电压阀值,读写过程中需要加电压来控制每一种状态,因此对这种3bit MLC就需要8种电压状态。

相较之下,2bit MLC和SLC分别只需要4种和2种,对3bit MLC的控制显然就要麻烦得多。这就使得尽管在相同晶圆面积下3bit MLC有着比2bit MLC大出50%的容量,但耐久度更低,延迟也更高,性能大受影响,特别是在进行随机写入时这种影响更加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厂商开始引入SLC缓存模式,虽然各家叫法不一,但是原理上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三星来说,这种模式被称为TurboWrite。

●何为SLC缓存模式?

何为SLC缓存模式?实际上就是用MLC来模拟SLC的工作方式,以3bit MLC举例来说,由于有8个状态,而SLC只有两个,那么如果将3bit MLC也标记为两个状态,那么控制起来就更加简单了。具体来说就是在“111”状态下施加电压来编程地位状态为0即“110”,而其余状态一律不使用,这样编程整个cell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大幅度减少,相应的编程速度就可以大幅度提升,耐久度也有保证。

“3bit-MLC的SLC缓存模式”的简单解释

不过8个状态标记为2个状态,TurboWrite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就是实际使用的空间只有原来的1/3。三星为840 EVO的各个版本分别分配了3GB、3GB、6GB、9GB和12GB的TurboWrite缓存空间,实际上它们是9GB、9GB、18GB、27GB和36GB。

根据三星标称的理论值就可以看到TurboWrite技术所带来的鲜明的效果,由于在该区域3bit MLC工作在SLC模式下,因此理论上可以获得3倍的性能提升,比如120GB的写入速度直接提升到了410MB/s,限于控制器性能和带宽,250GB以及更大的容量均提升到最高的520MB/s。

●对TurboWrite技术的测试

当840 EVO在工作时,如果遇到不大于TurboWrite缓存空间大小的数据写入请求,那么这些数据将直接写入到该空间中,因此就有了250GB版本实现520MB/s写入性能的强悍表现了,而这些数据待SSD闲置时再被写入到3bit MLC的单元中。

左图为使用1000MB数据样本测试成绩,右图为使用4000MB数据样本测试成绩

如果待写入的数据量大于TurboWrite缓存空间,也就是说TurboWrite缓存空间用满之后,就必须等待其中的数据写入到非缓存空间,此时写入性能会低至和上一代840差不多的水平。比如使用CrystalDiskMark软件将测试样本设定为4000MB,5次测试下来的平均速度从520MB/s降低到了400MB/s。

三星SSD 840 EVO 250GB的HDTune全盘写入测试结果

三星SSD 840 250GB的HDTune全盘写入测试结果

改用HDTune测试可以更加只管地了解这种变化,该软件可以快速稍粗略地进行一次全盘写入测试。测试开始时有将近450MB/s的速度,而从不到10GB的位置开始便跌至250MB/s,这基本上就是上一代840 250GB的水平。当然这些都是理论测试,根据三星的验证,3GB的空间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桌面应用环境的需求了。

可以说,TurboWrite技术最受益的就是120GB和250GB这种相对较小容量的版本了,而更大容量的版本本身便拥有400MB/s的写入速度,提升至500MB/s基本上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RAPID:用内存为SSD加速

最后一项所谓“系统级的性能提升”既是RAPID技术,透过它可以让840 EVO加速达到PCIe固态硬盘的性能水平。

RAPID模式技术特点

RAPID技术全名为“Real-time Accelerated Processing of I/O Data”即实时的数据传输加速处理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用系统内存为SSD加速的技术。用户可以选择开启或者禁用,因此必须通过软件控制,最新的Samsung Magician 4.2便提供了对RAPID的支持,可以一键控制开闭。

Samsung Magician 4.2beta版

RAPID设置界面

RAPID将使用不大于系统内存25%的空间或不大于1GB的内存空间。在工作时会生成一个过滤驱动,它会跟踪840 EVO的写入操作,并以Block为单位的数据进行缓存操作,因此被加速的数据不一定是整个文件,可以是文件中的其中一部分数据块。其实这和当前针对HDD的混合硬盘概念比较类似。

我们这一次通过几款软件简单演示RAPID技术的效能,首先是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软件(左图:常规状态,右图:开启RAPID模式)

如果将测试数据大小设置为1000MB,跑出来的成绩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如果设置为4000MB,由于明显超过了RAPID的加速范围,性能降低了不少,但仍有一定的加速效果。

AS SSD Benchmark软件(左图:常规状态,右图:开启RAPID模式)

AS SSD Benchmark软件,同样是默认生成1GB大小的测试样本,可以看到其加速效果十分明显,QD64下的4KB随机写爆发至5267MB/s,总分更是超过了7000分。

RAPID模式下获得6260的得分,其中Raw得分为23510

常规模式下为5487分,其中Raw得分为7007

RAPID技术放到实际应用中如何呢?通过PCMark7测试获得了6260分,比当前所有的高端SATA3.0固态硬盘高出了一个大档次!

正因RAPID技术使用系统内存为SSD加速,所以在使用时会占用一定的内存和CPU资源。从测试来看大概在700MB左右。其实这对主流PC动辄配备8GB甚至16GB内存的用户来说不在话下。

由于RAPID技术对写入同样有优化,因此理论上还是存在掉电丢数据的问题。不过三星也对此进行了一些优化,但从目前来看,RAPID技术还是更适合发烧友。

总结:重新诠释市场标杆

从规格和技术特性上来看,三星840 EVO的确无针对家庭用户全民SSD进化的称号,恰如其“Evolution”的名字那样。首先全新的1xnm 128Gb die闪存为840 EVO成就了1TB的可选容量,虽然价格要等待慢慢下跌,但至少我们目前有了能够媲美HDD的容量选择。第二则是TurboWrite技术为840 EVO大幅加强了家用环境下的使用体验,一定程度上可以有媲美当前高端SSD的性能。

特性总结

此外RAPID则是给了专业用户和发烧玩家一个新的选择,通过系统内存为SSD加速,让840 EVO能够达到甚至超越很多PCIe固态硬盘的性能。

在硬件之外,三星还开发有Data Migration软件,体积很小,界面很只管,通过SATA转USB连接器,将SSD接驳在PC的USB接口上,利用该软件通过简单三步就可以将用户当前的系统迁移至SSD。而且现在该连接器已经推出了USB3.0的版本,可以用24分钟迁移100GB的数据。

而Samsung Magician这款专为三星自家SSD设计的管理工具也更加易用,拥有中文界面,可以通过它查看SSD当前健康状态,真品验证,进行性能优化,固件升级,安全擦除等操作,UI同样非常直观。

三星SSD 840 EVO固态硬盘包装

三星SSD 840 EVO固态硬盘

我们认为,从市场角度来看,840 EVO是对现有已经非常成熟的840系列产品线布局的一个重要推进,它更好地诠释了家用SSD的概念,并以接近840的定价重新成为这个价位SSD的性能标杆。同时结合三星强大的软硬件研发能力和产能,加上840 EVO独特的设计元素,配合精准的价格定位,我们相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三星在消费类SSD领域仍会扮演着领军的角色。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