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之痒,PCIE x16即将爆发

互联网 | 编辑: 2004-05-13 18:00:00 返回原文

谁也阻挡不了PCI Express时代的来临。然而,在华丽舞台上争先恐后的NVIDIA和ATI,却在相同的金手指下上演着不同的戏法……

八年后的又一次改革大潮

本文作者:{PCHOME特约撰稿人}飞雪/YOYO

前言

谁也阻挡不了PCI Express时代的来临。然而,在华丽舞台上争先恐后的NVIDIA和ATI,却在相同的金手指下上演着不同的戏法……

八年后的又一次改革大潮

1996年7月,Intel推出了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加速图形端口)规范,该规范从AGP 1.0、2.0到目前主流的3.0(AGP 8X),不断地提升着数据传输带宽,为显卡大量的3D特效处理提供支持。五年后(2001年)的春季IDF上,Intel再次宣布要启用一种全新的技术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内部连接,并称之为第三代I/O总线技术(3rd Generation I/O,也就是3GIO)。2002年,3GIO被正式命名为PCI Express。直到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CeBIT展会上,真正采用PCI Express总线的硬件产品才正式亮相。这当中最引人注目的,除了Intel的915/925芯片组主板外,当属采用PCI Express X16接口的显卡。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NVIDIA和ATI均已在PCI Express舞台上崭露头角,但是两家图形巨头在PCI Express的实现方式上却有着巨大的不同……

计算机总线发展历程

“原生”派与“桥接”派之争

在2003年秋季IDF上,ATI在Intel的平台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PCI Express显卡。ATI这样描述了他们的这一产品:“PCI Express是未来十年PC工业最受瞩目的改进,我们已经开发出支持PCI Express的“原生(Natively)”芯片。随着工业过渡到PCI Express,更多的芯片组厂商和主板厂商使得消费者开始使用这种技术,ATI将能提供完全可以利用PCI Express所有优势的图形芯片”。

ATI展示全球第一款PCI Express显卡

同样,在2004年春季IDF上,人们得到了另外一个惊人的消息:业界龙头NVIDIA最新的GeForce PCX系列图形芯片并非“原生”PCI Express芯片,而是通过NVIDIA自行研发的PCI Express HSI(High Speed Interconnect,高速互连)技术——采用AGP转PCI Express桥接芯片来实现对PCI Express接口的支持。

此消息一传出,业界一片哗然!因为这意味着GeForce PCX系列图形芯片并非真正意义上使用PCI Express技术的芯片,而是一个相对折中的“桥接”方案,这让早已等候PCI Express多时的人们感到非常意外。

ATI的“原生”与NVIDIA的“桥接”PCI Express解决方案的异同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PCI Express系统由Root Complex(根联合体)为中心枢纽,各种端点设备(直接或者通过交换器)组合而成。其中“PCI Bridge”部分所表示的是可以支持PCI设备的PCI桥接设备,通过它可以实现对于老的PCI设备的支持。PCI Express在软件层上兼容PCI,但是在底层上却无法直接兼容,因此需要借助于桥接芯片来实现,但这势必会影响实际的传输速率。

虽然在IDF上NVIDIA特别强调说:“HSI桥接芯片的应用将不会影响其利用PCI Express总线技术的主要优势,并且其不会影响带宽”,但从技术上分析,这种说法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原生”PCI Express显卡工作示意图

如图可见,由于HSI依然采用的是AGP 8X传输协议,其数据传输速率峰值依然只有2.1GB/s,这对于上/下行带宽都为4GB/s的PCI Express X16规范来说无疑是一种局限。

两派之间的口舌之争

“原生”派奉行直走

以ATI为代表的PCI Express“原生”派认为:“原生产品可以让升级到PCI Express总线系统的用户全面地利用这项全新的总线技术的所有优势,而桥接产品的骨子里依然是现有的PCI/AGP总线技术,用户只是购买到了一个‘可以’用在PCI Express总线系统中的产品而已”。真正的PCI Express是从AGP的技术发展而来的,它的优势主要包括:

不仅如此,ATI还举了一个应用的实例,来证明“原生”PCI Express显卡相对于“桥接”PCI Express显卡的优势。

当显卡在进行HD(高清晰)视频编辑过程时:

1.系统从HD摄像机下载视频数据到内存,然后写入到硬盘
2.处理器从系统内存读取视频流进行解码然后写入显存
3.显卡显示视频流
4.编辑完毕的视频流再写回系统内存
在高分辨率视频编辑过程中,PCI Express X16能够充分显示其4GB/s上下行能力的优势。而AGP总线则只能提供266MB/s的上行能力,因此在从显存读取数据到内存的过程将会很慢,而且由于其是半双工,上行的时候将无法下载。桥接PCI Express显卡的弊端在这种应用中将会原形毕露。

此外在游戏运行过程中,现在的3D GPU会产生大量的浮点数据,也同样需要“宽敞”的通路来运送这些数据。由于以前的AGP传输能力的限制,游戏开发者会尽量地避免GPU和CPU之间频繁交换数据,所以虽然GPU的处理能力在增加,但是部分运算还是被安排到了CPU。PCI Express总线使得现在的游戏开发者消除了这方面的顾忌,他们可以把更繁重的任务交换给GPU,让CPU进一步的解放,并提升游戏的AI(人工智能)。

来自“桥接”派的回应

面对上述猜疑和攻击,NVIDIA方面迅速做出回应:“由于HSI芯片是直接安置在显卡上的,通向图形芯片的信号长度非常短。因为不存在原来AGP插口以及主板等限制,工程师可以更自由地进行设计。通过在电路板上进行一些附加设计,NVIDIA能够将AGP的带宽峰值提升至AGP 16X(4.2GB/s),而非大家所猜想的只有AGP 8X(2.1GB/s)的速度”。

另外,虽说PCI Express X16上下行传输速率各有4GB/s,但这只是理论速度。由于PCI Express是采用串行数据包来进行数据传输,数据线要同时分担地址、数据、控制信号、错码等,因此有效传输率只有大概3GB/s(根据64B数据包来作计算)。加上一般显卡主要是作数据下传(由CPU到GPU),上传的3GB/s带宽(由GPU到CPU)根本不能尽用,一般只需1GB/s。结果总的有效带宽只有4GB/s,而非理论上的8GB/s。由于AGP 16X是采用并联传输方式,所以有效传输率能达到理论上的4.2GB/s,足够支持PCI Express X16所要求的总频宽。总结以上分析,NVIDIA的HSI桥接方案是绝对有效及可行的。

产品金手指上方可以看到盖着散热片的桥接芯片

除此之外,桥接技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现有的产品迅速获得进入PCI Express世界的“通行证”。我们知道,从原本的AGP 8X转换到PCI Express必须对显卡的图形核心、PCB布线等部分重新设计,也就是说必须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这势必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和量产时期的延长。而NVIDIA的“桥接”方式虽是“过渡”方案,但却能尽可能少地改变原有设计。这既能够节省对生产线的投入(相对于完全转变为PCI Express的方案来说),又能加快PCI Express显卡的量产速度,而且也能为显卡厂商提供更加灵活自由的选择——采购“同一种”芯片,既可以生产AGP 8X接口的显卡,也可以生产PCI Express接口的显卡,生产环节也易于管理和控制。

如何抉择:显卡厂商的难题

如何抉择——显卡厂商的难题

对比两家图形芯片厂商的解决方法,作为下游的显卡制造商则面临着选择的难关。如果选择“桥接”方案,虽然能够尽可能快地生产出PCI Express接口显卡,而且生产线改动不大,但却需要额外购买桥接转换芯片。有消息透露,在显卡上设立桥接芯片将增加不低于5美元的成本,这对于目前价格战白热化的显卡厂商来说无疑是噩梦,成本的提升会直接导致该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相反,如果采用“原生”方案,虽然省去了桥接芯片这道“关卡”,但是却要面临量产时间较晚、生产线改动较大等问题。如何适当调配自己的资源应付这两种不同的PCI Express解决方案,已经成为目前显卡厂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可忽视的“幕后”力量

如果说NVIDIA和ATI是演员的话,那么芯片组厂商则可以比喻为编剧或者导演,而Intel无疑是这场“戏剧”的总策划。无论PCI Express规范显卡设计得如何好、性能如何强、成本如何低,没有适当的使用平台也是白搭——这也是PCI Express从2001年提出至今才有正式产品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上,芯片组厂商起着绝对主导的作用。不过有趣的是,经过我们观察,发现不同的芯片组厂商在PCI Express的推广策略上也存在着差异。

1.大刀阔斧的Intel

在Intel即将普及推广的Alderwood/Grantsdale芯片组蓝图上,我们只看到对PCI Express X16的支持却看不到AGP插槽,这就是说Intel打算搞“一刀切”——使用Alderwood/Grantsdale芯片组主板的用户只能购买PCI Express X16接口的显卡。这与当初AGP规范开始普及时AGP插槽与PCI插槽并存的情况完全不同,这样的做法可以借助Intel在电脑平台上的巨大影响力让PCI Express迅速普及,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的选择余地。

2.双管齐下的VIA

与Intel相比,威盛在PCI Express的推广上则显得“温和”不少。从威盛的芯片组蓝图上可以看出,即将到来的PT890/KT890芯片组都采用AGP 8X与PCI Express X16“并存”的方式——芯片组本身既支持AGP 8X接口,也支持PCI Express X16接口,主板厂商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在主板上安置其中一种接口(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接口)。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市场策略显然与威盛自身的市场定位有关,在Intel大刀阔斧的时候威盛适时吸纳老用户,“多条腿走路”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

3.耍花样的NVIDIA

NVIDIA已经在开发下一代芯片组CK8-04/Pro,该芯片除了支持AMD的Athlon 64位处理器外,还增加了对PCI Express X16以及HD Audio等功能的支持。有消息称CK8-04/Pro甚至还能对PCI Express X16进行超频(称之为PCI Express X20),通过频率的提升令带宽再度提升,但这是否与因采用桥接芯片而限制了带宽的NVIDIA PCX系列产品存在抵触?尚不清楚。或许这更能让我们肯定“桥接”只不过是NVIDIA的短期过渡方案,其“原生”产品可能会很快(今年的第三或第四季度)推出——这也正是CK8-04/Pro的推出时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NVIDIA、ATI与Intel的关系及市场角色并不尽相同。ATI在Intel开发3GIO规范之初就成为了Intel的紧密合作伙伴,并且共同开发制订了PCI Express 1.0版规范。而NVIDIA于这个规范正式发布的2月后(2002年9月9日)才成为PCI Express英特尔开发者网络(Intel Developer Network)的成员。而且NVIDIA作为目前图形芯片领域的巨头,却在芯片组方面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多少有点让Intel如坐针毡。

看清PCI Express X16

Intel的彻底升级、VIA的双项选择、NVIDIA的桥接方案、ATI的原生产品……一切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PCI Express的普及道路并不平坦。从上游的芯片组厂商乃至下游的显卡和主板厂商,PCI Express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少变数。如果说AGP是纯粹为了让显卡能够有更高的数据传输带宽,那么在PCI Express X16上我们则还能看到了几种不同的市场策略与厂商们的利益之争。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因鲜有人需要经常进行HD视频编辑或运行大纹理的3D处理——PCI Express X16的高带宽并不能立马得以体现,因此在PCI Express X16显卡正式推出到普及的这段日子里,它只是一个厂商叫卖的手段而已。我们不能否认PCI Express是一项很先进的技术,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它的优势同样也只会存在于未来。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