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动支付时代
一直以来,望着每次出门都要带的公交卡(汽车钥匙,如果有的话)、钱包(包括银行卡)、手机等等一堆东西,相信很多人都有想过要是哪一天这些东西能够整合到一起,生活该有多美好。事实上,也要感谢科技的发展,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似乎一切都在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至少,看起来如此。
我们知道,从Android 4.0开始,Google开始把NFC服务Android Beam集成到了Android系统中。在这里也要感谢谷歌,正是由于大量支持NFC功能的Android手机的推出,NFC及一系列基于NFC的应用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这其中就包括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业务。
我们同时还要感谢央行的强制推广,今年终于成为了支持PBOC 2.0的芯片卡全面推开的一年。这里讲到的所谓芯片卡,并不是指所有带芯片的银行卡,而是单单指带有QuickPass标识的“闪付卡”。
带有QuickPass标识的“闪付卡”
由于这篇文章不想在什么是NFC,什么是PBOC 2.0上花时间,我们只需要知道,上述两个条件的具备,使我们出门只带一台手机的梦想,基本成为了现实(毕竟再怎么,碎银子还是要的吧)。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带一台支持NFC的智能手机,便能实现包括银行卡支付、公交、缴费在内的很多功能。
其实手机支付不是什么新名词,早在2010年世博会,中国移动就推出过基于RFID-SIM卡的手机世博会门票;2011年,中国电信联合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过天翼牡丹联名卡,从网友泄漏的图片上看,使用该项业务需要更换专门的黑底白字的SIM卡,只是当时无论是电信还是工行都表示没听过这款产品而最终作罢;同期,借着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契机,招商银行携手中国联通在广东深圳推出了大运通卡,后者可以作为深圳通使用。
部分手机支付方式
可以看到,一开始的手机支付方式非常混乱,除了RFID和NFC之争以外,还有NFC-SIM卡、NFC设备、智能SD卡等多种解决方案,各地运营商和银行也先后推出过不同技术标准、不同实现方式的手机支付业务,这无疑会给消费者带去很大的困惑,这也是前两年手机支付一直推广不开的原因...之一。
谢天谢地,随着央行和中国银联对带有QuickPass闪付功能的PBOC 2.0芯片卡推广力度的加大,NFC时代的“手机钱包”(就亲身经历而言,小编曾经使用过同一家运营商三种不同的“手机钱包”业务,为了便于接受,小编一向把“手机钱包”理解成一个品牌,而不是一个概念。)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中一种是同中国移动合作的方式。所有合作银行卡片呈现在一个类似Passbook的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客户端内,带有相关验证的部分中国移动定制手机安装了客户端之后,选择相关银行卡进行绑定之后便能够实现支付。
另一种形式是采用同手机厂商合作,在部分机型上内置安全芯片的方式,将银行卡加载其上,从而实现手机与银行卡的“合二为一”。
浦发银行借贷合一卡
这张卡号称全国首张NFC手机支付银行卡,从信用卡的有效期可以看出,这张卡其实2011年8月就已经发行。只不过,随着目前版本电子钱包业务的推出,这张卡在今年夏天又被浦发银行重新发布了一遍。当时这张卡的有一个特点,就是账户多。
标准卡
这张卡,准确的说是这套卡包括两张卡。其中一张是标准的借贷合一卡,卡片正面为信用账户,有一串信用卡卡号;卡片背面为隐形磁条,是借记卡,借记卡卡号同样在卡片正面。
挂贴卡
除了主卡以外,这张卡还有一张挂贴卡。所谓挂贴卡分为挂件卡和贴卡两种,其中一面会显示有挂贴卡的信用账户卡号。此外,挂贴卡由于具备QuickPass功能,还带有一个电子现金账户。
也就是说,要想完全注销这张卡,必须先前往网点向银行提交申请,对电子钱包账户进行圈提,随后若干天之后,电子钱包账户完成注销;接着再向银行申请注销信用卡账户,待若干天之后,银行确认信用卡账户无欠款,这时候方才可以注销借记卡账户。
除了账户多之外,这张卡由于是中国移动联名卡,所以申请时必须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号码,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某几个账户的手机号码可以改成绑定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未确认)的手机号码。
在这张卡尚未支持中国移动电子钱包的那个年代,小编经常用这张卡刷公司前台的自动售货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附近浦发网点可以充值的3台机器坏了2台和部分场合识别不灵外,也没遇到什么太大的问题。
直到今年夏天,冒着近40度高温前往中国移动网点换了一张NFC-SIM卡,随后在浦发柜台申请账户迁入,也就是想把挂贴卡内的账户和资金迁入手机钱包账户,之后便遇到如下提示:
错误提示
随后便经历了漫长的问题提交道路。首先联系95528,反馈错误之后联系相关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无效;再次反馈之后尝试了另一套解决方案,网点柜员表示无法操作,随后联系某一级分行,据称是相关负责人给出了一套方案后,依然无效,继续提交上级部门,还是未能解决;为了继续把停留在空中的那部分钱转移出来,最后只能选择注销电子现金账户。
在注销电子现金账户时,理论上余额转入标准卡贷记账户的预期再次落空,电子现金账户内余额显示为〇,不过好在网点依据交易记录直接把余额退还了出来。
小编以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大体上是因为当初修改过了所绑定的手机卡号,本来这不成问题,但是卡片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过这个操作对账户迁入可能造成的影响,所以导致了内部的逻辑识别错误,无法完成添加。
技术方面的问题永远是其次的,一款好的产品如果在交互上考虑足够全面,完全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Path的服务器经常宕机也阻挡不了用户对它的喜爱,因为交互够好,产生黏性的用户认为宕机可以接受。
浦发银行虽然不是第一个做借贷合一卡的,之前中银和光大都已经有过类似产品,浦发的创新在于发行了挂贴卡,同时还支持闪付,迎合了用户对便利性的需求,这一点固然值得肯定。
但是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网点柜员对产品的陌生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是却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一般而言,一款新的银行卡面向公众推出之后,都是不能立刻申请的,这其中要做包括培训、申请表格送达各分支行等很多事情。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何在开放申请一段时间之后,银行工作人员依然十分茫然呢?
很多时候,银行忙着向公众、向媒体推广自己的新产品,却似乎忘了向自己的员工推广。
招商银行手机TOUCH(大吉)卡
招商银行大吉卡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和浦发银行等大多数银行的手机钱包类似,采用同中国移动合作的方式,需要更换中国移动定制手机和NFC SIM卡。而另一种则是采用了和部分厂商合作的形式,用户只需要购买手机,开启NFC功能,无需更换SIM卡,打开移动钱包应用,按照提示激活即可。
招商银行大吉卡
的确,乍一看,招商银行的这套解决方案采用了虚拟卡的形式,甚至不会给用户的卡包增加空间成本,只要是现有招行用户,无论是借记卡还是信用卡,都无需前往网点递交资料。很多人会觉得,终于有一套比较省心的手机支付方案了,到目前为止的确如此,直到你想登出的时候。
因为你找不到登出的地方。
如果你能接受在一台手机上登录了新浪微博或者QQ,然后你的号码被永远保留在了这台手机上的话,似乎问题还不大?如果这台手机不是你的呢?并且,别人今后再想要在这台手机上登录也是不行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银行网点注销电子现金账户,从而解除自己实体卡和这部手机的关联,但是所生成的虚拟大吉卡还在。
为了登出一个账号要跑去网点?你在逗我?
于是,更有意思的事情开始了。联系95555,表示这个事情需要联系网点,联系网点后网点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绑定的是信用卡,需要联系800信用卡客服。从信用卡客服开始,任凭怎么解释这套解决方案和手机运营商以及SIM卡无关,历任客服都一再询问所绑定的手机卡运营商,并说具体问题要咨询运营商。直到某位客服终于清醒的认识到原来招行手机钱包有两套方案,但是厂商选择的这套方案本身就是一次性的,并建议跟厂商反馈。
所以一款银行自己开发的应用设计出了反人类的交互反而是怪合作伙伴交友不慎?
从招行手机钱包的事例上,我们除了看到常见的银行对员工培训方面的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发现现在的银行产品在设计之初还是站在了传统的银行产品的角度。换句话说,他们的产品从一开始便已经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了。
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
两次尝试手机支付,遇到了这么多问题,为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在手机支付业务上,目前银行依然是主体,无论是运营商也好,合作手机厂商也罢,都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更多的只是在现有方案上进行选择,在方案的一些细节上,比如如何开户,如何注销上,完全没有任何话语权。
而银行本身在技术领域就相当保守,比如除了浦发银行、宁波银行和渣打、汇丰、花旗等部分外资银行外,绝大多数银行开通网上银行必须要使用U盾,但是U盾真的安全吗?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随着微信的兴起,倒的确有一些银行进行了微信银行客服的尝试,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产品的设计,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禁锢。你会发现,银行宁愿在客户端上新增预约网点排队的功能,也不愿精简业务流程,减少用户前往网点的次数。
移动支付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招商银行会设计出登出一个账户必须去网点销户这样的产品?为什么无论是浦发还是招行的电子钱包账户销户必须去网点?因为这些产品的设计者还是传统的银行产品设计理念——有问题,跑网点。在这个阿里系已经在准备直销银行的年代,很多银行还没是弄懂移动互联网的行为方式,至少他们似乎还没有完全理解,移动支付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的支付,而不是把用户移动到网点支付。
此外,当前手机支付还面临着一个问题:受理环境不佳,支付体验差。
对于用户来说,需要分辨哪些卡可以闪付并不难,但是要分辨哪些商户和收银员支持闪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是所有支持闪付的POS机都会贴有闪付标识,也不是支持了闪付收银员就会或者愿意走闪付通道。
因为对于商户来说,它为什么要受理闪付?曾经有段时间在汉堡王刷闪付会有买一赠一的优惠,但是就有收银员表示不知道能刷闪付,后来让其同事代为收款。优惠活动一结束,汉堡王便不再支持闪付。有些商户在消费者闪付一年多时间后才收到了银行的回款;而部分超市更是明确拒绝闪付,农工商甚至发生过对用户闪付的行为不认可,强迫用户另行现金支付的行为。
移动支付的出路在哪里?
似乎传统银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移动支付还是显得步履蹒跚,那么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涉足怎么样?
如果你觉得微信支付退款可以退回任意账户没问题;如果你觉得某网站客服对着用户大喊“你不会看EULA吗”,用户在看完EULA指出其中问题后客服表示他也没看过EULA,EULA只能代表一部分,详细情况要以FAQ为准的话,那么其实一切还是很美好的。
传统金融公司不了解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和规则,互联网公司欠缺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契约精神,线下实体受理环境不佳,这就是当前移动支付的现状。
那么,相比较而言,到底是互联网金融靠谱还是金融互联网更靠谱呢?就目前的情形来看,相比较于阿里小微+民生银行的组合,还是对北京银行+ING的组合更加期待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