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来临 现实与理想差距有几何

PChome | 编辑: 李可人 2013-10-23 07:07: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新移动支付时代

一直以来,望着每次出门都要带的公交卡(汽车钥匙,如果有的话)、钱包(包括银行卡)、手机等等一堆东西,相信很多人都有想过要是哪一天这些东西能够整合到一起,生活该有多美好。事实上,也要感谢科技的发展,自从有了智能手机,似乎一切都在朝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至少,看起来如此。

我们知道,从Android 4.0开始,Google开始把NFC服务Android Beam集成到了Android系统中。在这里也要感谢谷歌,正是由于大量支持NFC功能的Android手机的推出,NFC及一系列基于NFC的应用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这其中就包括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业务。

我们同时还要感谢央行的强制推广,今年终于成为了支持PBOC 2.0的芯片卡全面推开的一年。这里讲到的所谓芯片卡,并不是指所有带芯片的银行卡,而是单单指带有QuickPass标识的“闪付卡”。

带有QuickPass标识的“闪付卡”

由于这篇文章不想在什么是NFC,什么是PBOC 2.0上花时间,我们只需要知道,上述两个条件的具备,使我们出门只带一台手机的梦想,基本成为了现实(毕竟再怎么,碎银子还是要的吧)。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带一台支持NFC的智能手机,便能实现包括银行卡支付、公交、缴费在内的很多功能。

其实手机支付不是什么新名词,早在2010年世博会,中国移动就推出过基于RFID-SIM卡的手机世博会门票;2011年,中国电信联合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过天翼牡丹联名卡,从网友泄漏的图片上看,使用该项业务需要更换专门的黑底白字的SIM卡,只是当时无论是电信还是工行都表示没听过这款产品而最终作罢;同期,借着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契机,招商银行携手中国联通在广东深圳推出了大运通卡,后者可以作为深圳通使用。

部分手机支付方式

可以看到,一开始的手机支付方式非常混乱,除了RFID和NFC之争以外,还有NFC-SIM卡、NFC设备、智能SD卡等多种解决方案,各地运营商和银行也先后推出过不同技术标准、不同实现方式的手机支付业务,这无疑会给消费者带去很大的困惑,这也是前两年手机支付一直推广不开的原因...之一。

谢天谢地,随着央行和中国银联对带有QuickPass闪付功能的PBOC 2.0芯片卡推广力度的加大,NFC时代的“手机钱包”(就亲身经历而言,小编曾经使用过同一家运营商三种不同的“手机钱包”业务,为了便于接受,小编一向把“手机钱包”理解成一个品牌,而不是一个概念。)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中一种是同中国移动合作的方式。所有合作银行卡片呈现在一个类似Passbook的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客户端内,带有相关验证的部分中国移动定制手机安装了客户端之后,选择相关银行卡进行绑定之后便能够实现支付。

另一种形式是采用同手机厂商合作,在部分机型上内置安全芯片的方式,将银行卡加载其上,从而实现手机与银行卡的“合二为一”。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