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芯片 开启新未来 还是营销新噱头
在今日正在进行的CES2014(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当中,英伟达(nVidia)发布了针对智能汽车市场的Tegra K1移动处理器。根据英伟达的官方资料,Tegra K1的出现是为了处理自动驾驶车辆中传感器和摄像头源源不断的大量数据,将超级计算机技术注入到车辆当中。
英伟达Tegra K1简介
NVIDIA 全新的 Tegra K1 移动处理器将帮助自动驾驶车辆从研究领域进入到大众市场。
Tegra K1 包含一颗四核 CPU 和一颗采用 NVIDIA Kepler 架构的 192 核 GPU。 Tegra K1可以支持运行QNX,Windos,Android,Linux等多种操作系统。完全可编程,这样它就能够通过无线软件更新而实现增强,在汽车厂商推出全新的功能时支持这些功能。例如,奥迪使用装配了英伟达处理器的汽车,让驾驶员定制的数字仪表板,并且可以虚拟显示金属木材等多种材质。
英伟达CES2014发布Tegra K1
继高通“万物互联计划”中提到汽车是下一个重点之后,英伟达发布的Tegra K1处理器,再次将我们的视线拉入到智能汽车这个领域。但是每天面对无数新词和各种营销广告的我们不禁要发问,这究竟是科技公司一个新的营销噱头还是真的在开启科技的未来?
智能汽车,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很多汽车上的多媒体控制系统都可以理解为是智能汽车的雏形:例如宝马汽车的iDrive系统,奥迪汽车的MMI系统等等,以及很多品牌汽车的iPod接口,连接手机的车载电话系统,虽然他们目前看起来似乎还不够智能,不过他们的加入确实已经让汽车的功能更加丰富,在驾驶中也更容易使用。
奥迪的MMI系统
宝马的iDrive系统
以上我们谈及的好像都是车辆的额外功能,听起来很好但似乎也不是非用不可的,那么笔者继续给您举一些例子,例如奔驰S级的夜视辅助系统,沃尔沃的预碰撞自动刹车,以及目前很多中高级车都装配的反光镜并线提示等等,这些都是加强了我们驾车时的安全系数的装备,他们也可以算作简单的车辆智能设备:利用汽车上的传感器收集信息,由进行计算和判断后,提醒驾车人或者控制车辆的行驶。再说的常见一些,很多车上外挂的GPS导航仪和行车记录仪,虽然看起来比较简陋,但是确实会方便我们的驾驶,以及让我们更安全的驾驶车辆。
沃尔沃的自动刹车系统
奔驰的夜视系统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想您也明白了,车辆的智能化设备还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他们的出现,不但方便了我们的使用,同时也更加保障了我们的安全。设想一下:如果有一种解决方案将这些娱乐和安全设备完美无缝的融合在一起,或者说,当智能汽车设备逐渐普及成本下降之后,那些只有奔驰宝马上才能出现的高级装备,今后也会出现在您自己选购的10万元的家用小车上,而且比现在那些奔驰宝马的系统更为好用易用,您还会觉得“智能汽车设备”是没用的噱头吗?
智能汽车的疑虑 使用稳定和信息安全
智能汽车是个好东西,但是目前,想要让智能汽车设备变得真正好用易用,厂商还需要亟待解决很多问题。目前来看,最突出的就是稳定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
稳定性问题
我们首先来说稳定性问题,一提到稳定性,很多人会想到有关Android的一个段子:“安卓用户三大爱好,刷机,重启,抠电池。”Android系统开放性非常强,基于Android系统的设备相对来说开发的门槛比较低,但Android的碎片化也给终端设备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虽然您手中的安卓手机一天死三回机也不算啥事儿,但是如果开着开着车,连仪表盘带中控屏幕一下子画面全卡住了,一年您遇上个两次估计您就连这车都不敢开了。
虽然智能车载设备也可以使用相对稳定的WinCE,Linux,或QNX系统(也不能保证不会出现死机现象),但无疑Android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第三方支持最多,使用和开发门槛最低的设备。
Android系统最常见
打开窗户会有苍蝇飞进来,不开窗又不会有新鲜空气,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就要看各位厂商的功力了。在这里笔者也小小卖弄一下,可不可以换个思路给这个窗户加个纱窗?例如使用定制化的Android OS关闭一些关键性API。或者底层使用嵌入式的Linux运行基础性APP例如车辆仪表显示,在Linux上面跑一个Android的虚拟机运行娱乐社交APP,当Android崩溃时,底层的Linux依然能保持住基础功能的实现。
Android稳定性是问题
安全性问题
安全性问题应该是各位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当一辆汽车使用了智能设备,就会通过各种传感器记录各种信息,例如GPS的路程轨迹以及家庭公司的地址信息,行车记录仪中存储的车主谈话声音,或者是APP内存储的登录名密码信息等等,尤其是当车辆智能化之后,这些数据不仅能被近距离窃取(例如偷取存储芯片),还有很大可能性通过蓝牙,或3G/4G网络被远程窃取,除了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车辆驾驶的安全问题则面临更为严峻,一旦遭遇黑客攻击,被黑客夺取的车辆控制权,后果将不堪设想。
智能汽车的安全问题需要重视
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不仅仅需要靠软件操作系统和APP,很多时候还需要依靠硬件加密和硬件防火墙来实现,这一点也给软件厂商,硬件厂商,汽车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三者不仅仅自身需要开发出优秀的产品,还要在三者互相合作的过程当中保持高度紧密的沟通,才能够让最终的智能汽车产品达到相应的要求,并且还要不断的进行后续的安全性增强工作(例如升级软件),这点对于三方来说无疑都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软硬新竞争:英伟达VS高通 苹果VS谷歌
硬件战争
智能汽车是个新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就没有竞争。前文提到过在英伟达发布Tegra K1之前的几周,全球著名的移动处理器厂商美国高通,在其“万物互联”计划当中就曾大篇幅的提及智能汽车的内容,不仅“物联网”,“车联网”,“4G”等等词汇频频出现,并且高通还将智能汽车定位于该计划未来几年的重点。
高通与智能汽车
高通,全球移动芯片的技术创新者和推动者。英伟达,全球图形技术和数字媒体处理器行业领导厂商。两大巨头已经在智能汽车这个领域中狭路相逢,其他包括韩国三星,现代汽车,英特尔,飞思卡尔,也正涉足或公开表示将涉足智能汽车处理器的研发。
英伟达与智能汽车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各个厂商还处于起跑线的阶段,虽然各个公司的背景和实力各有不同,但是在智能汽车芯片领域,可以说都是刚刚起步,无论主打的是核心计算速度,还是互联互通性,还是功耗和稳定性,目前都还没有足够数量的汽车产品面世销售,所以说这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才刚刚打响。
软件争夺
在智能手机领域,我们都知道两大操作系统阵营:苹果和谷歌,分别对应iOS和Android。在智能汽车领域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2013年苹果iOS7系统的发布会上,苹果也为我们带来了“iOS in the Car”。我们知道在之前,苹果已经和众多汽车厂商合作,提供了车内的iPod/iPhone插槽,方向盘启动Siri语音控制功能,此次的“iOS in the Car”更是直接将iOS内置进了汽车的中控台上。并且已经取得了包括法拉利,捷豹,奔驰,沃尔沃,日产,英菲尼迪等等美欧日系厂商的支持,相关汽车产品也将在2014年陆续推出。
iOS in the Car
而印象中谷歌则更早的涉足了智能汽车,甚至是更进一步的自动驾驶。2012年谷歌就已经有了自动驾驶的汽车,并且在美国的内华达州取得牌照合法上路了。大家一定对谷歌街景那个无人驾驶的丰田普锐斯有过印象。相对于苹果,谷歌除了开发了自动驾驶汽车的经验,还有Android这个杀手锏。别看我Android有时候不太稳定,可是大家都喜欢我啊,我支持的软件多啊,我支持的硬件厂商多啊,我开放啊。
智能汽车谷歌涉足更早
一个是被高富帅厂商包围的“iOS in the Car”,一个是被更多主流厂商热捧的“Android”,在智能汽车市场,也不要忘了被黑莓收购的QNX。曾经60%的车载系统都是基于QNX,QNX属于微内核,比如奥迪的MMI系统就使用了QNX的技术,比如宾利汽车的娱乐系统也是基于QNX技术,虽然QNX在之前并没有怎么大肆的宣传自己,就像宾利不需要靠销量说话,但目前这种状况下难说黑莓不会将QNX包装下再过来搅一搅局。
QNX车载系统
专利竞赛
根据互联网当中的资料,专业机构Envision-IP分析统计,目前谷歌、三星电子、LG电子、索尼、诺基亚、苹果和黑莓都已经获得了大量和汽车有关的专利。在智能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的发展中,科技公司可能已经超越汽车厂商成为主角。
数据显示,在移动设备连接、汽车系统整合、导航等领域,谷歌已经获得了310个美国专利,已经公开的申请数量则为153件。三星集团已经获得234个汽车相关专利,申请中的专利数量为199件。韩国LG电子获得专利161件,正在申请162件。日本索尼已经获得了155件智能汽车专利,正在申请148件。苹果获得了35件美国专利,正在申请54件。诺基亚已经获得42件,正在申请49件,黑莓已经获得25件,正在申请31件。
智能汽车催生新商机 产业链全受益
智能汽车产业,说到产业,就要提到产业链。俗话说“产业链,好产品”,这里不是说中粮卖的零食饮料,但是这句话在各行业都适用,要做好产品,产业链就要过硬,反之,有一个好产品的概念,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也都会受益。
汽车厂商和改装店
智能汽车的生产,和销量的达成,最直接的受益就是汽车厂商。除了国外的汽车巨头,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国内的国产自主汽车厂商,大家都知道,在智能手机领域,由于高通和MTK的模块化手机主板,目前很多国产手机品牌也做出了性能优异,丝毫不逊于国外品牌的手机,并且价格更低。智能汽车芯片的推出,也同样会达到类似的效果。随着构架标准化智能处理器的不断推出,集成商和方案商的加入,模块化的产品一旦推出,汽车厂商也可以推出技术门槛和成本更为低廉的智能汽车产品,相对于汽车制造中的专利门槛和制造门槛,智能集成系统这类电子产品的门槛无疑要低得多。
除了汽车厂商,如果模块化产品的安装难度和制造成本在未来进一步的下探,还会影响到车机生产商,汽车改装店以及4S店,催生汽车智能化改装新的商机。
图为特斯拉智能电动车4S店
图为宝马i3电动智能汽车
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
目前全球每年新销售汽车8000万辆,汽车将成为推广互联网软件和应用服务的下一个新市场。智能汽车更多强调的是互联互通。这其中就少不了数据的传输,无论使用3G还是4G网络,运营商都是很大的受益方。
除此之外还有提供第三方内容的互联网公司,例如通过通过3G数据收集前方路段拥堵情况,给车辆提供最合适的路线,例如通过手机遥控为汽车预热预先开启空调,再比如通过手机查询到的地点直接发送到汽车的GPS,或者是车内播放的音乐在停车回家之后继续播放等等一系列的新奇应用,都需要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的共同协作来完成。可以不断的扩展汽车的应用也正是智能汽车的魅力所在。
目前所说的这些应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高德导航的最新版本已经融合了大众点评,携程,分享到汽车功能。百度也积极和各个汽车厂商合作,引入百度的语音识别,大数据处理,与车内系统协作提供餐厅,景点,搜索等服务。
而传统的车内辅助设备,例如定位,呼叫,跟车,预警功能,在新的智能汽车平台强大的移动计算和更快速的网络传输速度平台之下,也可以变得更为精准和快速。
图为宝马iDrive连接手机查看微博
文章结尾
智能汽车,这个新鲜概念,已经开始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产业链上的各个厂商,无一不在关心着这个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以更便宜的价格,使用上更好更智能的汽车是他们最为关心的,而对于厂商来说,谁能在这个新的市场中发挥最大功力,从芯片到成品,整合好最终的链条,谁就可以成为赢家。
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厂商,智能汽车目前也才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在本次的CES2014当中,科技公司也首先涉足到了智能汽车领域,我们也期待着可以看到更多优秀的汽车产品和智能移动产品,以及更多精彩的结合人与车的互联网应用。
更多CES2014的相关信息和最新展会报道,请大家继续关注PCHOME手机频道。
CES20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