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至上 微星780Ti Gaming显卡评测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4-09-04 14: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微星780Ti Gaming介绍

红黑色调、恶龙图腾,这是微星Gaming系列显卡给人塑造的那种独有的霸气之感,微星Gaming的使命就是要为玩家打造专属精准的消费定位。不输于Hawk家族的料件、散热体系,高端的造型设计,实用的功能是Gaming系列显卡最核心的竞争力。

此次我们要介绍的是微星GTX 780Ti Gaming显卡,作为700系列的单芯旗舰,它的性能自然无需多言,配合Gaming APP可以一键切换三种模式,借助一键去热,可以迅速散去积存在显卡散热器上的废热,另外在造型、核心部件上亦是和自家高端齐平的。

微星GTX 780Ti Gaming显卡

微星GTX 780Ti Gaming显卡采用GK110核心,内建2880个流处理器,显存为3GB 7000MHz GDDR5 384bit。频率方面提供三种模式:

Gaming模式也就是默认设置下:核心频率和Boost频率分别为980MHz和1046MHz;
超频OC模式下:核心频率和Boost频率分别为1020MHz和1085MHz;
静音模式下:核心频率和Boost频率分别为876MHz和928MHz,和公版一致;

构成示意图

Gaming的定位就是主流玩家,即便是购买780Ti的玩家也并非都是土豪,所以Gaming系列不追求夸张的设计和用料,保留有高端的精髓,保证军规料件的可靠性,专为游戏而生,这是Gaming所倡导的理念,做到对主流玩家群体的精准定位。

散热设计评定

微星GTX 780Ti Gaming显卡的散热器在外观上和之间推出的Gaming系列大相径庭,红黑配色以及TwinFrozr IV散热器,散热器中间是战龙的铭牌,非常霸气。

TwinFrozr IV散热器

TwinFrozr散热体系是微星招牌之一,在这款显卡上采用两个10cm的大风扇,5跟热管,可以看到这样的配置令散热器高度明显高于PCB高度。不过相对一些品牌采用三风扇甚至夸张的三槽设计,微星这样的配置更易令玩家接受。

镀镍纯铜底座,大量鳍片、5根热管

大尺寸的双风扇意味着在较低转速的情况下也可提供可观的风量,凭借低转速高风压的方式主动输送到鳍片上,另外在改进型的鳍片上压制有导流槽,将其中一部分空气引导、偏移至两边,使气流不至于全部垂直吹下,而是向两边分开,这样就使空气和鳍片的热交换时间大大增加,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器底座采用镀镍纯铜材质,面积很大,配合对发热元件散热的正面背甲,可以大幅度提升导热效率。

独特的刀锋扇叶

刀锋扇叶是微星的精华之作,在同转速的情况下可提供大风量高风压的效果,噪音表现也略胜同级产品一筹。

瞬时超过100% TDP

在室温23℃的情况下对散热方面进行15分钟的Furmark拷机测试,最高温度不超过71℃,而且噪音方面表现的较为出色,转速不会超过1900RPM(64%)。不过可惜的是出现了降频保护,测试刚刚开始时为核心频率为915MHz,最后稳定在836MHz。

最高温度不超过71度

对于这个问题,从GPU的温度上来看至少应该不是因为GPU温度的问题,由于测试时TDP出现过瞬间超过100%的情况,我们猜测出现频率下降应该是TDP的问题。

在散热评定中,我们给予9分的评价。

版型和供电评定

版型设计同样是一个体验设计水准的地方,而且不仅仅局限与在PCB方面的功夫,涉及到方方面面合理性。

整体沿用公版方案

整体沿用公版方案

这款显卡采用全长尺寸的PCB,用料和版型基本上延续了公版方案,长度大约为26.7cm,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多余堆料和装饰的成分,配合Gaming系列出色的散热器,这才是玩家真正所需要的实用显卡。

正面保护兼散热作用的背甲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显卡并没有采用背板,因为背面的重要元件少,而需要正面保护且对发热元件散热的正面背甲仍然存在,这也说明了Gaming虽然从性价比,精准定位出发,按需配置。

8+6pin独立供电接口

提供8+6pin的独立供电接口,和公版一样,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显卡的供电接口特意做成了反向的设计,目的是方便插拔,不会受到超高散热器的影响。

在板型设计的评定中,我们给与8.5分的评价。

供电方面是6+2相数字供电,铁素体电感,核心6相配备上下桥MOSFET,显存的2相为每相一上一下的设计,滤波电路部分使用了大量的聚合物电容。总体来说其供电的用料和公版一致,不花哨但实用。

供电部分也基本沿用公版方案

因此在供电设计的评定中,我们给予8分的评价。

挡板和性能评定

挡板的评定主要是考量视讯输出的接口合理性,数量和种类以及厚度。

双槽的厚度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空间兼容性,使主板其他扩展卡不受影响,在输出接口方面,使用了DP+HDMI+DVI四只组合,为NVIDIA官方原生可以实现3+1环绕联屏的配置,和公版也是一样的。

DP+HDMI+DVI

视讯输出的接口都经有EMI视讯信号屏蔽处理,尽可能的保证视讯信号的纯净性。

在挡板的评定中,我们给予8分的评价。

强大的硬件要配合给力的软件,Gaming APP为游戏玩家提供了一键切换状态的功能。在官网下载对应的APP后安装至PC上,就可以在三种模式下进行快捷调节:

OC Mode一键将核心频率超频到1020MHz

Gaming Mode一键将核心频率设置到980MHz

注意右侧的雪花,它可以提供一键全速除热,即一键将刀锋扇的转速切换至100%,维持30秒时间后自动恢复自动控制,此举可以迅速的散去散热器的废热,巨大的气流可以改善箱内的空气流通。

在性能的设定中,我们给予其9分的评价。

在五大属性中,由于版型、供电和挡板部分都延续公版的设计,因此他们的分数均在8分左右,作为Gaming系列,重点讲求的是合理的用料,针对玩家需求搭配出色的TwinFrozr散热器提高散热效率和性能,因此在这两个子项则获得了9分的成绩。

3DMark11基准性能测试

●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3DMARK 11

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Futuremark的大作3DMark 11终于发布,这也堪称2010年Benchmark方面最重磅的炸弹了。作为业内公认的专业图形性能测试工具,3DMark 11会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所有硬件网站的测试标准,成为衡量市面上所有显卡和PC平台的标准型测试项目——从3DMark 99到3DMark Vantage十多年的时间里3DMark系列都是如此成为图形测试的标准。Futuremark总是在版本号的前一年推出新软件,这次也不例外,3DMark 11在09年底就诞生了,不过巧合的是,它的版本号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基于DirectX11接口的基准测试软件

3DMark 11

测试参数设定:运行Performance和Extreme两项测试,分别检验显卡在高低不同负载下的DX11渲染能力。显卡驱动中将AA和AF设定为应用程序控制,分辨率使用测试项目默认设定。 

3DMark 2013测试和总结

●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3DMARK Fire Strike

新的3Dmark支援桌面与移动平台的跨平台测试,支援windows、Android、iOS与Windows RT系统平台的测试。(由于针对Android、iOS以及Windows RT三大移动平台的版本需要进一步测试,所以Futuremark先发行了针对桌面平台的windows版本,其他版本择日发行。)不同负载的场景,FireStrike(专为基于DirectX11显卡的高端产品设计)、CloudGate(支持基于DirectX10的主流硬件)以及IceStorm(为入门级DirectX9设备打造)。

3DMARK Fire Strike

新3Dmark取消了E、P、X等等级划分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纯数字,而且3DMark没有了统一的总分,而只有四个场景分。

测试参数设定:

分别运行专用于主流电脑和游戏电脑的DX11测试场景FireStrike和Sky Diver测试,检验显卡在DX11下的渲染能力。显卡驱动中将AA和AF设定为应用程序控制,分辨率使用测试项目默认设定。

总结:从Gaming系列显卡的定位来看,它精准地定位主流玩家的真实需要,主要强调的是游戏的功能性,以高端军规Hawk系列为蓝本进行了提高性价比的优化,减免许多与极致超频无关的用料,将预算真正的发挥到最实用的地方,由Hawk所谓军规级降低身价为民用级。

微星GTX 780Ti Gaming显卡

就像我们这次评测中所看到的,微星780Ti Gaming大体上基于公版的版型和供电,这样在保证基本的用料和品质的前提下,通过搭载TwinFrozr散热器实现比公版更高的散热效率,借助Gaming APP实现更方便的超频选择,让更多的玩家专注于游戏体验,这才是不奢华的Gaming系列的根本。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