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的高级口译笔试汉译英部分体现出口译考试的一贯风格:“紧扣时势的话题,浓重中文色彩的语言”。原题如下:
伟大的抗战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华儿女,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长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民族患难的时代,这种浩然之气概,不屈之节操,激励着中华儿女赴汤蹈火,殊死奋战,使救亡图存成为可歌可泣、英勇卓绝的斗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次考试的字数仍是一贯的210字左右,但难度是不小的。翻译的难点(四字格成语、名言、典故)比较集中,考生们也普遍反映该项是本次考试最难的一项。我们在这里不妨对原文的难点进行逐一的分析,同时也结合我在阅卷过程中看到的考生的常见处理方式和错误,为考生们提高这一部分的水平提一些建议。
先从第一小节的几个难点说起吧。首先就是对“抗战”的处理,这本身确实也让我们阅卷者感到意外,居然“抗战”成了一个难点。凡将之译为“anti-Japanese War”,我们都视为正确。但有趣的是,不少同学翻成了“anti-war”,这可真是对“抗战”进行了彻底的“字面理解”(反抗战争)。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抗战”应当翻成“resisting Japanese aggression”更为贴切,而“anti-Japanese”有“破坏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嫌。
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看到“和衷共济”往往都感到紧张和不好处理。我们也看到不少同学在翻译过程中力臻完美,总想体现出“共济”两字,于是就产生了类似这样的译文“the great spirit of anti-Japanese War also embodies (includes) the united spirit of sitting in the same boat”。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即使是上海辞书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对“和衷共济”的解释也只是“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事实上,高级口译的笔译考试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时间的限制。在30分钟的时间里,将原文翻译成为漂亮的文字,难度是显而易见的。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进行“解释性”的翻译。“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我们完全可以视“和衷共济”是对“团结”更进一步的强调和说明,翻译出“团结”也就足够了。
同学们在翻译中过于注重原来中文的表达,这一点在“中华儿女”一词的处理上也体现出来,不少同学硬要将其译为“children of China”,甚至还有一些同学自己进一步地开始发挥,写出类似“descendents of Yan and Huang”(炎皇子孙)的译文,这样的处理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翻译成“Chinese people”就足够了。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本身不应该是一个难点,后者很多考生都想到了“no matter young or old”这样的结构。但前者就暴露出考生们结构把握上的问题,太多的考生不假思索地翻成“Chinese people, no matter north or south…”,我觉得在“north”之前至少应该放一个“from”吧。也有考生很聪明地翻成“Chinese people, no matter northerners or southerners”,这就体现出他(她)比较强的结构意识。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乍一看,真有一点不好处理。不过不少考生还是给出了不错的答案。“the rich donated money, others contributed efforts”,这样的译文在我看到的近千份试卷中属于佼佼者了。略显笨拙但也完全可以接受的译文“those who have money gave money, those who have strength gave strength”。但不少考生的译文中把“力”翻译成“power”甚至“authority”,这里涉及到对中文原文的理解。当然,完全可能把“有力的出力”理解为有“实力”的人出力。但如果由此就译成为“those powerful people gave power”,就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了。
“用血肉筑成了一座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长城”: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是,居然有那么几个考生硬生生地将“长城”翻成“the long wall”,真是让我感慨今日学校爱国主义之实效了。比较有趣的现象是不少考生不知道这里的“血肉”应当是“blood and flesh”(其实光出现“flesh”已经足够),而翻译成“meat”。这样的翻译真是愧对先烈。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已经被公认为本次考试汉译英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了,考生们纷纷在此落马也是不奇怪的。但考生们也应该从近几年的考题中发现这类语言的翻译已经成为出题者的“必考内容”,应该心里有所准备。不过,作为阅卷者,我想提醒考生们一句话,“背”字诀不是上策。我了解到有许多考生在考试前大量收集中国经典名句的英语翻译,然后狂背一气,希望在考试中碰上一两句,这其实是没有太大效果的。我在阅卷过程中也发现有的考生的译文有背诵痕迹,但不是你的终究不会成为你的。最典型的例子,“威武不能屈”,显然有同学背过类似“never to succumb to force or threat”等的译文,不过印象中至少“succumb”一词就没有多少考生写对,从句式及结构上看,这三句话的译文也是背的似是而非。考生们在这段话上的处理是非常多样的,也不乏一些令人捧腹大笑的译文,比如“富贵不能淫”,居然翻成“be rich, but not sexy”。坐在我旁边的另一位阅卷教师跟我说,这句英语足可以和他学校的一个学生的大作“PK”,那位仁兄把“人之初,性本善”翻译成“since the beginning of human beings, sex is always good”!当然也有相当优秀的考生写下出色的译文,比如“never to be corrupted by richness, never sway because of poverty, and never surrender to power(force)”,我记得这个考生,我给出了43分的高分,当然他(她?)的译文亮点还不止这一点。令我们感到“拍案叫绝”的还有这样的能够“举重若轻”的高明译文“we should never change our determination no matter when we are rich, poor or under pressure”。寥寥几个简单的词,把看似难译的中文经典句子轻松化解。在口译考试短短30分钟的汉译英时间里,这是非常难得的。
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以及详细咨询,欢迎点击中英网http://www.uker.net/,或发email至:echo@uker.net,UKer.net资深编辑将为您详细解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