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说人才难找大学生说工作难找

PChome | 编辑: 徐晶晶 2014-10-28 21:00:00原创

 

如果有人问我未来中国做什么最赚钱,那我会告诉他未来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是最赚钱的行业,这除了是因为社会大众比以前更需要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精神食粮,更是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与扶持。在世界各国都重视提升软实力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不过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需要有内在的发展动力,文创产业的从业者就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然而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的高速发展。以游戏产业为例,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资料显示,中国游戏人才缺口高达30万,从2010年开始,游戏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就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各种高薪及物质奖励等诱人的词汇常常出现在游戏公司的招聘广告中,甚至一些还未毕业的在校生都已被很多游戏公司预订一空,游戏人才千金难求。

中国13亿人口,全国各类院校成千上万,2013年高校毕业生高达700万,难道还会出现无人可用的局面?虽然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行业有很多不同,但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也是人数庞大。据《2013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02年全国艺术类院校只有597所,2012年增至1679所,除传统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外,许多综合性大学也设立了艺术学院,民办高校设立艺术类高职专业则更多。2013年在高考学生数量总体回落至900余万人的情况下,艺术考生人数再次创下新高,逼近百万,约占高考学生总数10%。也就是说,艺术类院校在人才供应上绝不会出现无人可用的状况,那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

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就在于人的创造力。尽管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人才除了需要在质量上有所保证,在数量上也是需求量极大。例如2013年中国电视剧的产量为15000集,虽然总量供大于求,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电视剧制作人员的数量庞大。相比电视剧行业的成熟,以动漫、游戏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却远没有走向成熟,其对人才的渴求也更加强烈,特别是游戏行业,需要的人才绝不是仅仅只擅长一项技能的从业者,而是需要在各方面都有所涉猎的复合型人才。例如游戏美术设计师,其工作范围就涉及到美术功底、制作软件、编程等方面的知识,普通美术院校的毕业生显然无法立即胜任。

其实我们应该很明显的看到,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的并不是各类艺术家,而是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艺术类产业工人。而我国的艺术教育方法,却还停留在培养艺术家的模式上,于是出现了适合文创产业需要的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迅速改变这一现状,使中国的文创产业走上快速发展的健康道路,我们还要另辟蹊径,不仅需要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转变,还需要更多的文创企业参与其中。前不久,一个旨在为企业与教育机构牵线搭桥的组织宣告成立,这就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创专委会),文创专委会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强文创企业与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产业培养出更多的合适人才。

作为连续7年保持中国游戏出口第一名的完美世界,由于大量的海外业务,他们对于顶尖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对于人才的认识更为彻底,所以完美世界也成了文创专委会的发起人之一。完美世界在文创专委会成立前,就自发地与众多高校进行了合作,培养出众多适合其用的游戏人才。这种文创企业与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培养中国文创人才的新模式,而文创专委会的成立,就会将这种全新的模式代入到更多的文创企业中去,文创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将不再是完全被动的等待,而转变为更加积极的主动培养,文创企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认为,只有当成熟的艺术院校培养、有效的职业教育、高效的企业培训这三种方式同时发力,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快速缓解当前文创人才供应不足的现状,这对以动漫和游戏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更有深远的意义,那些现在千金难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人口中的比例将大幅提升,并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纯理论型为主的温室型教育模式培养不出合格的文创人才,必须让学生在求学期间,就深刻细致地了解到什么样的技能、什么样的特长才是企业所需,从而在产学研的大熔炉里让文创人才百炼成钢,这才是长久解决文创人才匮乏的根本之道。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