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的序曲与主旋律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04-04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B2B在中华兴起

然而,“序曲”的特点,其基础是交易数量多而交易额较小,B2C和C2C网站能够整合“三流”,但资金流和物流实际上仍在网站之外独立地运行,资金划付实际仍在银行,“货到付款”更是实体支付,而物流也是由配送公司来做。而B2B,它的交易少但频繁,而且交易额很大,而且交易中的洽谈、现场调查及验货,以及运输等等环节,有着更复杂更严格的要求。可以说,网络音频、视频的进展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B2C、C2C客户的要求,但却不可能满足B2B作为企业间交易的全部要求。

网络之流是信息流。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信息流通过互联网公司来运转,现金流,它的支付体系,还是要通过银行网络系统完成。至少,现在对互联网的要求,主要是信息沟通,打破信息阻滞,让买家和卖家见面,至于能不能完成支付,这不是B2B电子商务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在B2C、C2C中,资金流与物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流整合在一起,支付也在线实现似乎成为网络经济的得意之作,于是它也就止于支付,似乎实现了在线支付就意味着电子商务的成功。然而,在B2B中,资金流、物流的独立性更清晰地显现出来,而信息流本身,它在市场(前端)与企业(后端)中的状态,也逐渐地在网络中展现,这才弹奏起气势恢宏的电子商务“主旋律”。

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中,分工,专业化,以及市场细分,是必然的趋势,即使整合,也是在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整合。电子商务以其信息流,推动着实体商业中的资金流与物流,推动着资金流的电子化。

作为主旋律,B2B突出地体现着市场经济的特点,它的整合难度更高,不可能象B2C或C2C那样在短期内“火”起来。实际上,B2B作为企业间的交易,涉及企业及其外部经济环境的信息化、网络化等多方面的进展。B2B网站目前只能提供整个B2B交易的一部分,它们自身的进展,以及与商业认证机构、金融机构等其它服务业的沟通、合作及整合,都还需要许多技术的、社会经济的创新与发展,需要经历商业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有意思的是,美国经济比较发达,其内部错综复杂,商业化程度高,市场已较为“扁平”,因而,它的B2B可能更不容易在网站运作中表现出来,而是蔓延于企业界之中,人们面前展现出来的,仍主要是B2C和C2C。而在中国市场,在B2C以及C2C迅速增长的同时,B2B也出现了市场热潮。

B2B在中华兴起

B2B在中国市场上的新的热潮,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制造”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中国制造”突出地体现着中国工业化的进展,而这一进展,与美国等西方社会有很大的不同。

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国,产出几乎占全球产出的1/4。美国目前的制造业中,中小制造业公司有11.5万家,占全部制造业的99%,其两千万员工占全部制造业人员的一半,出口占全国的3/4。也就是说,美国制造业同样是中小企业占绝对多数,且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大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1%,其员工数则占到四千万制造员工的一半,其出口份额仅为1/4,主要是为国内生产。显然,四千万制造业员工,在美国人口中仍占相当比例,在美国劳动力中比例更高一些。

与人们的想象有很大差距的是,目前美国中小制造业的产出没有萎缩,相反,其产值创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制造业的投资也在上升,研发投资占了美国工业投资的2/3。埃森哲咨询公司首席技术战略家鲍勃·苏在一份报告中分析说:“美国制造业所拥有的劳动力仅为服务业的1/4,但(它的)每位员工所创造的利润几乎是服务行业员工的六倍。”

美国曾是世界最强大的制造业中心,“美国制造”创造过辉煌,且这一趋势延续了大半个世纪。随着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印制造业的崛起,美国在许多制造业领域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但它悄悄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化和升级。现在,从整体来说,美国制造业分三个档次:大企业主要生产飞机、汽车、计算机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小企业主要生产机械、电子部件,但也含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传统的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美国生产的已经不多,大多数已转移到国外加工。美国的制造活动大量外移,近年来衍生出一种趋势:卖方企业依不同成本而提出不同的报价,然后由买主决定是要在美国本土生产,还是在国外的中国、印度或其它地区制造。

在市场方面,美国已比较“扁平”,采取直销模式的戴尔公司,在IT业中业绩相当突出。

美国经济经历了工业化的阶段,现在已进入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阶段。

这些,都与中国的情况形成了对照。“中国制造”典型地集中在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机械电子产品,以及计算机和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国制造”往往主要体现为“中国加工”或“中国组装”,“中国创造”的内涵还比较少。Polo、GAP、耐克等品牌都是美国品牌、美国设计,转移的只是生产基地,企业真正的“大脑”还在美国。

中国工业化几经曲折,近数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积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近几年“中国制造”迅速发展,形成了新的工业化浪潮,同时,市场化过程在展开,信息化的浪潮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蔓延开来。这样,美国工业化尚未出现的网络时代的B2B,在中国工业化的新浪潮中,成为现实的驱动力量。

首先,中国对B2B有巨大的市场需要。中国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原有的企业之间的联系要通过市场来重新组织,新企业出现就更使得这一过程复杂起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市场中活动,原先比较单一的行政性“垂直关系”,逐渐被市场性的垂直与横向犬牙交错的网状关系所取代。企业界大海茫茫,买家要找到卖家,卖家要找到买家,有现实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与买家或卖家的关系要与时俱进,就对B2B产生强烈的需求。

其次,中国传统的信息业非常薄弱。过去,信息本身流动很少。数据出来以后只有少数人使用,用过之后就沉淀下来。黄页产品只有电话号码,产品目录主要针对计划体制下的订货会议,同时,信息工具也只是固定电话和报纸、杂志,局限性很大。市场开放的进程中,信息流动活跃是一大变化,其中,慧聪商情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商情广告和黄页产品的品种逐渐增多,网站的发展更是迅速改变了营销的面貌,而从通讯的角度来看,许多发达国家都是座机发展以后才发展移动通讯,而中国的移动通讯迅速超过了座机。企业上网比例低,是B2B的一大限制条件,然而,企业家和管理人员不一定都上网,却几乎没有不用手机的。所谓“现在概念的互联网”的终端主要还是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对办公室的白领人员较为适合,对生意人就未必适合,而“未来概念的互联网”,手机和其它手持数字装置会有更重要的位置。目前,它们可以收发短信和电子邮件,以及下载个性铃声及少量视频,未来,则可以拓展更多的网络应用。

当中国整个制造业形成了它对于B2B的内在需求,“企业上网”的局面可能会迅速改变。可以说,网络上的即时通讯技术,为生意人在线谈生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移动电话费用高,短信是一种降低费用的解决方式,将来,移动B2B可能会发展起来,它的具体形态,也许需要很大的想象力才能看出一点儿端倪。

应该看到,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并行发展的现实环境对B2B有很多制约,而这也造就了中国市场上B2B的一些特点。

其一,企业上网比例较低,对网络营销还很陌生,于是,B2B在现实中采取网上与网下有机结合的方式。

其二,企业用户还不熟悉网络操作,直接的网络营销有其限度,于是,代理制也进入B2B市场,渠道在B2B市场中发展起来。运用渠道来做B2B,使中国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使他们迅速地从不知道到理解和会使用。

慧聪网现在有数百名代理商,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为其销售产品。慧聪的代理商分区域营销,直接与用户接触。B2B用户对互联网存在着不理解和障碍,可以由代理商对其做全面的培训和提供支持。这是中国B2B发展的重要条件。互联网业务和网下业务的结合,也是如此。

在慧聪网站上,现在有数百万的注册用户,十几万付费用户,它的纸媒体付费用户更多。现在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尚未上网营销,它们与网上B2B关系还不大,但却与慧聪网的纸媒体B2B密切联系。慧聪网十几年前从非在线的B2B商情做起,现在它继续经营纸媒体商情,提供线下的B2B,同时,它展开在线的B2B,逐渐地将它的用户都发展为网上用户。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