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Lai网友的文章《带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篇文章根本不值一驳。但是转念一想,这样的一篇文章登在pchome上,一定围观者众多,难免误人子弟。有些事情如果不加以澄清,不免会成为一种遗憾。
我不知道Lai网友从何处考证的来的公式,说是 带宽=水平解析度x垂直解析度x帧数,居然由此得出800x600@100Hz只要48MHz带宽。至于为什么要110MHz,Lai网友解释道—是屏幕两边的黑边。
真是天大的笑话!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点数=带宽。
不知道Lai网友是否是工科大学,电类专业毕业,是否读过一点《电视原理》。不过那不要紧,反正我是。我愿把我的一点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
大家知道,阴极射线管(Cathedral Radiation Tube)是通过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在荧光粉上,使之发光而产生图像的。但是如果电子束不发生偏转,你在荧光屏上只能看见一个很亮的小点,就象示波器没有加任何信号一样。要产生光栅,就必须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别加上两个扫描电场信号,分别叫行扫描信号和场扫描信号,使电子束周期性的偏转,按照先从左到右,在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扫描。这两个信号是由电视机(或监视器)自行产生的,是不包括在视频信号里的。但是,他们必须由视频信号里夹杂的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来同步,否则图像就会扭曲和翻滚。
理想的扫描信号是锯齿波,但是理想状态是永远不存在的。因为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是通过电容的充、放电来实现的。如果像锯齿波一样,下降沿垂直,则意味着放电电流为无穷大,电路的电阻为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该信号实际上是三角波,并且波形的下降沿总是会有一个合理的斜率。因为如果斜率太小,则浪费的视频带宽太厉害,可用带宽会很小;如果斜率太大,即下降沿很陡,则对器件的频率响应要求太高(玩音响的朋友一定会同意),即使做出来了,也得不偿失。尤其是在高频,这样的器件更难制造。
因此,电子束从左扫到右后,还要经历一个从右回到左面的过程。同理,上下也有一个回扫的过程。所以在视频信号中,还包括行消隐信号和场消隐信号,使得电子束在两个方向的回扫过程中变得尽量的弱,以免扫出难看的回扫线。
因此PAL制的电视信号,虽然在水平方向有625线的分辨率,但是其中50线用于回扫消隐,所以只有575线的分辨率。
这才是显示器带宽“损失”的真相。要有效的利用带宽,势必要求减少回扫时间,即需要更大的 下降沿/上升沿 斜率之比,这只有用更昂贵的器件才能做到。
而有关点数和带宽之比,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电视的视频带宽和总线传输率的那个带宽更是风马牛不相及。Lai网友也许是受了二进制的“熏陶”才作此推断,但是不知他是否知道“香农采样定理”—两倍频率的模拟信号才能勉强运载一倍频率的数字信号。
带宽不重要吗?这要看你对显示器有怎样的要求了。如果你买的是.27的显示器,常用最大分辨率不超过1024x768的话,那110M的带宽是勉强够用了,可以上85Hz。那1280以上的分辨率呢?本人就是饱受了800x600 75Hz的折磨才去买了Acer78g。虽然失真大点,但是可以保证1280x1024@80和1600x1200@70。对本人单位里的Sony20寸纯平而言,高带宽更是保证了其超大屏幕不会成为摆设。
现在在网上经常看到自称DIYer的口出狂言,似乎插了几个插头跳线,就成为了什么专家。须知做DIYer说到底是因为兜里没钱,因此自己动手,图个实惠。这是再实在不过的事情了,何必整天争这个争那个呢?还是出言谨慎一些,对别人负责一些的好。
以上结论和论据匆忙之间未经考证,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