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软件创新围城:人才留不住规模上不去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05-10 00: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我们变成了‘黄埔军校’,新招进来的员工在我们公司工作了一年左右以后,就可能会被IBM、惠普这些大公司挖走。”

黄埔军校

“我们变成了‘黄埔军校’,新招进来的员工在我们公司工作了一年左右以后,就可能会被IBM、惠普这些大公司挖走。”

4月27日,在本报承办的“《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上海区域学术调研会”上,谈到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上海真信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真信”)总经理徐子建无奈地表示。

上海真信的遭遇其实也是目前中国本土软件行业的普遍情况。而人才的流失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中国本土软件企业普遍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自己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收入也不错,但是想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是很难的。”上海鸿毅数字计算机网络公司副总经理阎述亦感同身受。

人才难题

“好点子是谁想出来的?是人想出来的;好点子要由谁来实现?要人来实现呀。”《2007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杭诚方教授认为,软件业的自主创新不仅仅是指软件产品的创新,更重要的还在于人才,“如果员工老是想跳槽,这些好点子能实现吗”?

上海易科软件售前顾问经理孙小东表示,中小软件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员流动快,缺少战略性的核心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基础人员需要不断地培养,而新员工一般来说要三五个月才可以上手,“这就是人才缺失的核心问题”。

徐子建认为,员工一般会考虑工资待遇问题以及是否有出国培训的机会,而中小软件企业在这些方面与跨国企业相比,差距非常明显,“员工对大企业的文化以及组织架构比较向往,使得中小企业实际上不在平等竞争的平台之上”。

在本次上海学术调研会上,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国内软件企业来说,怎样解决人才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小企业,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也遭遇到了同样的难题。

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谭群钊表示,公司需要的人才,既要有技术功底又要有艺术眼光,同时还要对市场颇有领悟,“但是要在市场上找到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

据谭群钊介绍,无奈之下,盛大开始寻求跟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路径。盛大目前正在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央美院等高校沟通共同培养人才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结果”。

上海嘉扬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飞认为,留住人才有的时候也不光是薪水,而是要给人才一个上升的空间,一个职业生涯的描述,“骨干留下来,这个框架就存在了”。

而在阿里巴巴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则成为挽留人才的一个主要手段。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帅介绍,新员工进入公司会有一个月的培训时间,其间主要不是技能的培训,而是文化的培训。“这种文化培训是双向的选择,在培训期内,员工可以选择加入公司还是不加入公司。”王帅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