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网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结果出炉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7-12 09:38:00转载-投稿 返回原文
第一页

近日,备受关注的"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在上海正式揭晓。雇主与员工关系、应届生职业发展前景等问题成为今年调查报告的新亮点。

自2001年以来,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从2001年的114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7年的496万。严酷的就业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与员工的雇佣关系、大学生择业观也经历着变化。和历届评选相比,本届最佳雇主评选更关注雇佣关系的和谐发展,此次颁奖典礼除传统的50强、TOP10奖项外,还针对时下社会高度关注的大学生与雇主之间和谐关系,增设了"员工关系"、"员工发展"、"员工关怀"三个特别奖,分别从稳定的雇佣关系、和谐的员工关系,培训与晋升空间,工作条件、弹性工作时间等维度对"雇佣关系"进行深入解读。与此同时,本届最佳雇主评选还针对大学生择业观进行深入调查,关注新一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以及就业压力所在。

本届调查由国内著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联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观察报》和网易商业报道共同主办,并得到《第一财经日报》的大力支持。调查持续半年,总计收集有效问卷达49770份,有效票数为128368票,覆盖中国所有省市地区34个省(包括香港、澳门、台湾),656所高校,有1316家企业上榜,横跨36个行业。无论从覆盖地域、覆盖学校,还是样本数量上,都是该项调查举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将为广大公众公正、客观、科学地解读企业雇主形象,并为大学生择业提供参考。

"对于大学生而言,需要一个窗口,充分了解企业的雇主形象、企业薪酬、成长机会、企业文化,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好铺垫;对企业而言,雇主品牌的价值对于吸纳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推助力也日益凸显。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作为中华英才网重要的年度调研,正是为了在大学生和企业之间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这样表示。

一、榜单变化分析:

1. 本土、外资分庭抗礼

根据中华英才网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榜单前5名中,前4名均为本土企业;榜单前10名中,本土企业占7家;榜单前50名中,本土企业占到25家--这也体现出,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成熟后,本土企业在雇主形象方面逐渐与外资企业的相匹敌。

第二页

从2007年新上榜企业名单看,4家中有2家为本土企业: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名列榜单的第16位和第45位。从进步迅速企业榜单来看,本土企业进步飞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上升超过15位。与之对照,4家落榜企业中,外资企业占3席,可见随着国内企业的慢慢崛起,中国的本土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正在赢得学子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信心。

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上榜TOP50的本土企业上榜数量一直呈逐年增加之势,从2003年的16家到2005年的19家,再2007年的27家,逐渐呈现出与外资企业平分秋色的态势。同时,本土企业也逐渐开始关注排行榜,开始关注自身的雇主品牌形象。

中华英才网副总裁、人力资源专家张廷文在解读报告时谈到:"这个结果表明,本土企业/单位在招聘制度、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人才培养上的日益改善已初见成效,同时在雇主品牌形象方面逐渐与外企相匹敌。"

 

2. 互联网/电信/IT占据半壁江山

在本年度的调查中,TOP50上榜企业总计包括了13个行业,与前两年的50强上榜企业所属行业变化不大。

从行业分布上来看,首先是快速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各占8席,从绝对数量来看仍然是大学生心目中的理想雇主;接下来依次是电信行业、互联网行业、IT行业,总计占了20席,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与此同时,IT行业、金融行业、批发零售、石油化工也是"最佳雇主"诞生较多的行业。

张廷文表示,"国内IT企业经历了快速增长之后,构建受尊敬的品牌形象成为未来发展的必要举措,众多IT企业上榜也印证了中国IT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此外他还认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普及,大学生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的影响,互联网企业在通过网络树立和传播品牌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也更容易被大学生认识和熟悉。

二、培训发展机会是大学生首选因素

为了更加全面、精准地把握企业在中国大学生这一特殊人力资源市场的品牌定位和形象,中华英才网在历届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DBCC模型,分别从"职业发展"、"品牌实力"、"全面薪酬"、"公司文化"四个角度对最佳雇主这一品牌进行全面解读,以求实现大学生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双向交流,既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雇主形象,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品牌形象、提升企业人才竞争力,与员工达成双赢。

 

受调查大学生中,"选择最佳雇主第一名的原因"的各选项中,选择"培训和发展机会"的人数百分比最高,高达61.6%;其次是"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各自占到了55.1%和53.8%。这三项是大学生在选择和评判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雇主时,最着重考虑的因素。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拥有较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选择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不仅仅意味着公司内部的晋升机会,还意味在本行业领域内以及跨行业领域内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与此相对应的是,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在选择一份工作时,最看重的也是"个人发展和晋升空间大",是学生择业价值观中最突出的一个方面。总体看来,学生仍然把自我实现和职业发展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选择比例明显高于"较高的收入"、"福利较好"等。

另外一个大学生比较看重的原因是企业的 "工作条件与环境",这些条件体现了企业的员工关怀倾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环境是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注重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工作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程度也成为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亮点。

另外,"用人理念"和"晋升的空间"选择的百分比也超过30%,从另外一个侧面体现了大学生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学生可以依据企业的用人理念预期自己在企业内的发、展空间,以及企业可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与支持。

第三页

三、大学生就业心态日趋理性

本次调查还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1. 毕业打算更实际

调查对大学生毕业后一年内的计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毕业找工作是绝大多数学生的选择(78.4%),其次是继续在国内深造,选择毕业后进行创业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4.4%,选择出国学习的仅占2.3%。

结合这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2007年毕业后找工作的比例与2005、2006年持平,显著高于2003、2004年;在国内继续深造或出国学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可见大家不再盲目追求高学历或者国外镀金,毕业后的打算日趋实际。

2.  竞争激烈、缺乏经验是两座大山

分析学生的压力来源,数据分析显示在9个备选项中,"求职竞争激烈,工作难找"和"缺乏工作和实践经验"选项的选择百分比最高,选择百分比接近60%,由于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越来越认识到工作和实践经验在找工作和将来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更加关注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和缺陷。针对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学生的认识也不仅仅决限于笼统的"竞争激烈",而是进一步认识到激烈的竞争中自己具体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如"学校声誉一般","专业不对口","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以及"不知道企业的人才需求"等被提及的人次百分比都不低。

另外关于职业发展方面的压力也是学生面临的重要压力来源,有32.2%的学生表示"缺乏清晰的职业定位"是其面临的压力之一,此外选择"自我认识不清"的人次百分比也达到了18.7%。说明学生除了面临激烈的求职压力之外,缺乏清晰的职业定位和自我认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压力来源,学生急需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3. 求职心态日趋理性

根据调查,学生的期望月薪百分比基本上呈偏态分布,以1000-4000元的选择人数较多,占74.5%;尤其是期望月薪在2000-3000元水平上的人数百分比最多,达到了32.7%。

比较2005年至07年间,大学生期望月薪的变化。数据显示,大学生期望月薪呈降低趋势:学生期望月薪处于较低水平段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前两年,尤其在1000-2000元水平上,高于05年和06年近6个百分点;而在3000元以后的所有水平段上,07年选择的人数百分都要低于05年和06年的百分比;在8000元以上的水平段上变化尤其明显,05年期望月薪在8000元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在10.4%,而06年和07年则分别降低至5.1%和3.3%。说明大学生在对薪酬的期望水平上逐渐趋于理性化,在了解了找工作的激烈竞争现状或对实际市场薪酬水平有所了解后,不合理期望有所降低。

张廷文说:"可以发现,随着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在薪资预期、职业规划还是求职心态上,都比以往更加理性,更加看重职业发展机会而非薪酬福利,这也反映出大学生求职心态正趋于成熟。"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