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英特尔会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也已经有23年的历史,有一个人过去22年一直在英特尔工作,并且亲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 透过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故事……
第三页
口水仗
2005年12月,AMD发起“我为双核狂AMD真双核体验风暴活动”,强调AMD是一个芯片上的两个核,是真正的双核,对应英特尔是一个处理器上的两个芯片。并且邀请英特尔“决战双核”。
英特尔先是拒绝理会,表示自己是双核微处理器领先者,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不需要测试来证明什么,于是AMD抓住这一契机大打舆论攻势。
2006年2月27日杨叙对媒体拿出了第三方报告,并指出,“AMD双核在单任务测试状态下有一定优势,比如只传输音乐,其他什么也不干。”AMD公司随即做出回应,表示“此测试结果的出现纯属软件原因,AMD无意攻击竞争对手。英特尔公司引用的数据是断章取义。”
这一没有结论的口水官司一年后又从双核升级为四核。
AMD在2007年9月10日发布了首款四核CPU,席间AMD高管抨击“对手”平台更新太快,无视用户需求。CPU优良率太低,称其需用多家工厂去做AMD一家工厂的事情。
9月14日,杨叙回应“在你没有的时候,人家当然就快了。”杨叙进一步指出“你的是四核,我的也是四核,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比比功耗,比比速度,在同样的环境比较,看谁的性能、性价比更好。”
中国梦
2007年6月,众多IT媒体以“英特尔换唐装”为题报道了英特尔推出中国市场包装。自当月20日起英特尔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盒装台式机处理器将采用中文品牌包装,这也是英特尔首次在全球市场针对某一市场推出个性化包装。
其公关部适时指出,即将针对中国市场单独定价销售处理器产品,此前英特尔所销售的处理器产品在全球均保持一致的定价。
2008年年初已经升任董事长的贝瑞特在接受CNET中国总编刘克丽采访时说,中国已成为英特尔在美国以外投资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从研发到生产销售,从生产晶圆片到芯片封装。
继任格鲁夫的贝瑞特在担任CEO期间延续了投资中国的政策,2003年8月,贝瑞特签署英特尔在成都投资设厂协议,2004年4月,贝瑞特第四次来到成都,主持了英特尔成都测试封装厂的开工仪式。无疑,杨叙是陪同者。
2007年3月英特尔宣布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一个生产300毫米(12英寸)晶圆的工厂。这一工厂被英特尔内部命名为Fab 68号厂,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个芯片生产厂。英特尔的现任CEO保罗-欧德宁出席了发布会,称“中国是英特尔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我们相信在这一市场加大投入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和中国共同成长的愿望。”
杨叙也有他的一番理论:“当年政府号召开发浦东,我们把厂建在上海;后来西部开发,我们把厂设在成都;今天鼓励振兴东北,我们的新厂就建在大连。”
英特尔最新的财报显示,英特尔在美国、以色列、爱尔兰等世界各地的地产、厂房及设备总资产为169.18亿美元。其中美国厂房设备资产达106.47亿美元。英特尔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加上之前在上海和成都的投资,在华总投资为38亿美元,可以看出,一旦大连项目投产,中国将是英特尔在美国之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2007年英特尔销售收入383.34亿美元。来自中国的收入达139.01亿美元,占英特尔总收入的36%,增长14.2%。其规模已经大于美国和日本的市场之和,并且仍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中国台湾收入86.06亿美元,中国大陆收入为52.95亿美元。美国销售额为60.15亿美元,占英特尔公司的15.7%,同比增长9.6%。
杨叙的上司是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SeanMaloney,中文名字马宏升,在接受CNET(中国)访谈时就杨叙成绩这一话题时,马宏升表示:杨叙自己已经很有动力,不需要我给任何压力,杨叙把中国市场的业务已经做得非常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