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英特尔会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也已经有23年的历史,有一个人过去22年一直在英特尔工作,并且亲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 透过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故事……
第一页
很快,英特尔会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也已经有23年的历史,有一个人过去22年一直在英特尔工作,并且亲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
透过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故事……
实习生
杨叙,1965年出生于重庆。杨叙原名杨旭,2007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杨叙”。
少小离家的杨叙回忆:我对重庆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重庆变化太快了,地名我都很熟,以前家住上清寺向阳电影院附近,在三中读书。
上清寺是重庆交通密集地带,杨叙的家坐落在这里临江的曾家岩,离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象征“周公馆”不远。至于三中,教育家张伯苓于1936年创办重庆南开中学,1953年更名为重庆第三中学,1984年重新命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前辈杰出校友中包括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他在任时同时也是联想的“老板”。
杨叙少年时代的成绩在三中算不得很突出,基于理工科的偏好,他预想的志愿是四川大学。不过在1985年他有了另一个选择,他应亲戚之邀来到了美国,随后进入了美国密歇根州福林特(Flint)市的GMI工程管理学院。
GMI工程管理学院今天已经升级为凯特林大学(Kettering University),在全美只提供本科和硕士学位类型的理工类学校中,凯特林大学工业与制造工程专业排名第1、机械工程专业排名第3,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排名第7名。
学院遵循“半工半读”的教学方针,学生一学年有一半时间在具体公司实习,有对应的薪金。在学院诸多的合作伙伴中也包括英特尔,于是他成为英特尔的实习生。
同一时期,1985年,英特尔在中国开设了办事处。
Intel早年
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宜斯、高登-摩尔因为对管理和产品等问题存有不同看法辞去了工作,并在7月16日,以集成电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创办Intel公司。随后安迪-葛洛夫成为英特尔公司第3位员工。
在此之前,1965年摩尔在《电子学》发表了著名的集成电路摩尔定律,其中指出:集成电路芯片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而价格则下降一半。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意味着机器可以嵌入智能,从而能够处理更复杂的工作。同时也预示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
1985年英特尔推出了386™微处理器,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是早期4004处理器的100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基于386微处理器,PC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杨叙还记得,当他踏入英特尔的第一天,主管就给他一本厚厚的,关于芯片和机器指令的书,他当时不过大一,原以为看不懂,但是看了一段之后,发现很有兴趣,也不是那么难懂……
1990年,25岁的杨叙获得电机工程学学士学位后就留在了英特尔公司。之后先后担任了技术营销工程师、客户营销工程师等职务,随后升任业务开发经理。
杨叙所担任的业务开发经理的全称是英特尔的OEM产品和服务部门业务开发经理,具体内容是美国西部和亚太地区开拓英特尔的主板业务。
杨叙从事的工作基于技术,但是同时贴近于客户。在此之前,英特尔在技术类产品的行销中有了突破。在推广386时,英特尔担忧客户未必意识到他们的潜在需求,于是在报纸广告中,将286黑体字画上红色“X”,随后在报纸的下一版详述386优点。这一今天看来十分普通的营销手法,在当时应该是启迪了最初的技术类产品的行销者。
1995年,不知不觉之间,杨叙已经在英特尔呆了九年半,也尝试了众多的岗位。一个新的机会就在眼前:同一年他回到国内,加入到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担任OEM销售经理。
第二页
奔腾时代
杨叙担任的OEM销售经理,解说一下是,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销售区域经理,负责开发英特尔在中国本土的个人电脑OEM业务。
杨叙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一年的PC市场容量不超过50万台,而其中有七成是外国品牌,剩下不足20万台分布在多达170家本土厂商中。至于销量第一的品牌,1993年是AST,1994年是康柏,1995年则是IBM。
1994年,时任英特尔CEO的格鲁夫拜访中关村,然后他发现一个现象,当时美国市场的PC已经换代成奔腾芯片,但是中国市场仍然处于486阶段,甚至于仍然在“热销”386,相差一代以上,同时价格则要贵50%。格鲁夫决定,让中国的PC同步全球升级。
同时作出的另一项决策意义则更为深远,1995年,英特尔开始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兴建芯片封装测试厂,此后累计总投资额达到5亿美元。
实际上在1995年之前,英特尔并没有在中国批量销售过芯片,对应当时最大的中国品牌厂商一年的销售量不过5万台。
[Pentium]
Pentium是英特尔的第五代x86架构之微处理器,于1993年3月22日开始发售。
奔腾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处理当时热门的多媒体概念。1997年推出的英特尔奔腾II 处理器拥有7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MMX™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
其实在PC早期的时候,PC厂商仍然背负过多其他行业的经验,没有充分适应升升级的节奏,因此每一代都给新厂商以机会,286时代属于IBM,但是依托386康柏就创造了惊人的增长,而486则给了戴尔以切入市场的机会。
这一阶段杨叙结识了杨元庆。杨元庆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8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同一年进入联想工作。1994年,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他回忆说,杨元庆和他的团队那种“饥饿感”,那种想要做事的冲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沟通之后,双方决定推出奔腾电脑。
杨叙总结,1996年是中国PC的分水岭,1995年联想的PC销量不足5万台(这个数字应该是联想1994年的销量,1995年应该是10万台),经过“万元奔腾”的宣传攻势之后,1996年销售量突破20万台,1997年即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品牌。
1998年5月4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周光召把联想生产的第100万台电脑“天琴”特别赠送给了格鲁夫。
1999年英特尔推出了赛扬(Celeron)处理器,兼顾了价格因素,面向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这恰好同联想希望着力的教育及家庭市场对应起来。1999年第三季度联想以8.5%的市场份额第一次成为亚太PC销量冠军。联想之外,这一阶段,英特尔同方正、同方、浪潮、海信、同创等一批中国厂商确立了合作关系。
2000年,杨叙担任英特尔中国销售与市场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一职。这一年,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0%。对应于1995年,5年间,本土品牌与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比例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面对面AMD
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官方的中文名是超威半导体。同样来自仙童的杰里-桑德斯于1969年创办了AMD。
1991年,AMD推出了它的386处理器AM386,打破了英特尔公司在PC微处理器上的垄断地位。此后,关于这两家公司的竞争就犹如是一部情节反复,但没有结局的电视剧一样。或者乏味,但是总能让观众不换台。
1998年推出的K6-2系列微处理器让英特尔多少感觉到一些压力,AMD K6-2增加了“3DNow!”指令支持,并且可以实现超频使用,同频型号比Intel产品价格要低25%左右,被市场广泛接受。英特尔迅速作了应对,推出了前面提到的赛扬处理器。
2004年9月,AMD公司大中华区在北京成立,郭可尊出任AMD大中华区总裁兼总经理,统一管理 AMD 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所有业务,意在进一步把握“中国机会”。
同年联想宣布推出采用AMD提供处理器的PC,基于优惠的处理器价格,联想将售价压低至2999元,主推普及型市场。作为一个开始,其他国内PC厂商也开始同时使用AMD和Intel的处理器。
2003年AMD推出64位皓龙、速龙64处理器。两年后的2005年,AMD率先推出针对服务器和工作站的双核皓龙处理器。这个时候,英特尔推出的64位技术的新产品“安腾” (Itianium)不兼容32位系统,服务器厂商开是掉头选择“皓龙”……
2005年3月,AMD在苏州落成新的CPU测试封装厂。10月24日,AMD公司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落户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CEO海克特-鲁毅智在内的的AMD董事会全体成员出席了新址启用仪式。AMD公司还承诺向科技部指定的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转让其所拥有的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
AMD一系列的努力让英特尔浑身不自在,此时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大,大到足以对英特尔全球战略起颠覆性的作用。
2006年12月20日英特尔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区。原英特尔中国公司总经理杨旭升任英特尔公司副总裁、销售与市场营销部中国区总经理。这是英特尔20年来首次成立新大区,中国区作为单独一区和亚太区、美洲区、日本区和欧洲区并列。
第三页
口水仗
2005年12月,AMD发起“我为双核狂AMD真双核体验风暴活动”,强调AMD是一个芯片上的两个核,是真正的双核,对应英特尔是一个处理器上的两个芯片。并且邀请英特尔“决战双核”。
英特尔先是拒绝理会,表示自己是双核微处理器领先者,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不需要测试来证明什么,于是AMD抓住这一契机大打舆论攻势。
2006年2月27日杨叙对媒体拿出了第三方报告,并指出,“AMD双核在单任务测试状态下有一定优势,比如只传输音乐,其他什么也不干。”AMD公司随即做出回应,表示“此测试结果的出现纯属软件原因,AMD无意攻击竞争对手。英特尔公司引用的数据是断章取义。”
这一没有结论的口水官司一年后又从双核升级为四核。
AMD在2007年9月10日发布了首款四核CPU,席间AMD高管抨击“对手”平台更新太快,无视用户需求。CPU优良率太低,称其需用多家工厂去做AMD一家工厂的事情。
9月14日,杨叙回应“在你没有的时候,人家当然就快了。”杨叙进一步指出“你的是四核,我的也是四核,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比比功耗,比比速度,在同样的环境比较,看谁的性能、性价比更好。”
中国梦
2007年6月,众多IT媒体以“英特尔换唐装”为题报道了英特尔推出中国市场包装。自当月20日起英特尔在中国市场销售的盒装台式机处理器将采用中文品牌包装,这也是英特尔首次在全球市场针对某一市场推出个性化包装。
其公关部适时指出,即将针对中国市场单独定价销售处理器产品,此前英特尔所销售的处理器产品在全球均保持一致的定价。
2008年年初已经升任董事长的贝瑞特在接受CNET中国总编刘克丽采访时说,中国已成为英特尔在美国以外投资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从研发到生产销售,从生产晶圆片到芯片封装。
继任格鲁夫的贝瑞特在担任CEO期间延续了投资中国的政策,2003年8月,贝瑞特签署英特尔在成都投资设厂协议,2004年4月,贝瑞特第四次来到成都,主持了英特尔成都测试封装厂的开工仪式。无疑,杨叙是陪同者。
2007年3月英特尔宣布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一个生产300毫米(12英寸)晶圆的工厂。这一工厂被英特尔内部命名为Fab 68号厂,是英特尔在亚洲的第一个芯片生产厂。英特尔的现任CEO保罗-欧德宁出席了发布会,称“中国是英特尔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我们相信在这一市场加大投入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和中国共同成长的愿望。”
杨叙也有他的一番理论:“当年政府号召开发浦东,我们把厂建在上海;后来西部开发,我们把厂设在成都;今天鼓励振兴东北,我们的新厂就建在大连。”
英特尔最新的财报显示,英特尔在美国、以色列、爱尔兰等世界各地的地产、厂房及设备总资产为169.18亿美元。其中美国厂房设备资产达106.47亿美元。英特尔在大连投资25亿美元,加上之前在上海和成都的投资,在华总投资为38亿美元,可以看出,一旦大连项目投产,中国将是英特尔在美国之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2007年英特尔销售收入383.34亿美元。来自中国的收入达139.01亿美元,占英特尔总收入的36%,增长14.2%。其规模已经大于美国和日本的市场之和,并且仍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中国台湾收入86.06亿美元,中国大陆收入为52.95亿美元。美国销售额为60.15亿美元,占英特尔公司的15.7%,同比增长9.6%。
杨叙的上司是英特尔公司执行副总裁SeanMaloney,中文名字马宏升,在接受CNET(中国)访谈时就杨叙成绩这一话题时,马宏升表示:杨叙自己已经很有动力,不需要我给任何压力,杨叙把中国市场的业务已经做得非常好。
第四页
更名
前面提到杨叙原名杨旭,2007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杨叙”。
在接受CNET(中国)访谈时就这个问题杨叙说:跟网上两万多网友同一个说法,这是个人问题,人家建议我说,因为中国名字非常复杂和丰富,中国文化内涵非常深奥,人和人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人家跟我建议就是数的信息可以优化,这是基于个人的考虑做了一个调整,表示我可以接受意见。
故事大致是这样,许多年之前,杨叙的爱人认识了一位东北“高人”,据说同爱新觉罗家族有些联系,这位高人对姓名颇有心得,认为姓名意义及笔画都很重要,建议杨叙改名。最开始杨叙并不在意,但是若干年后再次遇到这位高人,在谈及事业、健康及子女之后,觉得很有些道理,于是决定改名。高人认为,“旭”字笔划不是很好……不如改成“叙”。
有关改名,当然是他个人的事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这一非常传统的事情,确实吻合英特尔本土化的趋势,或者说,现在英特尔的文化环境,对类似的举动有更积极的认识。
2008春季英特尔上海IDF(信息技术峰会)会议上,杨叙播放了一段短片,用2500年前的勾践剑来对比英特尔目前的45纳米技术,还真找了一把剑,称45纳米在材料和工艺上和勾践剑是一样的。虽然这个联系有些远,但是够本土化了。
卖手机一样卖电脑
年初开始,杨叙在多个场合谈到了他的新观点:电脑越来越像手机,按应用功能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什么叫做按应用细分?杨叙在其博客上作了解说:简单来说就是针对电脑消费者的应用需求,为他们在不同价位上提供拥有不同功能、服务以及工业设计的产品。手机早就走上了这条路,如果用户只需要打电话和收发短信,那么一个几百块钱的黑白屏手机就足够了……有些人觉得电脑什么都能干,只要是电脑就应该拥有全部功能。这属于一种误解。
这个认识似乎对英特尔不那么有利,英特尔不断推出,功能更多,速度更快的微处理器,如果电脑功能化的观念被普遍接受,那么人们更新的意愿,购买更新芯片的意愿都降低了,或者会拥有更多芯片,但是很可能是低端芯片。
那么今天英特尔实际上着眼了新的细分市场。首先是低价市场,2007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8%,但仍然低于历史最高的2005年。和PC厂商的观点类似,传统的市场空间已经饱和,必须降低门槛,让更多人接触PC。
另一个方向在移动,虽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仍然应该有其他产品。华硕前期推出EeePC就是一种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的来自英特尔内部的消就息更为清晰:未来3年,英特尔拟在亚洲投资10亿美元专项资金,扶持PC业者共同推动低价超便携PC以及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即移动互联网设备)网络终端在新兴市场的普及。
围绕这一战略,分析人士指出,英特尔将不再局限于Windows,wintel联盟在新的领域并得不适用,MID将会采用Linux系统,只有一部分使用“体积庞大”的Windows Vista。
简单易用将会推动娱乐性的需求和相关的产品。正如欧德宁在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所说的“我们正面临着自电视诞生以来,重新定义消费类电子产品与娱乐产业的最大机遇。计算与通讯日益合为一体,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这个话题回过来,如果有大量移动终端的需求,那么必然对那一端,服务器端产生更多的需求,相应来说,英特尔仍然有更多机会出售高端微处理器,并且不再局限于,体积,或者散热等之前必须顾及的个人用户的具体使用局限。
结语
无疑,杨叙处于一个平台和空间都很大的环境里,个人的努力之外,有一个大机遇,就是中国市场的迅速成长,并且这种成长仍然在进一步延续中。
不知不觉之间,周围事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糟糕的是,如果任由这种变化从身变淌过,那么真正是虚度的人生……的确,这个时代对个人有更高的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