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解读杨叙:一个英特尔经理人的22年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8-04-29 15:09: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很快,英特尔会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也已经有23年的历史,有一个人过去22年一直在英特尔工作,并且亲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 透过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故事……

第四页

更名

前面提到杨叙原名杨旭,2007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杨叙”。

在接受CNET(中国)访谈时就这个问题杨叙说:跟网上两万多网友同一个说法,这是个人问题,人家建议我说,因为中国名字非常复杂和丰富,中国文化内涵非常深奥,人和人的理解可能不太一样,人家跟我建议就是数的信息可以优化,这是基于个人的考虑做了一个调整,表示我可以接受意见。

故事大致是这样,许多年之前,杨叙的爱人认识了一位东北“高人”,据说同爱新觉罗家族有些联系,这位高人对姓名颇有心得,认为姓名意义及笔画都很重要,建议杨叙改名。最开始杨叙并不在意,但是若干年后再次遇到这位高人,在谈及事业、健康及子女之后,觉得很有些道理,于是决定改名。高人认为,“旭”字笔划不是很好……不如改成“叙”。

有关改名,当然是他个人的事情,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这一非常传统的事情,确实吻合英特尔本土化的趋势,或者说,现在英特尔的文化环境,对类似的举动有更积极的认识。

2008春季英特尔上海IDF(信息技术峰会)会议上,杨叙播放了一段短片,用2500年前的勾践剑来对比英特尔目前的45纳米技术,还真找了一把剑,称45纳米在材料和工艺上和勾践剑是一样的。虽然这个联系有些远,但是够本土化了。

卖手机一样卖电脑

年初开始,杨叙在多个场合谈到了他的新观点:电脑越来越像手机,按应用功能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什么叫做按应用细分?杨叙在其博客上作了解说:简单来说就是针对电脑消费者的应用需求,为他们在不同价位上提供拥有不同功能、服务以及工业设计的产品。手机早就走上了这条路,如果用户只需要打电话和收发短信,那么一个几百块钱的黑白屏手机就足够了……有些人觉得电脑什么都能干,只要是电脑就应该拥有全部功能。这属于一种误解。

这个认识似乎对英特尔不那么有利,英特尔不断推出,功能更多,速度更快的微处理器,如果电脑功能化的观念被普遍接受,那么人们更新的意愿,购买更新芯片的意愿都降低了,或者会拥有更多芯片,但是很可能是低端芯片。

那么今天英特尔实际上着眼了新的细分市场。首先是低价市场,2007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8%,但仍然低于历史最高的2005年。和PC厂商的观点类似,传统的市场空间已经饱和,必须降低门槛,让更多人接触PC。

另一个方向在移动,虽然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是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仍然应该有其他产品。华硕前期推出EeePC就是一种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的来自英特尔内部的消就息更为清晰:未来3年,英特尔拟在亚洲投资10亿美元专项资金,扶持PC业者共同推动低价超便携PC以及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即移动互联网设备)网络终端在新兴市场的普及。

围绕这一战略,分析人士指出,英特尔将不再局限于Windows,wintel联盟在新的领域并得不适用,MID将会采用Linux系统,只有一部分使用“体积庞大”的Windows Vista。

简单易用将会推动娱乐性的需求和相关的产品。正如欧德宁在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所说的“我们正面临着自电视诞生以来,重新定义消费类电子产品与娱乐产业的最大机遇。计算与通讯日益合为一体,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这个话题回过来,如果有大量移动终端的需求,那么必然对那一端,服务器端产生更多的需求,相应来说,英特尔仍然有更多机会出售高端微处理器,并且不再局限于,体积,或者散热等之前必须顾及的个人用户的具体使用局限。

结语

无疑,杨叙处于一个平台和空间都很大的环境里,个人的努力之外,有一个大机遇,就是中国市场的迅速成长,并且这种成长仍然在进一步延续中。

不知不觉之间,周围事物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糟糕的是,如果任由这种变化从身变淌过,那么真正是虚度的人生……的确,这个时代对个人有更高的要求。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 上一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