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度解读杨叙:一个英特尔经理人的22年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8-04-29 15:09: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很快,英特尔会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也已经有23年的历史,有一个人过去22年一直在英特尔工作,并且亲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 透过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故事……

第一页

很快,英特尔会迎来自己40岁的生日,事实上,英特尔在中国也已经有23年的历史,有一个人过去22年一直在英特尔工作,并且亲历了中国市场的发展。

透过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经历,或者我们可以更好地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在我们身边发生过的故事……

实习生

杨叙,1965年出生于重庆。杨叙原名杨旭,2007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杨叙”。

少小离家的杨叙回忆:我对重庆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重庆变化太快了,地名我都很熟,以前家住上清寺向阳电影院附近,在三中读书。

上清寺是重庆交通密集地带,杨叙的家坐落在这里临江的曾家岩,离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象征“周公馆”不远。至于三中,教育家张伯苓于1936年创办重庆南开中学,1953年更名为重庆第三中学,1984年重新命名为重庆南开中学,前辈杰出校友中包括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他在任时同时也是联想的“老板”。

杨叙少年时代的成绩在三中算不得很突出,基于理工科的偏好,他预想的志愿是四川大学。不过在1985年他有了另一个选择,他应亲戚之邀来到了美国,随后进入了美国密歇根州福林特(Flint)市的GMI工程管理学院。

GMI工程管理学院今天已经升级为凯特林大学(Kettering University),在全美只提供本科和硕士学位类型的理工类学校中,凯特林大学工业与制造工程专业排名第1、机械工程专业排名第3,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排名第7名。

学院遵循“半工半读”的教学方针,学生一学年有一半时间在具体公司实习,有对应的薪金。在学院诸多的合作伙伴中也包括英特尔,于是他成为英特尔的实习生。

同一时期,1985年,英特尔在中国开设了办事处。

Intel早年

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宜斯、高登-摩尔因为对管理和产品等问题存有不同看法辞去了工作,并在7月16日,以集成电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创办Intel公司。随后安迪-葛洛夫成为英特尔公司第3位员工。

在此之前,1965年摩尔在《电子学》发表了著名的集成电路摩尔定律,其中指出:集成电路芯片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而价格则下降一半。

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第一个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意味着机器可以嵌入智能,从而能够处理更复杂的工作。同时也预示了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

1985年英特尔推出了386™微处理器,英特尔386™ 微处理器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是早期4004处理器的100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基于386微处理器,PC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杨叙还记得,当他踏入英特尔的第一天,主管就给他一本厚厚的,关于芯片和机器指令的书,他当时不过大一,原以为看不懂,但是看了一段之后,发现很有兴趣,也不是那么难懂……

1990年,25岁的杨叙获得电机工程学学士学位后就留在了英特尔公司。之后先后担任了技术营销工程师、客户营销工程师等职务,随后升任业务开发经理。

杨叙所担任的业务开发经理的全称是英特尔的OEM产品和服务部门业务开发经理,具体内容是美国西部和亚太地区开拓英特尔的主板业务。

杨叙从事的工作基于技术,但是同时贴近于客户。在此之前,英特尔在技术类产品的行销中有了突破。在推广386时,英特尔担忧客户未必意识到他们的潜在需求,于是在报纸广告中,将286黑体字画上红色“X”,随后在报纸的下一版详述386优点。这一今天看来十分普通的营销手法,在当时应该是启迪了最初的技术类产品的行销者。

1995年,不知不觉之间,杨叙已经在英特尔呆了九年半,也尝试了众多的岗位。一个新的机会就在眼前:同一年他回到国内,加入到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担任OEM销售经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