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SPARK TO ICON》:B&O创始人后人Jens Bang访谈

互联网 | 编辑: 2005-11-02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B&O 80周年历史回顾

当被问到B&O这个商标的来历时,Jens翻到了书中的某一页,开始介绍商标的来历。首先他谈到B&O的设计风格受到来自德国鲍豪斯实用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后来逐渐形成 Bang & Olufsen 设计的主要特色。鲍豪斯实用主义并非只是一种风格或学派,它是一种对质量、人性化、审美的追求与态度。说到B&O的商标来历还颇有意思。在B&O创立的时候,还没有“LOGO”这样一个词语,当时应该叫“TRADE MARK”,也就是商标。那是在1932年的春天,在位于 Bang & Olufsen 斯特鲁尔工厂以南的 Vinderup 小镇上,一位名为 Mik 的年轻绘画学徒工利用业余时间尝试商业设计的工作,某天,他设计出了一个B&O的商标,他立即骑车赶到斯特鲁尔的 Bang & Olufsen 的收音机工厂 ,要求与经理说话。“我设计了一个商标,”Mik 对 Svend Olufsen 说, 而后者当即对他设计的“大肚子 B”一见倾心,并问 Mik 这个创意卖多少钱。“五个克 朗”(不到一美元),Mik回答。Svend Olufsen 以双倍的价格买下了该设计,从此这个标志就成为B&O的商标至今。而Mik后来也成为了丹麦著名的漫画家,他就是 Henning Dahl Mikkelsen,在Jens的书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漫画形象。

关于B&O的设计特色,Jens强调了鲍豪斯实用主义的影响。他展示了过去B&O的许多经典设计作品,如在1934年他们推出的Hyperbo GR Steel这款产品的设计就是模仿当时一张鲍豪斯风格的椅子设计出来的.

右边是Hyperbo GR Steel,左下方是椅子,大家注意两者的线条,椅脚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即使是在1934年推出来的,放到今天也不会显得过时.而且至今已经有11款B&O的产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B&O的设计功力可见一斑。而谈到关于工业设计与产品音质方面的问题.Jens强调,B&O并不是一味只是追求外观设计的美观,同时也非常注意音质,力求做到两者的完美结合。他列举了很多B&O的专利音响技术。他还举了一个例子,若干年前B&O的产品在日本上市,日本是世界知名的电子技术强国,当时他们对B&O的产品表示怀疑,认为只是外观好看而已,效果不行。但是很快B&O的技术就征服了他们。他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B&O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技术专家:JORGEN Selmer,他发明了一套系统"HX professional sysyems”,能有效地提高录音的空间感,并且能在10-25.000HZ这个频率实现80dB的信噪比。这个是一个革命性的专利技术,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有一天晚上,Selmer和一班同事在日本东京的一个酒吧里遇到了几位HITACHI(日立)的工程师,相互介绍的时候,日立的一位工程师问他们来自哪里,当Selmer说是B&O时,他的反应就是:“只有漂亮的设计。”听到这句话,B&O的员工询问日立的工程师是否听说过HX PRO,很快气氛就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当Selmer的同事表示在他们面前的正是HX pro先生本人的时候,日立的员工表现出非常崇敬。这也能说明B&O在技术上同样也非常出色。

最后,吉他问到在B&O这80年的成长历程中,Jens觉得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并且是如何克服的时候。Jens表示,困难和挫折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如果说最让他觉得困难的时候,第一个就是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1945年的某一天,德国人把工厂炸掉了,说到这里,他翻到了书中的其中一页,上面有B&O工厂的照片,而另一张,则是工厂变成了一片废墟的样子。但是工人们都非常爱厂,大家团结一致,在废墟上亲手重建了工厂,并且很快就重新投入了生产。而第二个则是在80年代,B&O由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危机,后来大家经过努力,重组管理团队,最后终于渡过难关,B&O重获新生。

短短半个小时的访谈很快就结束了,最后Jens Bang为我们在《FROM SPARK TO ICON》上签上他的名字,赠送给我们每人一本作为纪念。因为不会写中文,在签名前他特意让我们在纸上把签名的拼音写出来,然后非常认真地照写上去。关于B&O 80年的成长历史,肯定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回忆的东西,很遗憾时间太短。我们没有能够继续下去。如果大家有兴趣,不妨去参观一下B&O 80周年巡回展,里面展出了非常多B&O的经典产品,通过这些产品我们也可以感受到B&O这一来自丹麦的世界知名顶级家庭影音产品品牌的独特魅力,非常值得一看。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