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和一个国家的智慧握手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8-07-08 15:30: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10年前,比尔·盖茨把研究院落址北京,他实际上是在把微软和中国绑在一起。只是无人预见到这一点。
  10年来,微软一直在对中国做着投入,但它被过多的争议和杂音所掩盖。
  现在,微软和中国软件产业已经达成共识:微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微软的成功,也必须依附于中国软件产业的成功。从这个角度来看,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从创立到做大做强,及至目前成为微软在海外最具实力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基地,这是中国和微软的共同所需。
  然而,在此期间,我们不能忘记,李开复、张亚勤、张宏江、沈向洋和洪小文等当年和现在的领军人物,是他们带领着微软在中国的研发事业,在10年中从研究到开发,再到带动中国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
  中国“智”造,惠及全球。回顾10年,他们是如何运用中国智慧?又是如何解决困难并取得辉煌的?
  还需要指出的是,比尔·盖茨已于6月27日正式退出微软公司日常管理。在此,本刊特别刊登下文,借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为全球软件产业作出杰出贡献,推动中国软件产业飞速发展的软件天才的崇高敬意。
  1997年12月12日,一贯宁静的清华大学教室,热闹非凡。比尔·盖茨看着台下数千名大学生,思绪万千:此间英才,应归我用。
  在回美国的飞机上,盖茨作了最终决定,从印度、日本、中国等国家中,选择在中国设立微软研究院,投资8000万美元。此前,他一直在反复权衡研究院落址三国的利与弊。
  10年匆匆过去。回头来看,在飞机上作出的这笔投资换回的巨大回报让习惯于成功的盖茨惊讶:小小的微软中国研究院做大成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以下简称“集团”),下辖由各领域顶尖人才汇聚而成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和微软亚洲硬件中心等8家研发机构,员工队伍也由3人迅速膨胀到了1700人,研究经费从0到2亿美元。论规模和实力,集团成为微软在美国之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发团体。Vista Office 2007、Windows Mobile 6.0、Windows Server 2008、Visual Studio 2008、SQL Server 2008等众多为全球用户使用的产品和Microsoft surface等技术背后,都闪烁着来自中国研发团队的智慧。
  中国“智”造开始真正惠及全球。
  
     第一章 让比尔·盖茨惊叹
  德蒙德,微软公司总部二楼的董事长办公室里。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时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张亚勤博士的脸上,这位以理性和智慧著称的天才正意气风发,向老板盖茨汇报研究院一年来的成绩。
  80余篇论文、40项美国专利、60项新技术……一串串不俗的数字让同为天才的盖茨也惊呆了,他已经忘记这个汇报原定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虽然老板的助手在一旁屡次催促,张亚勤的汇报仍延迟了四十分钟。最后,这位微软公司的创始人给出的评价是:“你们做了令人难以置信和惊异的工作。”
  中国 创业
  盖茨在中国建研究院的大胆抉择与已在美国的一帮华人精英的想法不谋而合。
  张亚勤,山西太原人,12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直接去了美国。1998年,年轻的张亚勤已经在美国东部的 Sarnoff 公司担任多媒体实验室的主任,带领一个团队负责数码影像、多媒体网络、多媒体信息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工作。此时张亚勤的生活稳定,事业有成,但他总觉得缺点什么。
  1998年10月的一天,张亚勤接到了李开复博士邀请他回国的电话。李开复说:“中国从来没有世界级的研究院,我们回去创业,创造历史。”突然间,张亚勤意识到他缺少什么了。那就是:中国,创业!
  爱好围棋、喜欢布局的张亚勤没有问研究院具体有多少资金、将要做什么项目,没有考虑回国后的生活待遇、孩子上学等现实问题。几分钟沉默后,他断然作出决定:加入微软,回国创业。
  随后,张亚勤很快就想到一个人。而此人当时正在惠普实验室忙于多媒体检索。
  他就是张宏江博士,湖北武汉人,成长于河南,文革后中国的首批大学生,先后在丹麦、新加坡、美国取得非凡成就。1994年,他提出的“目录式搜索”解决了视频搜索的难题,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第一人”。
  在海外华人圈中,“回国”是一份大家都难以割舍的情结,其中,研究人员最大的顾虑是回国后有没有很好的研究平台,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张宏江向《IT时代周刊》回忆说,如果精打细算来考虑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那结论肯定是不回来。甚至,连他生活在国内的父母都不赞成他回来。但在两个月后,在硅谷的一次会议上与张亚勤见面后,对方仅用四个字就打动了张宏江。张亚勤说的是:中国,创业!
  被这四个字打动的不止张宏江。在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毕业于纽约理工大学的朱文武博士已经在那里做了三年的研究员,在视频通信领域颇有建树,前途无量。1999年6月,他接到张亚勤的电话,在听到同样的四个字后,他义无返顾地辞了工作。1999年10月,朱文武回到北京。
  沈向洋博士、李劲博士、张益肇博士和周明博士等十几位在各自领域已成名人的年轻学者,在李开复和张亚勤的带动下,带着尖端技术回到国内,他们要在祖国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7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