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产业:别把歪点子当作创新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9-02-05 14:58:00转载 返回原文

搜索引擎的“破坏式创新”

文/瞬雨

IT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产业,但是,当很多企业把创新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才发现创新也要有一个边界

跨入新的一年,李彦宏在“2008中国IT两会”上,重新提起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著名的竞选口号——“新边疆”。这无疑是一句高举创新大旗的口号,震撼而动听。环顾我们身处的IT时代,所有企业无一例外地希望将创新做到极致。

的确,创新缔造了强盛的美国,也缔造了伟大的互联网,但创新也催生了金融危机并殃及全球。也许人们真的很健忘,当肯尼迪以“新边疆开拓者”的姿态入主白宫后,美苏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双双升级,紧接着发生了“猪湾危机”,将冷战带到核战争的边缘。而标榜“发现机遇、开拓新边疆”的李彦宏,也刚刚因为竞价排名引发的信任危机,使他的百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当中。

我们忽然感到困扰,创新的历程仿佛是一个布满陷阱的森林,它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如何回归它的本来目的?

搜索引擎的“破坏式创新”

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并不是百度创新的,但这个被竞价排名之父比尔·格罗斯称为“伟大的创意”的创新模式,却在破坏着搜索引擎的声誉

哈佛创新理论中,占优的且最时髦的是“破坏式创新”。搜索引擎被称为互联网时代最伟大的创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谷歌与百度的成功,都是搜索引擎“破坏式创新”的完美案例。

然而,竞价排名的饱受诟病与搜索引擎的创新战略密不可分。并不仅仅是百度,包括谷歌在内的搜索引擎,均采用竞价排名作为盈利模式。搜索付费与竞价排名之父比尔·格罗斯曾经在2001年约见佩奇和布林(谷歌创始人),建议谷歌与他们合并,共同创造“最好的搜索网站”。佩奇和布林对他反应冷淡,理由是:谷歌永远不会与任何一家将付费广告同有机搜索结果混为一谈的公司合作。事实上,在雅虎称霸的门户时代,谷歌曾经被称为“最干净、最纯粹的搜索引擎”,得到大部分网民的真心赞誉,人们并不欣赏比尔·格罗斯“伟大的创意”。

但事实却让人失望:这次会谈之后仅几个月,谷歌就发布了AdWords(互联网广告服务)。也许正是格罗斯“伟大的创意”激发了谷歌的扩张阴谋;也许它本来就是谷歌战略布局中的一粒棋子,而谷歌一开始只是隐藏了本来面目而已。AdWords象征着一次彻底的“破坏式创新”,而且是翻天覆地的。

搜索引擎曾经代表世界上最纯粹、最不功利的互联网应用,但AdWord却使搜索引擎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反例。谷歌之后,越来越多的继承者和追随者相继诞生和繁衍,百度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对搜索引擎的反击不止是针对竞价排名,以淘宝和优酷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和视频产业,采用了新的“去引擎化策略”,为这种反击增添了新的刺激。当搜索日益成为人们互联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搜索引擎作为搜索的主要提供商,占据了搜索行为的主要位置。甚至对不知名的企业和品牌起了一定的推广作用,并产生了取代传统媒体的推广野心。

但这是一个喧宾夺主的角色转化:当搜索引擎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推广工具时,它就站到了知名品牌的对立面。因为当一个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提高后,“被找到”已经不成为问题,所有的推广都将集中到品牌的理念、消费体验等领域。

如今,无论是优酷还是淘宝,屏蔽搜索引擎都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明智之举。淘宝屏蔽百度还有些许的竞争因素考量,而优酷此举则既是对自身品牌价值、与搜索引擎合作价值的理性认知,更是象征互联网行业“去引擎化策略”的一个标志。它不仅是与唯利是图的搜索霸权的彻底决裂,也是对搜索引擎“破坏式创新”的有力回击。

符号化的IT创新

符号化的IT创新

一时间,IT巨头们纷纷以“云计算”概念自居,看似都是一个屋檐下的“亲兄弟”,却各自在为个人呐喊助威。说穿了,大家都在利用一个虚拟的概念炒作自己

在突出技术理念营销的年代,我们不知不觉进入了新概念创新的旋涡中。这种创新,是对创新的边缘化,或者说仅仅是一种符号化的创新。

被广泛关注的商业智能(BI),只不过是从商业和管理角度对既有技术产品的重新解读;沸沸扬扬的SAAS(软件即服务)不过是ASP(活动服务器网页)的旧酒新瓶。云计算(计算机群)在IBM、谷歌、微软等技术巨头们的同声宣扬下蒸蒸日上,巨头们说辞纷纭却互相矛盾。在“云”这个概念下,谁都用它来宣传自己的既有产品,所以,将“云”概念称之为同床异梦也不为过。

那么,是什么造成新概念的泛滥成灾?原因很简单:杜撰一个概念比发明一项新技术、开拓一个新领域容易多了。难怪自由软件的领袖斯托尔曼说:“云计算概念是陷阱”,“云计算概念真的很愚蠢,而这种愚蠢观念的背后实质是:它不过是一场市场营销的把戏而已。”

云计算确实是一个陷阱,一个挖给用户的陷阱,一个符号化创新的陷阱。甲骨文首席执行官埃里森也表示,“目前IT业界几乎开口必谈云计算,任何一家科技企业推出新产品后,不管合适不合适,都会给自己产品贴上云计算的标签。IT产业言必称云计算,甚至超过了女性追逐时装潮流的程度。”

创新的破坏力量

创新并不只是天使,当它被过度追捧和运用的时候,即表现出另一张面孔。3721和分众传媒就是过度创新的失败者

3721创始人周鸿是中文上网的创新者,但他的创新却破坏了整个互联网第三方软件产业。《中国经营报》对周鸿的专访中,他承认自己“打开了流氓软件的潘多拉之盒”。浏览器是连接互联网与用户之间的必经道路,但浏览器不可能强大到能做任何事情。

于是,微软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空间:AciveX(浏览器插件),它为第三方软件开发商附加应用留出了通道。在周鸿之前,许许多多的开发商开发了各种精彩纷呈的应用插件,为上网用户提供了方便、效率和美好的体验。而周鸿却利用ActiveX揭开了流氓软件的序幕,用他的创新智慧创造了一个本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的流氓软件的历史。

3721之后,效仿者众,大大小小的流氓软件争先恐后。导致的结果是微软不得不为ActiveX应用加上了重重枷锁,甚至专门开发出“一劳永逸屏蔽ActiveX”的工具。但是,要运行一个正常的ActiveX浏览器插件,必须要经过若干设置、验证和通过。对于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来说,造成的时间损失和心理负担无法估量,同时也给正常开发浏览器第三方插件的软件企业带来无法统计的经济损失。技术历来就是双刃剑,“潘多拉之盒”一旦打开,就没有被关上的一天。

分众传媒是IT时代媒体创新的代表,也是近几年来风险资本疯狂追逐的对象。但分众模式剥夺了人们的选择权力,也污染了人们的视觉环境、听觉环境和思维环境。除了生存权力之外,人最关注的是选择权,无论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在扩张自己的时代都谨慎地尊重了人们的选择权力,但分众模式却以无可选择的面目出现,甚至将对受众的强迫性视为自身的竞争优势。以至于当众多分众模式的新媒体公司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萎缩甚至倒闭的时候,很多人为之欢欣鼓舞,而新浪对分众核心资产的并购,也象征了分众模式的失败。

在刚刚举行的国际金融投资2008博览会上,经济学家、LLC董事会主席大卫·赫尔指出:“自由放任的金融创新正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催化剂。”虽然只是催化剂,但这也足以证明其破坏力量。虽然金融风暴表面上是金融监管问题,但无论是格林斯潘、保尔森,抑或雷曼、贝尔斯登,有谁能未卜先知地预料到,不断发展创新的金融体系有哪些新的内容应该严加监管?

寻找创新的边界

寻找创新的边界

人类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技术的想象空间是无穷尽的。但是,无论符号化的概念创新,还是破坏式的创新,都是创新的过度

创新是一个法宝,创新的力量下,所有技术的、市场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创新是有理想的,创新的理想就是它的边界。我们既然已经离不开创新,那么,就必须搞清楚创新的边界。在它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延伸中,有两个边界尤为突出:责任感与长远目标。

了解这两个边界的IT创新者,有两个样本:高尔文的摩托罗拉和乔布斯的苹果。

蓝海并非新鲜事物,摩托罗拉一直在未知的蓝海中探索前进。在谈到对讲机的发明时,老高尔文说:“我能看见一块无人占领的市场中的一个需求。”几十年来,摩托罗拉的创新始终卓越而令人尊敬。高尔文曾说,“摩托罗拉是一条鱼,市场是一汪水。有的人想到如何把鱼养得又大又肥又好,而我们想先让水里充满氧气和养分。”创新的责任,就是努力将企业的、局部的发展冲动和目标,融合并消解在跨地区的、广阔和长远的人类需求当中。

乔布斯的法宝是坚持长远目标,并且用他的坚持和人格魅力塑造了狂热的品牌忠诚:从苹果II到Mac(魅可),从iPod(苹果播放器)到iPhone(苹果手机),这些品牌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乔布斯已经成为令人狂热追逐的品牌。而在他1997年回归苹果之时,1美元的年薪要求,更让这个重返世界焦点的传奇首席执行官,穿上了以长远利益为重的圣者袈裟。

不仅是高尔文的摩托罗拉和乔布斯的苹果,仙童三剑客时代的英特尔和盖茨的微软,也都在创新的尺度上恪守着同样的边界。技术创新、成本创新、营销创新,当创新恪守边界的时候,即便花费很长时间、很大代价,也能收获丰硕的成果。创新一旦越过边界,成本创新会变成偷工减料、营销创新会变成坑蒙拐骗,而技术创新则会变成一个又一个符号化的谎言。

未被认识的事不等于不存在的事。经过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普及,创新意识已经传播开来,但它还不够成熟、不够理性。创新从来都不是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而是在某一个不可预料的时刻,想象力的火花相互碰撞所催生的一个新事物、新萌芽。

我们正处在用创新改变生活的互联网时代。创新与其说是一种思想方法,不如说是一种努力成长、积极发展和变革的态度。所以,我们并不打算为创新描绘方方面面的特征并加以分类,而是尝试寻找到创新自形成以来所必须恪守的边界。找到创新的边界并不困难:它既是现代企业文化表现出来的人文责任,也是企业家和创业者们面向长远发展的思维方式。

我们毫不怀疑整个IT业对进步的渴望和变革的决心。不过,在抛弃了不负责任的立场之后,相信IT业能够为自己找到发挥想象力的新立足点。在创新的边界中,一切都是活跃的,一切都是主动的。恪守边界不会影响开放思维的可能性,只是在开拓自己独特体验的时候,不再无所顾忌。

由“云计算”到“雨计算”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用符号化的方法如法炮制,我们可以立即“创新”出一个“雨计算”概念出来:

雨计算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技术创新发展而来。它代表着计算模式从分布式导向出发,衍生发展为客户式导向的深刻变化。我们将计算的发起者或者发起程序称为“云”,将从发起者到客户应用的过程称为“雨”,将应用结果的整合看作从“云”转变成“雨”、再到江河汇流的完整过程。所有的客户应用,在计算方式的革命下,被整合成一个顺流而下、通过汇聚而成强大计算能力的崭新模式。

如此这般,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出炉。我们甚至可以用同样的符号化技能,创造出“风计算”、“雾计算”甚至“海啸计算”。还有什么是不能杜撰的?所谓的“云”,其实不过如此。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