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诺兰:修正信息化航海图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9-03-03 11:25:21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记者:这听起来有点复杂,而且,你谈到的所谓“技术时期”是指什么?

诺兰:首先要指出的是,我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阶段理论”,描述的是1960年到1980年这段时间的企业信息化。在这个阶段,美国企业的信息化往往围绕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展开,那就是大型主机(Mainframe)技术。这个时期,我们称其为大型主机时期(Mainframe Era)。

以波音公司为例,在最初接触大型主机技术的时候,他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IT用户,因为他们的业务人员根本没接触过IT。同时,对IT的管理也很松散,处于初始阶段;此后,他们进入了IT高速发展的成长阶段,开发出了很多的应用,并对这些应用进行了整合;以此类推,他们逐步经历了控制和集成阶段。波音公司信息化的成长过程,证明了最初的“阶段理论”的正确性。

而在1977年,我离开哈佛并创立了Nolan Norton公司。在1991年,我们将这家公司卖给毕马威公司之前,我对将近500家主要来自美国和欧洲的企业的信息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信息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微机(Microcomputer)逐渐发展起来,并取代大型主机技术成为当时的主导信息技术,进而让企业的信息化因新技术的应用而走上另一条学习曲线,并贯穿下一个我称为微机时代(Microcomputer Era)的时期。

当然,这个时期的企业信息化同样要经理初始、成长、控制、集成4个阶段。这就是“技术时期”概念最直接的表述。

而所谓的6“阶段理论”,今天看来是在大型主机时期的后面,加上了微机时期的两个阶段。而由于我当时还没有能够看到第二个时代的完整发展过程,因此只提出了“阶段理论”。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主导技术从大型主机过渡到微机的过程中,两条学习曲线之间会有一些重叠,这也就造成了大型主机时代的第四阶段与微机时代的第一阶段,在时间上是重合在一起的。

记者:这种重叠意味着什么呢?

诺兰:这意味着在这个重合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面临两个不同的知识体系,一种知识体系是来自书本的,也就是从1960年到1980年的20年间,众多企业信息化及IT相关管理经验的书面总结。

另外一个知识体系是实践经验,也就是企业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习到的知识,也正是这种知识使学习曲线呈现出了它特有的“S”形状。

试想,当你想要驾驶一辆汽车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知道开车所需要的所有书本知识,知道应该踩油门或是刹车,知道要挂档、握紧方向盘等等;但是当你真正驾驶汽车的时候,这些你所读到的知识,却并不能让你自如地操控面前的方向盘。只有通过实际驾驶,你才能获得那些书本以外的知识。

相比之下,实际应用过程获得的经验,往往比书本知识对你更有帮助。

记者:那么,在微机技术成为主导之后,有没有新的主导技术出现?有没有新的“技术时期”?

诺兰:是的,在发现微机成为主导技术之后,我们研究认为,这个时期将持续经过15~20年。果然,在1995年底,我们观察到,网络技术将会取代微机技术的主导地位,所以,我们我们定义了第三条学习曲线,也就是贯穿网络时代(Network Era)的这一条,这个时期仍然在继续,我们预计它将要持续到2010年。

也正因为这些,在突破了6阶段模型、推出当时的历史认知限制之后,“阶段理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每个技术时期都以4个阶段为周期,围绕某一成熟的变革性的新技术发展、衍生,并在前后两个技术时期存在重叠的阶段论模型。

而且实际上,从1991年回到哈佛商学院之后,我仍在继续研究IT管理,并发展和完善了“阶段理论”。

记者:这样看来,目前中国有些理论文章中仍然将“阶段理论”表述为6个阶段,已经不准确了?

诺兰:是的,因为有了因新技术而产生的“技术时期”的概念。但是我想,由于“阶段理论”本质上是一个说明、解释性的理论,所以,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轴线上,我们很难站在一个较早的时间点来描述此后的所有现象。而我们不断获得的信息和资料一方面证实了我们已有的理论,也使我们能够不断完善我们的理论。

如果我们数一数,到目前,也就是2009年为止,我们可能已经经历了9个阶段。如果你是一家像波音这样的公司,你可能已经经历了所有这9个阶段。但对于一些成立不是很久的公司,他们甚至有可能连一个周期都没有完整经历过。

我们在重新发展和完善“阶段理论”,而那些认为企业信息化只会经历6阶段就停止的论点是很危险的,因为那可能会导致企业丢掉后面所有的阶段。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