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BI(商业智能)

互联网 | 编辑: 2006-03-24 11:27: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3.BI与DSS、EIS的比较

商业智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决策支持体系,与传统的DSS、EIS相比,在以下方面存在明确的优势。

3.1.使用对象范围

商业智能的使用对象不再像DSS、EIS仅仅局限于企业的领导与决策、分析人员,而是扩展到企业组织内外的各类人员,为他们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既有企业经理一类的企业领导和高层决策者,又有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人员,还包括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企业外部用户。

3.2.具有的功能

从以上分析看出,商业智能具有传统DSS、EIS所不具有的强大的数据管理、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能力。

3.3.知识库状态

传统的DSS、EIS中的知识库是在建立的系统中设置好的,库中的知识很少发生变化。即使发生变化,采用定期人为更新的方法修改。而BI系统是一个闭合循环的动态系统。图2中的数据源部分来自各应用系统的反馈,并且数据挖掘可以从现有的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发现新知识,随时对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自动修正,所以BI中的知识库是一种动态结构。

但商业智能也存在不足。商业智能的目标与DSS一样,是为了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但BI是通过数据分析、知识发现工具提供有价值的、辅助决策的信息和知识,用户必须根据这些信息和知识,运用现有的企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做出决定,极少数具备智能决策的能力。不像专门的决策支持系统那样提供方案生成、方案协调、方案评估等功能,更不具备群体决策的能力。

4.影响BI性能的因素

商业智能利用数据挖掘不断发现新的知识,扩充到现有的企业知识中来。但就目前企业应用现状和算法实现上来看,制约知识发现的因素较多,同时也影响了BI的性能。

4.1.系统智能不能很好地实现

现有数据挖掘算法大多尚不成熟,效率较低。另外,作为BI数据基础的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中数据量一般比较大,新知识形成的速度和准确性比较低,致使现有的BI系统在知识发现方面的能力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4.2.系统工具缺乏

目前大多数BI系统功能集中在数据分析方面,如数据查询、报表、OLAP、数据可视化,很少有开发商在系统中配有知识发现工具。因此,功能比较集中,更深一层次的要求无法满足。

5.结语

目前,我国对BI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尚未处于起步阶段。突出的问题在于数据分析、知识发现能力、效率低,或者缺乏知识发现,而更像一个操作型应用系统。很难在决策支持方面发挥BI应有的作用。首先应该认识到BI发展、应用的总体趋势,其次多借鉴国外BI成熟的技术和方法,开发或不断完善真正意义上的BI系统。相信本文对国内BI的市场开发和研究会有启发。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