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1998年,本人在进入北京一家连锁超市企业一年多以后,被总部派往一家新开张的超市任店长。当时,我们在考虑店铺信息系统管理时,讨论的重点之一是:用ECR收款机还是用POS机?用ECR收款机投入只有不到4万元,而用POS机的投入则需要将近40万元(包括扫描枪、服务器等)。由于当时总部的系统尚不完善,数据处理也不及时,于是我选择了前者。尽管3年后进行了设备更新,但我认为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的总部系统也在进行选型,希望把这之前自己开发的简单程序升级为一套完善的MIS系统。
10年后的今天,连锁企业已全面使用基于条码技术的扫描设备和POS机,数据基本上可以实现实时传输,部门、配送中心、门店各业务模块完整链接,效率和准确率都得到了质的提高,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也提上日程。
这就是中国零售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年完成三级跳
零售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伴随着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总体上看,现代零售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95年前后,现代零售业发展初期。
单据是企业流程核心,票据传递员重任在肩。
1995年前后,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初期,从南方和东部主要城市开始,陆续出现了一些连锁经营企业,当时他们以这一新的经营模式开创了零售业的新局面,企业自身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为其服务的软件商和硬件商也开始发展起来,很多国内知名的软件企业都是在1993年~1998年间成立的,如长益(1993年)、海鼎(1995年)、富基(1997年)等,而IBM和德利多富等国际服务商也先后在此期间进入国内市场。
由于当时的零售企业门店数量不多,配送中心的规模也不大,企业对于“联网”还没有迫切需求。总部与门店之间主要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沟通,企业流程中单据是核心,票据传递员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岗位。当时的软件功能主要集中在门店的销售管理上,包括销售排行、简单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2.规模扩张阶段:2000年前后,连锁经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IT为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持,企业内网、供应链、消费者服务成为关注焦点与建设重点,电子商务红极一时。
2000年前后是连锁经营快速发展的一个时间,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根据中国连锁协会的统计,1999年~2003年五年间,百强连锁企业同比销售增幅达到了52%。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经过初期的培育,很多企业具备了扩大规模的能力,面对巨大的市场,他们迅速开店。同时WTO谈判中承诺“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开放”的信息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跨区域发展,大多数企业建立了配送中心,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规模扩大的需求,IT开始真正发挥作用。包括:
1)企业内部网络建设:总部与门店和配送中心的联网,或实现实时数据传输;门店和配送中心内的无线网络和PDA开始采用;配合企业并购,进行流程再造(BPR)和重组;企业网络建设根据不同需求采用B/S和C/S结构。
2)关注供应链效率的提高:物流设计和物流管理系统(WMS)受到关注,并有大的投入;订单开始采用EDI形式;与大型供应商尝试自动补货;财务系统大多实现“微机管理”。
3)关注消费者服务:开展会员制管理;促销行为以数据为基础;尝试以品类管理为核心的ECR技术。
这些技术在今天可能被看成是理所当然,但其从产生概念到应用却并非一蹴而就,IT服务商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用户和服务商的争吵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大多数零售企业的IT负责人都有着艰苦的系统选型、系统改造和切换的经历,企业把这称为是“攻坚战役”,足以说明其强度之大。
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批软件商和硬件商在此期间成立或进入国内,早期成立的软件商规模也在此期间得到迅速扩大。同时,同类服务商之间出现互相杀价、激烈竞争客户资源的局面。服务商的利润也在摊薄。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热点是电子商务。在这个大大的泡沫里,装了B2B、B2C、B2B2C等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鼠标+水泥”一时被认作最成功的商业概念,一些大型连锁企业也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一下子就进行大的投入,而多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
3.精细化管理阶段:近年来,现代零售业进入成熟时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