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2008年,阿里巴巴的总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0.01亿元,较2007年增长39%;净利润为人民币12.05亿元,实际较2007年增长95%。”3月19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1688.HK)发布其2008年全年业绩。
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一直被看做是中国以及全球贸易市场走势的风向标。而这一次,阿里巴巴的年报显然大大超过市场预期,递出了一份“反贸易市场走势”的成绩单。
倍增的盈利不仅出乎市场意料之外,更让阿里巴巴总计3,810万名的注册用户倍增信心。用户能够有效的分享阿里巴巴平台高增长的“红利”,平台的整体性领先也直接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
“我们知道,2008年对全球很多企业及行业来说都是艰难的一年,但我们对于自己的业绩表现感到欣慰。” 阿里巴巴公司CEO卫哲对公司2008年的业绩如此评价。
能够印证卫哲所言的是,此番公布的2008年经营状况已明显超过资本市场对B2B业务最乐观预判,同时,相较于其他B2B服务提供商来说,阿里巴巴的各项业绩指标也非常抢眼,处于领跑位置。
财报显示,2008年阿里巴巴中国交易市场录得人民币10.94亿的营业收入,较2007年增长78%,其中国交易市场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28%上升至2008年的36%。“作为市场的领导者,阿里巴巴掌握了捕捉市场先机的优势。”财报分析。
相对股东来说,直接受益于年报的是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客户,一方面其业绩反映出经济寒冬中B2B平台能够持续聚集大量的全球买家卖家;另外一方面,内贸市场的显著增长,也为中小企业外贸转内销,及时提供了渠道支持。
“如果考虑到大环境走低曲线,阿里巴巴去年涨幅相对值非常可观。”阿里巴巴表示,“阿里巴巴的业绩与宏观经济形势有关联,但并非人们贸然以为的‘线性相关’。”
冬天的超预期“热度”
一如经济危机突如其来之时,人们措手不及一样;阿里巴巴呈现出来的业绩“亮点”,也在悲观的市场观察者的预料之外。
阿里巴巴的年报显示,截止去年12月31日,公司总营业收入为30.01亿元人民币,同期涨幅接近四成。
而就在年报公布前的3个月时间里,2008年尚未见底的全球经济形势让悲观的阴霾继续笼罩,诸多国际投行对B2B业务保持“态度低调”。
2月份,JP摩根分析师韦迪发布阿里巴巴(HK.1688)研究报告中分析,“尽管中国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支持出口行业,我们预计供应商将对市场支出持谨慎态度。”该报告进一步判断,B2B市场强劲增长的势头因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而陷入疲软。
而里昂证券分析报告更直言,“中国出口恶化,对阿里巴巴业绩仍持谨慎立场”。德银也一度研究认为,近期内地出口及内需显著下滑,令阿里巴巴盈利预测及目标价有下行风险。
诸多分析沿着“外需收缩导致外向型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从而使其收紧B2B业务成本支出”的思路展开。然而,阿里巴巴的业绩恰表明,这种外需收缩并非是刚性的,外贸的交易方压缩线下采购供销成本反而是“逆向”刺激了传统企业向线上市场搬迁。
财报数据显示,2008年阿里巴巴同比增加了1,050万名注册用户及170万个网上商铺。国际交易市场的会员数,于2008年增加350万达到790万,年度增幅达80%,为历年来最高。
“事实上,目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们来说是个极好的机遇,这场危机让我们的中小企业客户选择投向电子商务。”卫哲分析认为,“这使我们的服务更具市场领导地位。”
让市场超预期的业绩之下,是让客户超预期的服务供给。在全球性的投资收缩的情况下,阿里巴巴依赖充足的现金流和对全球外贸市场的信心,投入3000万美元之举开拓海外市场。这不仅提升了客户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更提升了阿里巴巴在众多B2B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在去年全球经济局势最为紧张的下半年,阿里巴巴的高成长性反而更加突兀——国际交易市场的新增注册用户数目,在2008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均超过了100万,这是阿里巴巴自成立近十年以来最大的季度增长。
特别提及,2008年11月,中国外贸交易额七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进出口总值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17.9%。
就在同样的时段上,阿里巴巴即时推出“中国供应商”产品的升级版“全球宝”和“中国供应商出口通版”,促使会员在第四季度的增长创历史新高,达12192名。
理性的“非线性”轨迹
“经济状况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困难,也给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的阿里巴巴带来了不确定性。”海通证券分析师在王茹远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但是,从实际上看,情况远超出预想,高额的递延收入及客户预收款,对未来的业绩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保障。”
事实上,宏观经济的拖累作用直接反映在中小企业身上,而中小企业作为阿里巴巴的客户,再把这种相关关系间接反馈到阿里巴巴。这就使得阿里巴巴与经济大势呈现出“相关,但非线性相关”函数关系。
有市场分析认为,在经济下行区间,阿里巴巴的“非线性”升温,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外部的危机“倒逼”企业选择线上交易;另外一方面是阿里巴巴采取了积极主动的举措,顺势拓张市场。
“去年真正经济危机到来的时间是九、十月份。阿里巴巴第一记重拳,是去年9月份投入3000美元开始进行了全球的市场推广活动,而这一举动的代号是‘乌云计划’。”卫哲解释,这一计划是在全世界的买家面临经济危机手足无措的时候,却突然看到阿里巴巴在全球市场的广告,这对于客户贸易的直接促成,以及对潜在会员的吸引不言而喻。
19日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阿里巴巴两个交易市埸共有3810万名注册用户,较去年增长38%。
随即,阿里巴巴使出代号为“狂风”的第二记重拳,即为去年11月推出的“中国供应商出口通版”、升级原有“中国供应商”至全球宝,以帮助危机中的出口型中小企业找到了解决方案。该计划的执行大大加快了阿里巴巴吸纳新客户的速度,令其在第四季度破纪录地新增了12,192名“中国供应商”客户。
“阿里巴巴预缴入会的商业模式,能确保充足的现金,相信未来数季该股股价会窄幅上落,利好因素来自外围及本土经贸改善。”摩根大通对阿里巴巴的研究报告分析认为,该行相信阿里巴巴于经济复苏时期会有较快反弹。
在经济的下行区,保持温和升温;在经济的复苏期,实现高速反弹。阿里巴巴演绎的是与经济大势“非线性相关”的增长轨迹。更为关键的是,巨额资金的海外推广、针对经济形势的主动升级,让阿里巴巴的客户不仅超过线下企业获得更多商机,也超过其他B2B服务的消费方获得更具针对性的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