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但是据调查,有近60%的用户认为效益不明显,而且浪费较大。更有专家认为国内软件项目成功率仅在20%左右...
行政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政务管理经验,但往往缺乏主持实施电子政务项目所必需的系统性的电子政务知识及项目管理经验。据调查,仅有不到40%的机构具备项目管理制度,机构内的人员只有60%左右属于比较适合工作,很合适的只有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关机构往往无法组织足够的人力对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进行专业化管理。这样,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时难免人云亦云,在开展从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招标评审、工程监理、项目验收到系统运行维护的电子政务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与协调工作时,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资源。
缺乏专业知识和先期规划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对需求认识不清。为了回避责任问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下,有关人员往往不按照需求和性价比选型,而是选择购买最好的,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实用心态让位于以超前消费为导向的免责心态。从而挤占了其他方面的资金,形成了资金不足情况下的资源浪费现象。这就影响了推动电子政务项目的力度。
统筹考虑资源分配
电子政务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各参与方目标一致,信念坚定,战略清晰,并且组织有力,实施审慎。思想认识统一、制度稳定合理是保障电子政务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负责电子政府的整体规划、项目管理等,并在财政上进行审计和监管,保证有关的资金不被挪用或滥用。
建议采用灵活的投入方式,引进资源自行建设和依托外部力量建设并重。加强政府、咨询机构、企业间的合作,政府以规划为手段,经费为杠杆加强宏观管理,遵循政府推动、联合共建、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原则,鼓励社会有序投入和竞争。这不仅能够解决政府部门力量单薄的问题,也有利于节省费用,调动社会积极性,拉动产业发展。
在投资分配上,需要树立电子政务系统生命周期观念、考虑到系统和人的互动关系来合理分配资源。通过对投入产出的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考虑系统整个生命周期投资、管理和安全问题;结合效能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保障措施。加强对标准规划咨询等软性支撑环境、软件及数据、国产产品的投入。采用引导手段推动政府采购政策的贯彻。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手段设置政策门槛,通过技术标准设置技术门槛,通过财政补贴和采购招标手段鼓励政府部门使用国产软件,限制垄断行为。
实施中要进行项目制管理,对需求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监理、评估验收等环节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成本,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质量、进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持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人员需要接受系统性的培训。通过培训树立软件硬件结合、远近结合的电子政务系统生命周期观念。由于政府部门缺乏具有项目管理经验的师资,缺乏有组织的深入交流,所以需要发挥各类专业机构的作用,可以就电子政务专门知识与技能开展高频率、低成本的内部或外部轮训,也可以依托科研院所培养定向或者不脱产的工程硕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