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政府采购执行质量不容忽视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5-24 14:2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 简介 】

  某县集中采购机构编制8人,除会计和司机外,实际采购人员为6人,全年采购211次,采购资金总额达1900万元,平均日采购0.58次,每次采购周期为1.7天,每日采购量为5.27万元...

 
  案例介绍

  某县集中采购机构编制8人,除会计和司机外,实际采购人员为6人,全年采购211次,采购资金总额达1900万元,平均日采购0.58次,每次采购周期为1.7天,每日采购量为5.27万元,每次采购量为9万元,人均年采购量为317万元。就是这样一支高效率的采购队伍在一次关于执业质量的民意测评中却被评为不满意单位,由此,在一昧追求大规模高效率的背后所暴露出来的采购执业质量问题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具体分析

  笔者以为造成这种政府采购高效率低质量现象的发生,其根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府采购机构本身不重视执业质量制度建设。有许多的采购机构制定了很多的内部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电话费管理制度、应酬费开支制度、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年终评比制度等,就是没有执业质量管理制度。采购人员在执业中没有严格的标准,执业过程得不到监督。有些机构虽然制定了一些质量控制办法,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水份很大,内部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交易授权制度、复核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机制往往流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是不按政府采购政策法规的规定去做。有些采购机构不签订或事后签订采购业务约定书、编制采购计划、为套算节约率而倒挤采购预算;编制招标文件时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套用通用模板;采购时不进行市场调查,不对供应商进行重要性资格审查,或由采购人推荐或由专家评委推荐投标人;不按规定及时有效地公告采购信息;没有按照规定的条件运用采购方式;应该回避的人员不回避等等,这是造成政府采购质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是采购档案管理不规范。不注重采购档案的收集管理,特别是对一些关键环节上的实质性内容,如: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概况、在激烈的竞标过程中各供应商的承诺情况、在严肃的评标过程中对各供应商的评价情况,等等,因记录很少,甚至于根本就没有记载,结果导致有的采购档案无法体现出政府采购工作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有的因采购档案记录不详细,导致口说无凭,对某些中标商坑害消费者利益的行径失去了追究的依据;有的采购资料未收集,被某些人利用,造成责任不清、难予追究的局面等。

  四是缺乏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有的采购机构在执业中不讲风险、不求质量,片面追求业务规模。

  综合上述原因,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是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政府采购基础工作是保证政府采购执业质量的基础。

  1、明确规定政府采购人员的职责分工、任职要求和应持有的职业道德。

  2、建立和实施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设内部控制环境、完善会计系统、规范控制程序等。

  3、规范政府采购档案的归案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

  4、明确政府采购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从而形成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构筑的完整的有效监督体系。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