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ERP:ERP概念全方位解析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5-25 11:25: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这个经典的物料需求计划将三个订单的关系反映得淋漓尽致,在ERP中成为了离散制造业最通用的计划模型。真切地表达了为销售而进行生产,为生产而进行采购的基本经营逻辑。精准地计算了销售订单、生产订单、采购订单之间的数量关系。

  至此,本文解析的是制造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不失一般性,不妨设想将图-1中的生产任务和生产订单拿掉,应该可以认为剩下的部分就是商业销售企业的业务管理模式,对于商业企业而言,其最大的任务就是销售任务和采购任务,它同样是在追求利润,它的物流过程与制造企业所不同的就是没有生产加工过程,而其库存管理也是写照了企业的物流状态变化的过程,其财务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对这样一个物流过程进行价值评价,从而确认企业在这样一个物流过程中能否获利,能够获得多少利。所以说图-1所反映的管理业务流程是具有普遍性的,是一个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高度抽象。

  此外,在制造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是离散制造业,其产品很难用物料清单这种形式表达出来,再加之或许有些企业的物料种类比之于离散制造业要少得多,甚至少到无需要计算机来帮助其进行计算的程度。对于这样一些企业,其为销售而生产,为生产而采购的基本经营逻辑是不会改变的,但这类企业并不需要自动产生生产计划,或者生产计划在每个计划期中的变化是比较简单的变化。因此这类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手工直接下达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同样完成其管理信息化,其原则就在于应用之后是使得管理简单容易了,还是使得管理变得更加复杂,这应该是判断是否采用自动的计划管理的一个标准。其实所有的企业在进行管理信息化,或者说在上ERP项目时,都应该按照自己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规模和产品的复杂程度来考虑应用的深度问题。为此,本文将管理业务模式与计划模式分开,就是为了使得ERP的适应性更为广泛,设想对于任何企业都可以适合图-1所提出的管理业务模式,而对于不同的企业可以确定不同的计划方法,当然这里并没有指明各种计划方法,只是想到即便都是离散行业,对物料需求计划和物料清单的应用也是大有不同的,不应该固化一种计划方法在ERP软件中,从而限制了软件的适应性。

  三、 ERP的管理方式解析

  对ERP管理方式的解析,主要是想对采用ERP管理比之于手工管理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差别进行一种自以为是本质上的分析,我们称之为ERP的企业管理模式。

  从该模式可以看到,最底层是企业的业务系统,在业务系统中所发生的所有的管理业务的状况都由前述提出的企业业务模式如实地、实时地记录在案了。在ERP中这种如实记录在案是利用了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和海量的存储来实现的。比之于手工管理,可能手工管理中要用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份(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产品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单据、报表和台帐才能完成。从查询利用的角度来讲,好的ERP产品应该可以实现任意的查询和统计分析,而手工管理状态下,从这种数量级的资料中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的难度与ERP相比,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想必不用多说。

  再从经营企业的角度来进行一个考虑,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查询和统计分析呢?可以认为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就是要获取利润。各级管理者围绕这个目标必需要对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实现企业经营中的扬弃,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评价最直接的就是财务所做的价值评价,所有的管理操作都将被转化为价值量来进行评价,这就是财务管理的本质。那么,ERP应用之后这种评价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呢?可以从效率和精细度这两个层面来进行认识。从效率这个层面来看,可以说ERP实现了手工管理时不可实现的自动评价,即由业务管理中的每一项操作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记账凭证自动登账,然后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且这个过程完全可以是实时的,理论上可以做到天天都有财务报表,这是手工管理所无法相比的。从精细化方面分析,由于计算机的优越性能,这种评价过程可以对每一笔管理业务来进行,可以做到财务凭证与每一笔业务都是一一对应的,加上它产生的实时性,就是财务业务的同步管理,这是各级管理者监控每一项业务的基础,这种精细程度与企业的规模成正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财务业务的同步管理是ERP最基本的核心。

  以上分析在图-3中是走了右边往上的这个路径,这个路径已经充分现实了ERP给管理带来的变化。然而,ERP给管理带来的变化决不仅仅如此,它应该还有一个更加诱人的改变,那就是彻底改变了一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即基本消除了距今为止耗费各级管理者宝贵时间的80%以上的“汇报制”。在传统管理之中,面对数十万、数百万乃至数千万份单据、报表、台帐,越是高层的管理人员越感到茫然,唯一能够消减这种茫然的方法就是听取汇报,于是上级听取下级的层层汇报,不同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之间进行的各种情况交流,企业中的各种会议难道不是80%以上都是在进行这种沟通吗?在图-3给出的管理模式中的左边这个路径,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基于财务业务同步管理而自动产生的各种实时评价企业经营业务的记账凭证,在实现ERP管理之后,将不再仅仅是用于传统管理的财务记账和产生财务报表,它们将直接对应到企业的各种预算、计划、各种绩效考核指标、各种管理指标中去。而由于ERP的实时的财务业务同步管理,将使得各级管理人员随时都可以看到随着企业业务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的各种指标的变化,并且由于这种反应的精细程度可以达到与业务的一一对应,这就为各级管理人员追溯指标变化的根源提供了最简捷的途经。如此种种,还需要那种“汇报制”吗?各级管理人员将彻底从汇报制中解放出来,从加班加点的四则运算统计分析中解放出来,此时最需要的是他们能够真正的施展其管理才干,处理和解决系统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管理问题。上级找下级谈话时将不再需要下级汇报情况,他会直接问你对于出现的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你准备采取什么方式加以解决,也或许找你去是因为已经看到了你的卓越表现,对你予以鼓励且想给你加薪。这些应该是ERP给企业管理带来改变的最根本的归宿。而如果仅仅从减少库存、加快交货等等最实惠的说法中来探讨ERP给企业带来的益处的话,似乎始终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所有这些实惠,甚至包含对企业决策的辅助,其根本都是在发现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解决方法的结果。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