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角力Fujitsu P7120 Vs. VAIO TX26

互联网 | 编辑: 2006-07-11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许多日本厂商都有涉足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市场,不管它们的产品的特色风格如何,似乎几乎每个日本厂商都有推出特别轻薄小巧的迷你笔记本。这通常和技术难易或者炫耀实力无关,而是来自日本独有的文化,就像折扇那样,你可以把整个城市的风景画在一把折扇上,然后随手的把它

8年角力Fujitsu P7120 Vs. VAIO TX26(3)

再写下去好像就会太长了,所以正式开始做具体产品的比较之前,先简单总结一下:

SONY SONY很清楚自己在个人电脑行业没有太深厚的技术背景,就算在某些领域(例如光存储和光磁存储)有一些领先优势,但这最多也只能作为替其他厂商做嫁衣的次要角色,所以SONY从开始生产个人电脑起,就一直懂得用巧劲,SONY懂得创新不一定是要最先做成某种东西,创新也可以是普通事物的再创造和已有事物的改进;而且SONY懂得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是由外而内的,在产品中增加一些花不了多少成本的小功能,又或者是把它的外观作得更漂亮,可能远比在产品中内建复杂的高新技术更有吸引力。所以,对于个人电脑或者更具体的笔记本,SONY一向的方针是:推出更有吸引力和诱惑力的产品,创造新的消费者需求

SONY和其他厂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只把VAIO个人电脑当作一种产品,而是作为自己内容优势的载体(当时SONY已经有音乐,电影,线上支付和游戏的子公司),SONY一直怀有一个梦想,要借助科技把自己变成无所不在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它的出发点和方式与Fujitsu,IBM等传统IT厂商为代表的阵营有明显的不同,正是这一种特别的出发点和梦想,造就了日后VAIO笔记本电脑的成功与挫败。

FujitsuFujitsu是一个作风稳健的厂商,它起家的领域是通讯,然后是大型计算机和电子/微电子,长期和严谨而又功利的商业用户打交道。这让Fujitsu形成了追求技术和品质,注重严谨和务实的风格。相比起有些西化的SONY,Fujitsu身上有着更浓重的日本传统企业风格:低调,坚毅,执著,严谨与合作。Fujitsu也追求创新,但在加入新东西之前,会先从客户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合适是否实际,这后来成为Fujitsu的企业文化“以客为尊”。所以,对于个人电脑或者更具体的笔记本,Fujitsu的方针通常是:推出更专业和更实用的产品,满足的消费者需求

Fujitsu属于那种传统而稳健的IT巨头,它懂得商业客户与个人客户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具体产品,而在于购买和使用习惯上。Fujitsu的设计师守则之一就是“滤除急躁和浮夸,沉淀下最终的精髓”,所以Fujitsu有着很长的产品线泾渭分明的产品规划,喜欢把一款产品不断精雕细琢的趋于完善,宁可笑到最后,不求笑得最甜。这种做法让Fujitsu能够有很强的后劲,有持续的发展和积累,但在市场发生倾斜和转变的时候,特别是面对反复无常的消费市场时,就得要咬牙忍受一时的寂寞。

8年的角力---前奏
第一回合:1997~1998年,SONY的VAIO笔记本电脑刚推出不久,当时VAIO总共只有两三个款式的笔记本电脑在市场上销售,和其他厂商比起来显得势单力薄,SONY需要新的笔记本产品来吸引更多的经销商,市场部和销售部也不断的向设计师团队施加压力,催促他们赶快拿出新产品,C1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98年9月诞生的。

C1推出时候的轰动并不下于PCG-505,SONY首次把旋转摄像头装在了笔记本上,让用户能用它拍照和使用配套软件来分享照片。机身也作得非常小巧,大约只相当于三张软盘,有着一个明亮鲜艳的宽屏幕,这些特性都让用户非常着迷,以至于忘记了它糟糕的键盘手感,贫乏的功能和昂贵的价格……不过最妙的是,市场上当时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竞争产品,C1就这样独霸了市场近2年,直到它出到第二代时,Fujitsu,Sharp等厂商开始推出类似的产品。下图为第一代(左)和第二代C1(右),第二代产品增加了SONY著名的JogDial(转点通滚轮),并升级为Intel Mobile Pentium-II处理器(第一代为Mobile Pentium MMX)。

 

在这其间,SONY还别出心裁的把GPS作为C1的附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带有GPS的笔记本电脑:PCG-C2,甚至还为它设计了一个可以在野外强光下观看的屏幕防眩光折叠滤镜,可惜最后因为当时便携GPS市场还没有打开,价格也太昂贵而胎死腹中。

第一代C1在日本的销售非常不错,不过在其他国家地区就乏善足陈,刚开始SONY美国分公司的个人电脑部门甚至还拒绝引进它,认为“这个昂贵的又没用玩具在美国不会有人要”,在和东京总部磨牙一番后,第一代C1最后基本没有在美国销售,所以它可以说是一款纯日本市场机型。后来看到C1在日本的销售不错,美国分公司才在第二代开始引进,第二代C1也发售到一些其他的国家和地区(香港和台湾也在其中),可是在日本以外的市场并没有获得很好的销量,因为在那个许多人连自己的台式机都没有的年代,C1这样的概念实在有些超前。

不过即使如此,C1所打开的市场还是赢得了其他厂商的关注,尤其是Fujitsu这样的老牌个人电脑厂商,不认为自己会输给SONY这样一个稚嫩的对手,于是到了2000年9月,Fujitsu在日本推出了Loox S和Loox T系列,相应的国际版型号为P1000和P1210,和C1展开竞争。第一代Loox S和Loox T是采用Transmeta的Crusoe处理器,并于11月上市,这时第三代C1也上市了,同样采用了Crusoe处理器,并且支持了SONY自己的记忆棒标准,部分型号还带有当年刚刚出现的蓝牙通讯能力。

由于当年技术的所限,当时即使是超低电压版本的Intel处理器也对这么小的机器来说功耗也太高了,所以SONY和Fujitsu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Crusoe处理器,相比起“正常尺寸”的机器,Loox S和C1这种尺寸的机型能选择的部件非常有限,这就造成了很多时候SONY和Fujitsu都是使用着同样的处理器,硬盘和屏幕,但正是这样才让问题变得很有趣了,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理念不同的厂商,是如何用完全一样的部件做完全不同的产品的J

 

看完Loox S和T的图片,大家可能就猜到发生什么事了,是的,这一仗Fujitsu输了,虽然就技术上Fujitsu的Loox要比C1领先,比如它内建了当时流行的PHS类无线网卡(类似国内的小灵通规格网络),屏幕分辨率更高,电池时间更长,Loox T还有内建的DVD光驱,但是C1的成功不只是因为它够小巧,还因为它够漂亮,以及SONY为它安装了摄像头和提供了配套的应用软件,这让C1显得很有趣和不同,而Fujitsu只是把机器做小了,欠缺了有趣元素。

第一个回合就这么结束了,后来Fujitsu调低了Loox系列的价格,这提升了一些销量,但第一代的Loox S和Loox T,没有好像C1给SONY挣得美名那样为Fujitsu赢得太多美名。

不过,Fujitsu在规划Loox 系列的时候,是把它作为一种小巧但全面的产品去设计的,例如Loox T就预留了光驱的位置,而且整个Loox系列都采用了较高的屏幕分辨率,带有PHS类无线网卡,这让用户有比较好的使用舒适度。因此,这些优势就在日后的发展中表现出来,而C1一开始就把所有的余量用尽来压小机身,因此在日后的发展中,就多次遭遇了瓶颈,为了克服这种瓶颈,不得不使用了很多专门的设计来修补,这提升了成本和减低了零件的通用性,造成了用户的不便和额外开销,这一直是C1不如loox系列的地方。

小故事:也许你要问,为什么Fujitsu不也弄个内建摄像头的Loox呢?这是因为SONY在推出C1之前把自己的270度旋转摄像头注册了专利,其他厂商如果要用这个设计就要向SONY申请和交纳专利费,估计Fujitsu觉得这是个很没面子的事情,而且就算用了这个设计,最多是和VAIO相同,不会比VAIO更好,所以索性不做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