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的索尼NEX-5C微单相机详尽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10-06-10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作为2010年最重要的数码影像产品之一,NEX-5C不仅仅是索尼下半年的市场突破点所在,更是一个数码影像新时代真正来临的里程碑。

索尼NEX-5C 2010年夏季最引人注目的相机

作为2010年最重要的数码影像产品之一,NEX-5C不仅仅是索尼下半年的市场突破点所在,更是一个数码影像新时代真正来临的里程碑。从NEX-5C开始,凭借索尼在数码影像行业内的地位与巨大号召力,无反光板结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产品,或者是我们所谓的“EVIL/ILDC/单电/微单”相机正式进入了与传统DSLR、旗舰级消费DC正面角逐的战场。这类相机将不再仅仅是填补市场空白的小众产品,或者是传统DSLR的一种补充,而将作为一种完整的,代表整个数码影像产品某种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产品线进入我们的视野。

有关于索尼NEX系列产品的信息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封锁严密,早在今年年初的PMA展上索尼就已经放出了其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原型。当然,在私底传说中还有过许多相关的故事,比如索尼有好几种可换镜头的机身版本啦,还曾经打算退出过第二代不可换镜头却采用大型感光元件的R2啦,新机身将会采用大热的背照式CMOS等等消息。这些信息从今天来看或许的确并不靠谱,但如果从产品研发历程的角度来观察,这些所谓的“谣言”或者“传说“实际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或许这些传说中的产品正是索尼NEX系列研发中所经历过的环节,只不过它们中有些东西被沿用下来有些则被证明不可行或者尚不可行而暂缓了。

对于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索尼NEX-5C相机,其实在之前海外发布时我们已经非常透彻的研究了其部件以及产品特性,今天再挑选一些相对重要的东西来老调重弹一下也只是为了提醒大家下面要说的这些东西对于这台相机本身的确是最为重要的——它们确立了这个相机的最终表现。

我们无需再重复APS-C规格的感光元件在尺寸上比传统意义上的“DC"所使用的元件要大多少,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这块元件虽然还没有能够达到全画幅尺寸,但对比其主要竞争对手也就是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联盟的感光元件规格也要大出三分之一左右。更大的感光元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更容易实现浅景深效果、更纯净的高感光度画质。现在即使是菜鸟级别的数码影像用户也已经明白原来像素并不是相机画质的唯一,而前面这两个要素才是让自己能拍出看起来“很专业”的照片的关键。所以,带有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的NEX-5C有了某种先天优势。

比Exmor APS HD CMOS更能显示出索尼这家企业某些时候在技术研发方面“丧心病狂”的还是这仅仅18mm毫米的法兰距!自从各类无反光板可换镜头相机推出以后,类似上面这样的示意图我们就没有少见过。无论是M4/3规格还是三星的NX,大家都用这样的侧面剖面图来展示新设计将会如何如何的简洁、机身厚度将会如何如何的缩减——但我们却真的没有想到索尼能把法兰距缩减到这个地步,它竟然比大家认为的极限——M4/3规格的20mm还要更薄!

极限短的法兰距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索尼NEX-5C极致轻薄,真正可以媲美卡片相机的机身厚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也听到有很多专业的声音跑出来质疑如此短的法兰距所导致的斜射光线将如何影响镜头的边缘画质。

我们这里有两张对比性质的合影。上面那张是NEX-5C与它的大哥之一,堪称入门DSLR经典产品的索尼α350,下面那张则是与M4/3阵营的当家花旦E-PL1合影。新NEX-5C在体积上要比DSLR轻薄许多那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不过它在面对之前最为小巧的可换镜头相机E-PL1时依然能够获得形体上的优势那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索尼NEX-5C的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很显然,为了在机身上的极端轻薄,索尼NEX-5C采用了很极端的设计。全面采用镁合金材质使得相机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同时成功的将体重控制在229克(这比许多消费旗舰DC更轻巧),当然这需要付出更高的制造成本;取消了广受好评的SSS机身防震而把防震部件装在到镜头内,这看起来是一个很怪异的设计,这也使得索尼成了在生产可换镜头相机厂商中唯一一个即使用机身防震技术又采用镜头防震技术的企业;机身部件尽可能的缩小,以至于闪光灯需要额外附加安装,镜头卡口上缘居然比机身还要高出一块。。。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依然觉得索尼NEX-5C的机身造型尽管看起来怪异,但依然能够讨得我的欢心。虽然由于尚未取得奥林巴斯独有的两段式镜头设计使得加装了18-55mm OSS套装镜头的NEX-5C在外观上看起来很有点当年F717的神韵,但此时相机的把持在手中的稳定度依然相当出色。这一方面是因为机身+镜头的重量实际很轻巧,所以并不会对单手产生稳定性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机身旁边那个相对“巨大”的手柄设计使得我的手能够非常稳固的单手把持住整个相机。而看起来相对略大一些的套装镜头实际在变焦或者手动对焦时也能够给予使用者细腻且稳固的操作手感——更不要说当我们为NEX-5C换上16mm F2.8饼干镜头后整款相机的体积之小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我很高兴索尼并没有在其第一款ILDC身上采取偏专业或者复杂的设计。整个相机机身上并没有太多的按键和拨盘,有一些按键的位置设定或许与过往的索尼产品有一定区别(比如安置在机顶上的回放键以及开关设计),但在实际使用几分钟后用户基本都能快速适应。索尼在NEX-5C上试用了一套全新的菜单结构,按照官方的说法这种人性化的菜单设计能够让即使是菜鸟级别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NEX-5C的操作,而与这个操控系统相对应的则是机背右侧的这三个金属圆点以及一个转盘,一切都看起来很简洁。不过,有关于这个操作系统的话题我们还会在后面继续。

如果说NEX-5C取消了机身防震机构让许多用户包括我们在内感觉有那么一些些“不爽”的话,那么这块高达92万像素,3寸16:9画幅Xtra Fine 可翻转LCD则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我们的好评。这块据说采用TruBlack纯黑技术的屏幕在合适的光线条件下所展现出来的精美画质的确达到近乎完美的显示效果。说实话,我非常愿意让这块看起来晶莹剔透的高清屏幕回放我所拍摄的画面——尽管明知道它们被导入到电脑后未必还能有这样惊人的画质,但至少此刻的心情是无比美好的。

我们之前曾经在评测奥林巴斯与松下的各款M4/3系列相机时候就提出是否有可能让LCD旋转或者翻转起来,毕竟至少对奥林巴斯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技术或者专利难题。但是,很遗憾,可能是为了减少机身厚度考虑,这两家企业都没有这样的设计。相反的,在极端讲求轻薄的索尼NEX-5C机身上我们却找到了这样一块可以上下翻转的大屏幕,这一点或许可以体现出索尼研发人员的某种设计理念——有些东西可以妥协,有些则不可以。

之前有消息说这块屏幕在强烈日光下的表现也相当好,能够清晰看到画面。在经过实际应用后我想说画面的确是可以看清楚的,但色彩啊细节啊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好。好在这块屏幕可以上80度,下45度倾斜,有时候稍微偏转一下角度就能看清屏幕画面了。

有关于NEX-5C机身的其他方面,比如卡口,附送的闪光灯接口(其实就这么一只装着我也不觉得累赘)以及micro的HDMI接口等等实际已经在之前的NEX-5海外发布时做过详细介绍,我们觉得这方面没有太多可讲的东西。相机采用的是一块1080毫安的锂电池,看外电报道说其电力性能一般,但我们实际操作中一次拍摄也能达到300张的样子。这个成绩当然谈不上什么理想,但似乎M4/3的几款机型在电力方面表现也很一般——电子LCD取景当然要比光学取景费电许多,你去让各款新型DSLR使用采用LV方式取景电力也会消耗的极快。

当然,无论如何,如果是我们自己购买索尼NEX-5C的话,我们是肯定会多买一块原装或者兼容电池的。至少要能够满足一天拍摄600张照片的最低需求,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是必须要坚持的理念!

两款同期发布的镜头

与索尼NEX-5C一起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款全新的E卡口镜头,分别是广角镜头E 16mm F2.8(SEL16F28)、套装的标准变焦镜头(支持光学防抖)E18-55mm F3.5-5.6 OSS(SEL1855)。据说马上还将会有一款大变焦镜头(支持光学防抖)E 18-200mm F3.5-6.3 OSS(SEL18200)紧接着推出。

应该说,索尼为NEX-5C所搭配的这几款镜头在规格上还是下了一些思量的。

首先,跟随NEX-5C一起销售的套装镜头E18-55mm F3.5-5.6 OSS尽管在规格上显得平淡无奇,但却肩负着打开E卡口市场,让更多用户了解和喜爱这一个全新镜头卡口规格的重任。这款镜头一方面不能定价太高,但另外一方面索尼又不打算让人们对它产生“廉价套头”的印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枚套装镜头在制造工艺上的确下了不小功夫:大量的金属用料,精湛的制造工艺,与NEX-5C机身卡口相得益彰的造型设计以及在我们后来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性能的OSS镜头防震系统。这一切都让这枚主打的E18-55mm F3.5-5.6 OSS套装镜头得到了我们的认可。或许受到其定位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这枚镜头的画质或者性能要求更高,但至少这枚镜头的确配得上索尼NEX-5C这款很有特色的机身。有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之后还有详细讨论。

和其他几家可更换镜头生产厂商一样,索尼也打算在一开始就为新系统搭配一枚定焦大光圈饼干头。对于这枚镜头,大家的要求通常是:1、外观轻薄小巧;2、焦段接近标准镜头,应用面较广;3、拥有较大的光圈;4、具有较高的画质(当然是在饼干镜头基础上考量画质问题)。

目前来看,M4/3阵营中的松下20mm F1.7镜头无疑是这种设计思路下的最佳产物——在合理体型下的出色大光圈以及高速对焦使得无数奥林巴斯用户也因为它而叛逃到松下门下;奥林巴斯自己的17mm F2.8镜头尽管没有松下兄弟那样广受好评,但由于这枚镜头在轻薄小巧方面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所以也有许多拥戴者。三星方面则有一支30mm F2镜头推出为NX10助力,对于这支镜头我们手头的资料并不齐全,但至少从焦段和光圈规格来看还是符合我们的需求的。

那么,索尼为NEX-5C推出的这支E 16mm F2.8镜头又如何呢?厄,我不得不说相对于已有的三款产品,索尼E 16mm F2.8并没有能够呈现出特别的优势。

从体型上来看,尽管的确已经很小巧,但E 16mm F2.8的体型实际与松下20mm F1.7相当——看看人家的光圈大小!如果同样考虑F2.8光圈的话,那么奥林巴斯的饼干头又在体型上取得了优势。另外,索尼这支镜头的16mm焦距(等效24mm)也让人感觉略略有些不适应。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广角,其实套装镜头的18mm端也基本能满足需求,而通常我们对于第一枚饼干的焦段需求还是尽可能的靠近50mm标准镜头为好——近可以拍人像特写,远可以风光纪实,而索尼E 16mm F2.8在拍摄题材上的限制有些大了。

所以当得知索尼中国没有打算像海外那样同时推出两种镜头套装,而在国内只发行E 18-55mm OSS这一个版本的套头时,我们觉得索尼中国市场部门的各位思路还是很清爽的。这枚镜头对于海外用户来说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国内用户来讲,特别是NEX-5C在国内主要针对的入门级别用户来说可能并不是那样“诱人”。

索尼NEX-5C的独特菜单设计

由于试用产品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我们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对索尼NEX-5C的菜单进行翻拍,不过我们至少还来得及用一段视频来向大家介绍索尼的这涛新菜单结构。而下面这张图片显示的则是索尼在NEX-5C里特别推荐的人性化设计:直接通过转动拨盘即可调整画面的景深大小而用户根本不用了解诸如光圈大小之类的问题。

视频:索尼NEX-5C微单数码相机菜单功能介绍

在撰写本文的时候,全球最权威的数码影像评测站点Dpreview已经发布了对NEX-5(即NEX-5C的海外型号)和NEX-3(尚未引进国内)的评测报告。在最终的评价部分,NEX-5在画质、机身制造工艺等项目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得分,但在操作这个项目上却失分严重,导致NEX-5/3两款机型在Dpreview上的总分不高。

实际上,我们认为Dpreveiw在这个问题上对于索尼在NEX上尝试的新系统略显苛刻。是的,这个操作系统在菜单布局上的确不少不符合我们使用习惯的地方。比如相机把包括画质设定、拍摄驱动设定等放在“相机”菜单下面,而诸如iso感光度、白平衡等常用功能又被放在“色彩/明暗”的二级菜单内。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切换相机的感光度设置的话,必须先进入一级菜单,然后在进入对应的二级菜单。在二级菜单内找到iso后还需要按下确定键,然后再通过拨盘来选择你需要的感光度。

这个调整感光度的操作需要用户做好几步动作,令人遗憾的是菜单之前的切换速度尤其是最后一步通过拨盘调整感光度前相机还要从菜单界面返回到取景画面,当中还必须要等待一段时间。这种设定让我们在拍摄NEX-5C的不同iso感光度样张时觉得很不耐烦,对于该菜单的好感度直线下降。再加上本机开机速度也比较缓慢,从照片回放进入到取景画面上也有一个渐变的过渡,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繁琐和不耐。

我们认为,索尼在NEX-5C(包括NEX-3)上采用的这个新型菜单结构虽然的确很好的照顾了入门用户的需求,比如把不常用的功能整合到若干层菜单下,比如为用户提供了很详细的拍摄说明书,但对于有经验的摄影者而言,这个菜单在结构合理性以及操作效率方面都有一些问题。我觉得索尼应该学习奥林巴斯的做法,即在应用新菜单结构的同时也在系统内保留传统的菜单结构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选择,而诸如ISO、白平衡等设定实际不应该放在如此深入的地方,调整步骤也不应该如此繁琐——即使现在是菜鸟用户,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他们也会越来越多的尝试使用这些比较进阶功能的。更何况,对那些已经拥有一定经验的用户而言(毕竟还是有不少专业用户会考虑购买NEX作为辅机),这种菜单结构实在是有些让他们难以接受。

另外,我们也对索尼NEX-5C开机速度比较缓慢的问题(2秒左右)表示不解,难道是因为新感光元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热身”吗?我们通常会使用NEX-5C这样的产品来完成诸如随身扫街之类的工作,而出于省电的目的我们又不会一直让相机处于开机状态,这时候大家对相机的开机速度就有很高要求了。索尼方面必须在这个方面对NEX-5后续机型做出较大的改善才行。

一些我们关注的特殊拍摄功能

对于我们来说,索尼NEX-5C开了一个很好的新局面,即将过往在传统α DSLR上的一些优秀的功能和在cybershot上有的好功能结合在一个机身上。举例说明:

我们曾经拿着索尼α550跑去柬埔寨吴哥窟进行样张的拍摄。在艳阳高照的南方国度,面对着黑漆漆的佛像,摄影师经常会为曝光问题而困扰。如果相机对着天空测光,那么蓝蓝天空下尽是一片黑漆漆全无细节可言的佛头;如果对着佛像测光,那么天空通常又会是惨白一片。所以当时α550里首次出现的连拍两张照片再迅速自动合成一张兼顾高低曝光照片的HDR功能帮我们解决了曝光方面的大问题,

而这个功能也被沿用到索尼NEX-5C机身内,而且性能还更进一步。原来是拍摄两张的HDR现在变成了连拍三张,这样可以让画面的曝光更加精准和均匀,细节还原会比原来更好一些。当然,这个HDR技术依然支持用户手持拍摄而无需动用三脚架。这无疑是广大风光摄影爱好者的福音。

同样的,在α550上首次出现的高达每秒7张连拍的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也被沿用到NEX-5C身上。尽管每张照片的曝光与AF都是依据第一张照片的设定,但对于抓拍一些在位置方面没有太大改变的动作,比如请我们美丽的模特MM原地旋转这样的工作,每秒7张的连拍速度足以抓下这动人一瞬的每个细节——MM转的很开心,我们拍的也很happy!

在Cybershot方面,我们最喜爱的功能当然是扫描全景拍摄了。尽管NEX-5C还没有能够实现类似TX7/5那样的智能扫描全景(拼接的每一帧宽度不同),但即使是现在这样的高达2300万像素的全景画面也已经相当震撼人心了。不过,特别需要提醒各位的是,相比消费级别相机中的扫描全景,NEX-5C有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优势。我们曾经尝试着使用消费级别的索尼相机去拍摄夜景全景。但由于此时相机的感光度为自动控制,而超过iso 500以后消费DC的画面噪声就很严重,这直接导致扫描全景的夜景画质难以让人接受。

而利用索尼NEX-5C大画幅感光元件的缘故,我们理论上可以轻松的拍摄出画质同样精彩的夜景全景照片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来得及拍摄这类照片,不过这里有一张在室内环境中拍摄的,感光度高达ISO 1600的扫描全景照片。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这样的画质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与消费级别的画质相比实在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我们希望在未来有机会使用NEX-5C拍摄更多更精彩的扫描全景夜景照片。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一下的是NEX-5C的扫描全景对用户机身转动幅度、速度要求似乎高于消费DC。如果转动机身过快或者速度不均匀就容易导致全景拍摄失败。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建议各位带着一个轻便的摄像机三脚架来尝试拍摄完美的扫描全景。

在其他功能方面,比如依靠连续拍摄多张高速快门照片而后叠加在一起的手持夜景功能和动作防抖功能无论在实现方式还是实际效果方面都与消费级别相机差异不大,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我们也想说索尼NEX-5C的快门声音未免动静太大了一些,而在拍摄扫描全景或者叠加照片时“踏踏踏”的快门声真是很难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索尼NEX-5C感光度测试

在前面提到全景的时候,我们说到了NEX-5C的感光度表现不错,那么在实际拍摄中这款相机的APS-C幅面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的高感光度表现又如何呢?在相机全部默认设置的前提下,我们拍摄了下面这组照片(由于索尼NEX-5C新型的菜单设计对于感光度设定这种非入门用户常用设定不太友好,结果搞得我们拍摄这样的同场景不同ISO测试搞得有些麻烦)。我们取下面这个场景的中心部分进行对比,从最低的ISO 200一直到最高的ISO 12800,看看索尼NEX-5C是否能够在感光度问题上超过M4/3系统的表现。

第一组杜比照片是从iso 200到400/800然后是1600,这个应该是我们用户最常使用的感光度设定了。在索尼NEX-5C力推的iAUTO模式中,感光度的最高上限也是ISO 1600,这说明索尼对于自己的相机至少在这些感光度设定下信心还是很足的。事实上,我们也的确没有发现本机在iso 1600下的画面效果比ISO 200差了多少——当然画面颗粒感会增加一些,细节也因为降噪程序有那么一点点的损失(墙面部分以及金色部分的细节),但我必须说这种差异实在是很小的。尽管还没有能够和M4/3产品进行一对一的对比,但我们认为其ISO 1600的画面素质应该与M4/3的iso 800相当。

我们依旧从ISO 1600开始向上,到ISO 3200时我们遇到了一个分界线。被它更高的感光度画面尽管还是可以算比较干净,但明显是通过机身算法损失画面细节和锐度而换来的“纯净”。ISO 12800的画面乍看起来好像还勉强可以接受,不过观察暗部就能发现相机已经无法抑制噪声。总体而言,通过这组照片的展示,我们认为索尼NEX-5C的感光度上限大约是在ISO 1600和ISO 3200之间。其中ISO 1600的画质应该可以放心使用,而ISO 3200则具有一定的可用性(略作降噪处理即可得到较满意效果)。

如果拿M4/3系统中目前表现最好的E-P2的画质来进行对比的话,我们觉得索尼NEX-5C在高感光度画质上应该至少比M4/3的表现高出一档左右(如果面对GF1,差距应该会更加明显)。没有办法,大型感光元件在这个问题上一向是有先天优势的。传说中尼康未来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要使用比M4/3更小规格的感光元件(2.5X),如果是这样的话,尽管尼康拥有很强大的降噪实力,但我们依然要对其高感光度画质表现表示担忧。

ISO 200

ISO 1600

上面这一组照片是在同一场景上用两种不同的感光度进行拍摄的。从缩略图上我们当然不可能看出什么端倪,但如果我请各位点击图片观看原图的话,我想大家肯定会说:“好像差别也不是太名下啊?”要知道,这两张照片所使用的感光度分别位于最低端以及中高层,差距还是相当大的。如果后者需要启动镜头OSS防震并屏气凝神才能在1/20s勉强手持拍摄下来的话,那么上图的0.4s的曝光时间则必须动用三脚架了。


ISO 640

这里几张样张分别是iso 640/800/1000,实际也是相机被我设定在自动感光度后出现的感光度速率。虽然我不得不再次小小抱怨一下索尼NEX-5C调整感光度方式的繁琐,但对于普通入门摄影者来说,一个ISO AUTO就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拍摄需要。

ISO 800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如果对比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各款ILDC相机,索尼NEX-5C在高感光度画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无疑会是最出色的。由于受到先天条件的限制,奥林巴斯和松下的产品一方面在像素问题上止步不前,一方面高感光度画质上限又始终控制在ISO 1600线上;三星NX10虽然同样采用了APS-C画幅感光元件,但由于三星在感光元件性能以及降噪处理能力方面的限制,高感光度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还略弱于M4/3系统,因此也无法对索尼NEX-5C产生足够威胁。

ISO 1000

同样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对索尼NEX-5C的RAW格式图片进行检测,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动用RAW格式进行拍摄同时还动用比较有效的索尼或第三方处理软件的话,我们有可能获得比现在更加出色的高感光度画质。

18-55mm套装镜头测试 一

下面我们来看下索尼NEX-5C相机目前所拥有的两款E卡口镜头的质素。

E 18-55mm F3.5-5.6 OSS作为索尼NEX-5C的标准变焦套装镜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它的制造工艺不错,在实际使用中其虽然轻巧但依然充满细腻阻尼感的镜头变焦环、对焦环部件也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对于这枚镜头,我们采用18mm/35mm/55mm三个不同的焦段来进行实际拍摄。

一、18mm 广角端

在最广角端18mm的拍摄中,从最大光圈F3.5到理论最佳光圈附近的F8,中心画质差异较小。也就是说,套装镜头在全开光圈时广角端中心画质还是蛮不错的,如果你还嫌它略微有些偏软的话,那么光圈收缩到F5.6后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边缘部分的差异其实显得更小。尽管我们的确在画面中看到了曾经担心会出现的紫边与色散,但说实话该镜头在较大光圈下的边缘画质要比我们原来想象的略好一些。画面画质虽然和中心有一定距离,但并没有到“失控”的地步。即使是全开光圈,边缘墙面上的细节还算是交代的比较清楚。

在进一步收缩光圈后,我们认为F16是本镜头画质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画面锐度与解析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但随着F16光圈的到来,画面解析力产生了可见的下降,F22时的画质不能接受;

边缘情况似乎略好一些,F16下的边缘画质与更大光圈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更大光圈本身并不能达到太理想状态),而F22则下降比较明显。

 

 

二、35mm 中焦

35mm中焦的起始光圈为F4.5,让我们惊喜的是三档光圈F4.5/F5.6/F8的中心画面品质非常接近且都呈现出锐利、细节丰富的画面特质。边缘地区则略有一些差异,不过用户一旦将光圈收缩到F8以后边缘画质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

在小光圈环境下,我们认为F16同时是画面中心部分、边缘部分的分水岭。至少在比F16更大光圈环境下,E 18-55mm F3.5-5.6 OSS的中焦画质是可以让人放心的。

 

18-55mm套装镜头测试 二

55mm 长焦端

坦率的说,E 18-55mm F3.5-5.6 OSS的整体表现的确要比我们预料的好上不少。我们之前认为这枚套装镜头受到超短法兰距的限制会在边缘成像方面让人难以接受,另外由于是套装镜头那么总归会在广角端或者长焦端某一头有比较明显的画质缺陷。但事实上是这枚镜头的画质虽然称不上什么特别优秀,但到目前为止长焦端的中心、边缘画质依然能让我们表示满意;

当然,在F16光圈以后,镜头的成像质量会出现比较大幅度的下降,但这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并不算是太大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如果让相机自动控制画面光圈快门,同时又把感光度放到ISO AUTO上时,相机光圈会始终在F8-F11之间徘徊,并不太可能出现格外小的光圈应用。所以,对于索尼NEX-5C这种相机来说,你就应该完全的信任相机的自动控制能力,光圈快门什么的让它自己去设定好了,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构图——然后按下快门。

这里有一些我们使用索尼NEX-5C加E 18-55mm F3.5-5.6 OSS镜头拍摄的样张,全部都可以点击观看原图。相机拍摄时分别处于人像、生动以及标准色彩模式,基本可以体现这枚通用性很强的镜头的画质水平。这枚镜头在广角端时有比较清晰的桶形畸变,在我们样张库中会有更加明显一点的照片,不过对于套头我们的确不能要求太高。

顺带着这些照片,我们也想稍稍的夸赞一下索尼NEX-5C的画面色彩艳丽夺目,DRO自动曝光控制程序也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比如在非常强烈的日光下拍摄的景物照片,画面中高光部分面积很大,但实际真正因为过度曝光而飞白的部分并不算太多。不过我们也注意到本机默认状态下拍摄的画面有些特别“明艳”的感觉,整体风格与松下那种偏暗而保留最大细节的特性不太一样,如果太掉以轻心的话画面可能的确会有过曝的风险。而我们在实际拍摄中通常会考虑降低0.3的曝光补偿。另外,外媒评价索尼NEX-5C的红色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鲜艳夺目,我只能说这个是大家各自口味不同,我们就是喜欢艳丽一点的红色,何况这个红色中的细节保持似乎比尼康还略好一点。

16mm F2.8饼干镜头测试

之前我们对于E 16mm F2.8的产品定位并不是非常的满意,那么这支大光圈的广角镜头在画质方面的表现又如何呢?

我们对于饼干镜头的画质要求并不能够太苛刻,而E 16mm F2.8在靠近F8以后画面锐度和解析力才逐渐提升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这一点上其表现与套装镜头相比显得弱了一些。这个特性在边缘测试中显得格外明显。屋檐靠左面一些的地方画质下降非常的明显,即使是收缩到F8整体效果还是比较一般;

在较小光圈下,中心画面在F8-F11时候达到了画质的最高点,然后就开始下降;边缘画质的最佳光圈则来的稍微晚了一些,F11的表现看起来最好,然后随着光圈的进一步缩小整体又开始有所下降。

和其他ILDC系统中的大光圈饼干头相比,E 16mm F2.8的问题主要还是在焦段方面,因为不管怎么说F2.8的光圈虽然没有防震系统但是依靠机身的中高ISO 优势还是能够应对不少光线环境的;体积方面虽然没有能够像奥林巴斯同行那样小巧,但至少勉强可以和松下20mm F1.7打一个平手,而且无论如何只有配上它索尼NEX-5C才真正实现了机身+镜头的整体小型化。只可惜这枚镜头的25.6mm的等效焦段让人觉得有些尴尬——在拍摄风景并不十分需要大光圈的前提下,我们真的需要为了额外的2mm广角而添置一枚E 16mm F2.8吗?

我还是想说,在目前情况下索尼中国决定不引进NEX-5C+E 16mm F2.8镜头的套装组合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由于该镜头的实际光圈并不算特别大再加上广角焦段设定,所以想要利用这枚镜头拍摄出特别明显的浅景深效果的朋友估计会比较失望,而尽管该镜头在体型上能满足大众便携的需要,但实际上标准套装镜头+索尼NEX-5C的体积也并不是那样让人无法接受——虽然塞不进口袋,但那套组合放在背包里还是不占多少分量的。

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希望第四支E卡口镜头能够在体积不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实现:1、F1.8以上的大光圈,F1.4难以实现的话那么F1.7可以吗?2、近似标准镜头设定的等效焦距,45-60mm之间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再略微长一点我们就当人像头用了;3、不一定强制采用饼干头设计,画质方面能向现在的套装头靠拢就可以。

通过转接环连接A卡口镜头样张

索尼方面一直在宣称,尽管目前NEX-5C仅有三支(实际是两支)E卡口镜头可以使用,但是通过转接环,我们还有一个庞大的从美能达时代就延续过来的A卡口镜头群可供用户选择。作为传统四大家之一的美能达在早期胶片时代就遗留下来众多优秀的135镜头产品,而索尼接手柯美以后尽管争议不断,但实际上也颇有几支口碑良好的蔡司、新G头推出。对于广大索尼α DSLR用户来说,如果能够把这些经典镜头应用在索尼NEX-5C身上,那么无疑是一件令人心动的事情。

不过,由于不支持新机采用了对比检测对焦的方式,到目前为止传统A卡口镜头虽然能够通过转接环连接到NEX-5C机身上,但AF功能欠奉。我们在索尼NEX-5C发布会后的专访上特地向东京研发人员询问了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索尼正在着力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依然还是只能先依靠手动对焦了。

下面这几张样张是我们利用转接环将一支35mm F1.4G镜头和一支85mm F1.4蔡司人像镜头安装在NEX-5C上拍摄的。让人在遗憾中感到一丝欣慰的是,相机在连接A卡口镜头后会出现一个MF辅助功能,用户只要轻轻按下LCD右下角的圆形按键,画面就会立即进行局部放大以方便用户精确手动对焦。对焦完成后只需要半按快门,相机就会重新缩小为全图显示以方便用户进行构图。有了这个机制,我们能够实现在手持模式下较为有效的MF操作。

使用转接环连接A卡口镜头,这种做法在目前情况下能够让索尼NEX-5C迅速利用起α DSLR阵营的强大镜头实力,拍摄出一些真正能够展现其媲美DSLR画质的照片。但是我们也必须指出,这种做法实际并不符合索尼对于NEX-5C这款产品“面向入门人群”的定位,无法支持原厂镜头的AF操作又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传统α DSLR用户购买NEX-5C作为其单反辅机的积极性,所以对于索尼来说当务之急还是要么尽早设法解决转接口的AF问题(实际参考M4/3的实例,通过固件升级方式让部分带有镜身马达的镜头支持对比检测AF并非不可能),或者就是加快研制出更多能够满足用户高画质需求的E卡口镜头——只是如此一来的话,镜头本身的价格肯定会一路走高,选择NEX的用户是否真的会选择购买某款定价上万的E卡口蔡司镜头?

索尼NEX-5C的两组作品与更多样张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上面部分展示的样张主要出自两个选题,一个是上海音乐厅内拍摄的画面,另外一组则是户外的街景和人像。

这些试拍照片主要是为了展现NEX-5C在产品整体性能、操作便利性、画质(特别是高感光度下画质)以及镜头兼容性方面的实力。这些照片共分成两组:第一组拍摄的场景为记录举行在上海音乐厅内的一次民族音乐演出,这组照片将主要展现相机在弱光环境下的中高感光度画质;第二组照片拍摄的场景为强烈日光下的街市以及户外人像,这组照片将主要展现相机的色彩还原、曝光宽容度、镜头的兼容性。

以下为第一组《上海音乐厅》作品:

上海音乐厅内的这组照片拍摄于一个周末的傍晚。此时天色已经较晚,相机的快门速度如果不提高感光度的话则显得相对较慢。尽管NEX-5C的套装18-55mm镜头拥有光学防震能力,但我们依然有必要在一些场合适当的提高相机的感光度。

上海音乐厅内饰典雅庄重,很有欧洲古典主义气息,一些建筑细节与光影设置都非常适宜入画。我采用的是16mm F2.8镜头拍摄了一些广角的室内场景,又用转接环将一枚卡尔蔡司85mm F1.4人像镜头连接到相机的E卡口上。尽管只能进行手动对焦,但由于相机提供了非常方便的MF辅助放大功能,因此对焦并没有出现太大的不便。

由于音乐厅内部光线暗淡,相机在自动感光度下经常会出现诸如iso 800、1000甚至高达iso 1600的中高感光度,但对于采用APS-C幅面感光元件的索尼NEX-5C来说,这样的中高感光度并不会对画面产生太大影响。尤其是对比同一场景下的iso 200、1600照片,除了画面颗粒感较强以及在部分大面积色块中产生了轻微的淡黄色杂讯外,两者差异出人意料的小。而这样的画质,是采用相对较小感光元件的M4/3系统所难以实现的。

在整组照片中,舞台场景时候光影明暗对比非常强烈,NEX-5C较好的完成了暗部细节的保留但高光有时候让容易过曝。索尼DSLR产品一直拥有较强的DRO动态范围优化性能,而NEX-5C基本延续了这种特性(不过高光抑制还需努力一点)。素质良好的感光元件本身+出色的机身内影像处理程序使得这组在上海音乐厅内拍摄的NEX-5C样片无需任何后期调整就能获得相对较好的画面效果。

作品欣赏,请访问:

索尼NEX-5C摄影作品之上海音乐厅

以下为第二组《街市与人像》作品:

对比上一组在光线暗淡的音乐厅内的拍摄,眼前这一组在强烈午后阳光下拍摄的街市与人像照片就显得“亮丽”许多。尽管没有提供EVF取景器装置,但凭借索尼优秀的LCD设计生产能力,NEX-5C所使用的这块92万像素可翻转LCD屏幕在强烈日光直射下也能让使用者勉强观察到画面细节(但该屏幕最好还是在常规光线下观看)。而可翻转的LCD设计又使得我们能够方便的从低角度拍摄不同景深的花卉照片——当然,由于APS-C幅面的帮助,即使是光圈并不算太大的18-55mm套装镜头也能获得一定的浅景深背景虚化效果。

大感光元件带来的浅景深优势同时也出现在人像拍摄上,即使是使用套装镜头或者16mm F2.8定焦广角镜头,我们也都能拍摄出效果令人满意的背景虚化人像照片。而NEX-5C从α DSLR系统上延续下来的创意风格中的“人像模式”则能够尽可能的保持细节的前提下让皮肤显得白皙与细腻。不过,我们注意到在高光时候画面中有一些地方出现了飞白的细节丢失。

当我们为索尼NEX-5C换上蔡司85mm F1.4这支镜头以后,NEX-5C的全新HD CMOS感光元件表现出了可以媲美传统DSLR相机才能获得的优美人像效果。令人过目难忘的如奶油般划开的焦外画面,锐利但又不失细腻的焦点成像使得这款小巧的相机也能充分展现“人像王”镜头的惊人实力。唯一让我们稍稍感到有些遗憾的是,通过转接环连接到E卡口上的A镜头目前还无法实现AF,如果索尼能够在未来机型上实现AF这一目标的话,势必将会极大的带动NEX系列相机的销售热潮。

作品欣赏,请访问:

索尼NEX-5C摄影作品之阳光下美女

当然,我们也已经上传了不少使用索尼NEX-5C拍摄的样张到本站产品样张库内。相比经过简单后期处理的作品欣赏,这些完全没有经过任何后期修饰的样张应该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反应出索尼NEX-5C的实际画质。

索尼NEX-5C样张库地址是:

http://product.pchome.net/digital_dc_sony_nex5/sample_280207.html

尚待深入的视频功能与产品总结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尚未来得及对于索尼NEX-5C的视频拍摄功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测试。对于这个索尼非常看重,也是NEX-5C最大卖点之一的重要功能我们仅仅来得及拍摄一小段样片,简单体验一下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并做一点点截图而已。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将会在未来对于索尼NEX-5C的视频拍摄功能做更加深入的发掘。

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索尼NEX-5C视频功能的各种评价都是正面的:

如果不考虑1080i的问题(几乎肯定会在下代产品中成为真正的1080p),我们对于本机高清视频拍摄下来的画面品质表示相当满意(请看下面的截图,直接拖到新窗口内看1920原图);

如果不考虑电池供应问题(300张照片拍摄,估计长时间拍摄视频也不太可能),我们对于本机长达30分钟的视频长度显示表示比较满意(毕竟其他品牌多则十来分钟,少则几分钟);

如果不考虑对比Handycam,我们对于本机几乎完全静音的自动AF表示相当满意(拍摄时也可以通过半按快门加速视频AF,但会导致画面产生推拉似的对比对焦检测效果)。

有网友提到NEX-5C的视频控制能力比较弱,不支持曝光锁定和光圈控制。厄,这的确可以算是一个问题,不过当年佳能无敌兔也有同样的情况,后来是靠固件升级改正的。不知道索尼有没有可能通过固件升级改善这种软件控制上的问题。

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凭借佳能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几款DSLR所引发的“相机拍摄短片”热潮如今有可能会被索尼继续发扬光大。我们并不是指在未来某款NEX相机会成为真正的DC/DV一体化产品,而是看到了正在开发中的E 卡口可换镜头Handycam的光明前景。凭借索尼在视频领域的强大实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那款产品将很有可能极大改变业余或者入门级视频制作者的工作方式并大幅度的提升其最终作品品质。我们希望能够在明年可以看到一款定价适中(与目前旗舰级别消费DV同等价位),但拍摄画质可以媲美电影胶片的个人视频利器出现。我们身边需要涌现更多的贾樟柯,而采用E卡口的handycam(也可能包括松下正在研发的M4/3摄像机)将会是这些未来之星的助力。

对于索尼NEX-C产品定位以及未来的思考

好了,到这里为止,这篇已经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四千多字的索尼NEX-5C初步评测报告应该要进入尾声了。需要承认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对于NEX-5C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深入了解和进行测试的东西,比如:NEX-5C的附加闪光灯测试,NEX-5C与M4/3与NX10与GXR之间的画质对比,NEX-5C与一些入门级别DSLR的画质对比、NEX-5C视频功能的深度体验、NEX-5C RAW格式文件以及处理软件的体验等等。不过,尽管还有些东西没有来得及进行处理,但好像这并不妨碍我们现在就用最简单直观的优缺点罗列给索尼NEX-5C这款相机做一个初步的总结评价:

优点:

1、小巧、轻便,出色的制造工艺,出色的机身设计;

2、有效集成α DSLR与Cybershot消费DC的各项特色功能;

3、出色的整体画质、目前ILDC领域最出色的高感光度画质;

4、优秀的视频拍摄能力;

5、套装镜头整体表现令人惊喜。

缺点:

1、套装镜头的外观争议颇大、饼干镜头的画质和定位不佳;

2、令人遗憾的开机速度;

3、令有经验的使用者感觉繁琐的菜单操作;

在网络上已经有不少关于NEX-5C(NEX-5/3)的评测报告,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全球最著名的相机测试站Dpreview的测试,同时国内一些IT网站也以相当快的速度发布了一些内容和结论都相对比较简略的抢先评测。我们想说,PChome对于索尼NEX-5C的评价,即不会像国内一些同行那样的鼓掌叫好,也不会一味奉Dpr为真理为盖棺定论。

应该说,Dpreview对于索尼NEX-5/3的整体打分是非常严苛的,64/63的得分远低于几款M4/3机型的得分,这不禁让我们感觉有些诧异。仔细看一下对方的打分依据,实际上老外对于NEX-3的机身设计、做工乃至画质、视频性能、性价比都给出了很不错的分数。特别是高感光度与RAW格式画质评分相当高。那么是什么导致总分并不出色呢?厄,还是包括开机速度在内的机身表现以及那个创新的菜单结构拖了大家的后腿。

我们承认Dpreview的抱怨的确是有道理的,因为同样的不满也出现在我们的试用过程中。对于开机速度问题,我们想这是索尼必须要尽快解决的事情,但对于菜单结构的抱怨,我们觉得应该换一个思路来看。无论是Dpreview的各位大拿还是PChome的各位影像编辑们,相对于普通数码相机用户,他们都可以称的上是“老鸟”甚至是“专家”级别的人物,而老鸟和专家在长期的产品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熟悉和习惯的产品套路。但是,由于索尼NEX-5C这个创新菜单的设计初衷并非为“老鸟”们所设计,甚至可以说东京的设计师们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菜单布局来让那些没有多少经验的“菜鸟”们能快速学会如何使用这台相机,而且他们还特意把一些认为对“菜鸟”无关紧要的东西放到比较深的地方,让菜鸟们简单按动快门就能拍出来看起来很漂亮的照片——这也就是为什么ISO设定会搞得那么复杂,而iAUTO模式下最高感光度仅到ISO 1600的原因所在。

很遗憾,索尼忘记了菜鸟们还都是要看要听老鸟们的意见才会去选购相机的,而这套据说有索尼爱立信手机设计部门加入进来的UI并不能讨得老鸟们的欢心,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起了反作用,这无疑是值得索尼设计人员思考和做出改进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我们前所说过的,在系统内同时保留两种操作界面,让老鸟菜鸟们各取所需即可。

现在,关于索尼NEX-5C的唯一悬念就是价格问题了。

按照之前得到的信息,据说该款产品在国内的售价将基本与海外同步,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我想奥林巴斯、松下以及三星都会纷纷表示“鸭梨很大”。想来随着7月份索尼NEX-5C开始在国内正式销售时,现有的几款M4/3产品以及三星NX10(还有廉价版本的NX5)应该在价格方面有一些应对措施,毕竟索尼的品牌号召力以及NEX-5C本身素质都不容对手小觑。同样会感受到压力的,应该还有C,N,P等几家厂商的入门级别DSLR,甚至包括索尼自己的入门级别α DSLR。虽然索尼方面一直不断反复强调NEX这款产品并不是要来抢DSLR的饭碗,它只是α的某种补充和丰富,但如果真的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定价,或许有人会选择大一点的“真正”单反,或许有人就会想,同样价钱为什么不买一个外观时尚、体积小巧、画质还一样的,功能还更加丰富的新机器呢?

无论如何,我们很乐意再次看到索尼以一个市场“扰局者”的身份进入ILDC市场。所谓“鲶鱼效应”,或许市场上只有一直存在索尼这样凶狠且拥有强大实力的鲶鱼存在,数码影像市场的这摊浑水才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才能逼着那些习惯靠吃老本过日子的鱼儿们也不得不拼命应对,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以保证自己还有继续存活下去的资格吧。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