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芯显卡足以 抛弃"游戏必独显"谬论

PChome | 编辑: 徐可超 2011-12-09 06:01: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在2011年年初Sandy Bridge处理器的发布,标志着英特尔处理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款处理器拥有 智能2.0睿频技术,CPU和GPU的整合使性能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而且Sandy Bridge处理器除了在处 理器端有强劲的性能,在核芯显卡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虽然核芯显卡笔记本

核芯显卡完美挑战英雄联盟

《英雄联盟》(League of Legends)是由美国Riot Games开发的3D大型竞技场战网游戏,其主创团队是由实力强劲的DOTA-Allstars的核心人物,以及暴雪等著名游戏公司的美术、程序、策划人员组成,将DOTA经典玩法从对战平台延伸到真正的网络游戏世界。除了DOTA的爽快节奏、即时战略、团队作战外,《英雄联盟》拥有海量特色个性的英雄、自动匹配的战网平台,包括天赋树、召唤师系统、符文等丰富的元素,让玩家感受全新的英雄对战。

 

 

这海报是美版原版,原谅我实在受不了国服版的设定。

笔者不是这个领域的高手,甚至菜鸟都算不得,但游戏技术和知识不合格也并不太影响我来测试游戏的图形性能。那么方案是这样:分别在默认画质和最高画质下完成一场5对5的游戏,用游戏截图对比画质,在战斗相对激烈的相同场景中对比刷新率。

那么首先来一场默认画质下的战役。

游戏的图形设置只能在进入战斗画面之后改变,游戏的大厅中没有这些选项,调出菜单的方法是按经典的神键“Esc”。

这是游戏中可以达到的距离角色最近的镜头视角,这里看起来画面已经很不错。相比DOTA而言,游戏的图像风格有较大差异,整体采用了卡通渲染,凝重感有所降低。

战斗场面中的光影效果比较令人满意,性能也始终保持得不错。

同屏单位很多的情况下也几乎没有低于30fps的瞬间帧率出现,整体的流畅性一直非常好,无论在什么样的战况下。

防御塔可要尽量守护哦。

DOTA中的战术思想基本都是可以照搬过来的,金钱的积累,角色的培养,团战中的配合,推进的路线和时间点等等一切都是那么令DOTA玩家感到轻车熟路。

有些时候会出现这种血肉模糊的场景哦。

上面的单张截图中都包含瞬时帧率的显示,可以看到全部都在30fps以上,对于这个类型的游戏而言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地。而下面是我在战役后期于敌阵中检测的时长为一分钟的激烈战斗场景帧率情况,从这个坐标系中可以看出在图形运算和逻辑运算同时处于最繁忙状态时游戏依旧没有出现低于30fps的瞬时帧率,即是说在默认画质下,我们可以在任何一秒钟都体验到完美的游戏过程,并且这个画质已经十分出色。

默认画质下测试结果

然后我们再看一看最高画质下的情况,把四个子项中除阴影质量外都设定在“极高”,阴影质量设定在“高”(在不大影响画面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性能)。

100%放大后发现相对直观的可见区别是阴影部分的细节有升高,亮度有提高。

性能方面依旧大多数时间都在30fps以上。

大规模战斗当中帧率偶尔略有降低。

然后我们仍旧选择了和默认画质是检测的同一位置,相似的战斗过程(只能是尽量相似,要想完全复制是不可能做到的),并得到如下坐标系。

最高画质下测试结果

出人意料的是从这个坐标来看在高画质下性能的下降幅度很小,60秒持续战斗中仍然有30fps左右的平均帧率,这说明我们对于核芯显卡的性能竟然事先估计不足。

可见性能上相对默认画质时有比较明显的落差,在最激烈的大规模战斗场景中平均帧率不到20fps,对于一些精细的操作有一定的影响。我们不建议在这款游戏中改变图形配置,最高的配置并不会为画面素质带来质的变化,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性能,整体上得不偿失。而在默认画质下,核芯显卡运行这块游戏完全是在游刃有余的状态下。

于是你少花了几百大洋就玩上了画面不错的纯网络版Dota,并且你还减少了你房间里的碳排放量,因为核芯显卡的发热量远比任何独立显卡都要小得多。更重要的是,低功耗带来的积极因素——更长久的续航时间,同时也省下了一些电费。之前我就曾经分析过整合平台的时代意义,核芯显卡机型和双卡切换机型正逐渐把以往头脑不清醒的消费者领进理智的思考中:够用、节能、长效将是取代以往仅强调芯片型号的三个新主张。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