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了主管部门热心的话题,与之相关的舆论造势也一波高过一波。这也难怪,我国现有中小企业多达4300万户,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了全国60%的GDP和50%的税收,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企业信息化若是撇下这一块,岂不等于撇下了中国经济
路径之惑
近几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了主管部门热心的话题,与之相关的舆论造势也一波高过一波。这也难怪,我国现有中小企业多达4300万户,占到了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创造了全国60%的GDP和50%的税收,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企业信息化若是撇下这一块,岂不等于撇下了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但“信息化”对许多中小企业犹如一道隔岸的风景,看着美却不知该如何走近。有没有一条路径可以让中小企业便捷地走近和融入这道风景?2006年年底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高层论坛给出了答案。
受资金投入、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诸多要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比大企业要“高出几个量级”: 一方面,中小企业势单力薄,且业务量较小,无力也无需像大企业那样投入巨资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 另一方面,由于初创和成长阶段业务模式的不确定和管理水平的低下,它们也无法对信息化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布局。再加上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差异大、分布散、业务规模小,也加大了系统开发商的成本和方案推广的难度。
相关部门的摸底调查表明,近几年,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有明显提高,譬如江苏67万家中小企业中,“领导重视信息化”的占到了88.1%,但实际状况却不容乐观。据计世资讯调查,截止2006年5月,我国4300万家中小企业中的60%尚未建立信息系统。江苏省公用信息公司调查显示,在40%已经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企业中,74%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不到1%,81%的企业IT人才少于5人。
信息系统的“热装冷用”(应用水平不高)现象比比皆是。即便中小企业信息化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对信息化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价也不高,“按5分制打分,只有3.2分。”江苏省中小企业局相关人员表示。
2006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做过一次抽样摸底(总样本43万),抽样结果也凸现了“路径”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人们总以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就是缺钱、缺人,企业负责人却告诉我们,“做企业是图回报,只要有回报,我们愿意投入,也舍得投入。但是现在没有人告诉我们,信息化能带来什么,信息化之路该如何走?”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建生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