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企业推进的3项信息化战略标准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7-01-28 00:01: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二、与企业的实力地位相一致

有效的信息化战略是建立在了解自身的实力、了解自身对客户和供应商的影响力的基础之上的。

覆盖企业所有业务流程,甚至与客户和供应商互联的大型信息系统,固然可以带来一定的规模效应。然而并非每个企业都有全球500强之首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实力,也并非每个企业都能要求合作伙伴按照自己信息系统的标准来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并且系统实施后,也需要相应的系统维护的投入。因此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应该中,应该权衡企业自身的实力,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合适的技术。不能盲目的追求CPU有多快,内存有多大,技术有多先进。摩尔定律的存在使得信息技术的淘汰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要把握适用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整体规划,为系统的升级做好准备。

"跟进策略"不失为信息化建设的上策,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应用的广泛,如同"电力"的应用过程一样,信息技术也将成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保健因素",而"激励因素"的作用将逐渐降低,单纯的技术应用将不再能给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任何一项技术在其出现初期,本身存在许多缺陷和不成熟,标准不统一,不同厂商间的产品也不兼容,如果企业盲目采用新技术,即使短时间内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也可能会因为与技术成熟后的统一标准不兼容而付出巨大的转换成本。随着各种标准的制定,软硬件的模块化及后向兼容性,使得企业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的不确定性将不断降低,与此同时,网络将全球的企业连到了一起,越是后加入的企业他所付出的成本也就越低,获得的效益也越高,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作为一项基础设施投入,信息技术上的跟进策略足以满足其对信息化的需要。

另外,IT外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重新审视与思考自身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及自身实力,可以选择不同程度的外包策略。这对于广大受资金限制的中小企业,和信息化建设处于摸索阶段的企业来说,IT外包一方面可以降低实施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短期试用来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摸清对信息化的需求,为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思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软件服务形式在全球的兴起,也为企业的IT外包提供了外部条件。

三、具有适应力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市场状况变化了,企业竞争战略也需要随之变化;新技术的出现也可能改变行业内的竞争格局。若企业对此熟视无睹,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就会因此落伍。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与企业竞争战略一样,也必须适应变化。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会决定企业信息系统的寿命,也能引发企业对新技术的需求。这些内、外部因素包括:

1)改变行业动态的新技术:像互联网就创造了企业与客户直接交易的方式,使亚马逊公司能够去除中间商直接销售产品,应对挑战,传统商业企业或者也开拓网上销售渠道,或者提供价格更低、服务更周到的产品,而这些都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

2)企业业务范围的改变:若企业推出了新产品和新服务,瞄准了新市场,试图扩展到其他地区,那么企业就需要扩张生产能力,增加配送能力,开拓新的渠道,寻求新的供应商,这些都需要对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升级,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3)企业竞争基础的改变:或是由于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并提出了更强有力的价值主张;或是因为企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必须改变所提供的服务类型;或是企业想进入一个在快速交货、柔性、质量上要求更高的新市场。企业竞争基础有任何变化,企业应该相应的需要重新审视信息化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4)消化新收购的需要:兼并与收购使企业需要从整体上重新设计信息系统。企业必须重新审视信息系统,统一数据格式,消除重复冗余的部分,确认可独立运行的功能模块以及需要进行整合的模块,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系统互联。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