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科普馆,“守护大地”Union的成员之一。现今,城市化、工业化,已经将我们的大地、水源地都变得满目疮痍,秉承“上善若水,回归自然”的理念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净水科普馆》 作者:张军峰、可可(沈亦可)
净水科普馆,“守护大地”Union的成员之一。现今,城市化、工业化,已经将我们的大地、水源地都变得满目疮痍,秉承“上善若水,回归自然”的理念,净水科普馆加入“守护大地绿色联盟”,与上百家民间环保公益组织一起“净塑,净水,净土,净心”,一起传播“上善若水,回归自然”的理念,一起守护大地。
2017年年初,我们在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重启净水科普馆项目。现将2017年已经完成的工作做以下回顾。
一、项目执行的组织架构:
1、三人核心小组及分工确立
明确了净水科普馆核心小组成员的分工,沈亦可作为发起人,负责净水科普馆发展统筹、外部交流、项目实践基地建设;刘昕瑜作为主编负责净水科普馆的培训方案、课程编辑、部分微信文章的撰写;张军峰作为运营主管负责净水科普馆运营管理、活动安排、经费众筹等业务,其间他代表净水科普馆参加并完成万里素骑行的骑行活动。
2、已获得多家NGO组织的支持,比如灵山慈善基金会、守护大地联盟、全球安全食品联盟、保护地友好体系、新新生态推广中心、有机有未来全国巡讲联盟、上海尚道青少年社区文娱活动服务中心、上海善根公益、苏州行愿人间、i20返乡青年、无锡有机该帮、成都友善农业等机构,在跨界合作、共享资源、扩大影响力方面发挥了作用。
3、成立学术和专家委员会。
我们邀请了社会学、人类学、科学史研究、生态学、生命科学、预防医学、营养学、水利科学、环境工程领域的20多位学者、专家,如国家行政学院的经济部副主任张孝德教授、中科院动物所解焱博士、著名广播主持人、央台退休记者、绿家园发起人汪永晨老师,人民大学生吉萍教授、清华大学著名环境工程学者王占生、刘文君,陆军军医大学舒为群教授、陈济安教授、同济大学高乃云教授、浙江大学李聪老师、水科院刘树坤教授、中科院大连所徐恒泳教授、著名有机推广公益达人胡删老师、吕紹麒老师等。他们在支持我们工作的同时,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我们的科普、编辑和推广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二、已开展的工作具体内容:
明确了《净水科普馆》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通过相关知识的整合,启发思考、注重理念推广,倡导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启迪智慧,提倡科学观的更新。理清道、法、术、器四个层面,避免在术、器层面与某些工程领域的专家发生争执,引发舆论误导。
自2017年5月至今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科普宣讲活动
沈亦可的课程如下:
通过微课堂宣讲,其中美康辰1堂线上课实现千人参与,有机有未来北京站现场课程录音线上传播5000人次听课。
追随胡删老师有机有未来全国巡讲,历经上海、广州、北京、长沙、沈阳、成都、杭州7个城市,先后200人以上课程完成5场百人以上课程完成4场。
牛耕部落项目基地课程300人2场,100人2场,30至10人的10场,有在学校操场的,有在学校教室的,有在居民家里的,有在合作社会议室的,有在梯田和生态厕所、人工湿地实现场和水源地、瀑布景点的,针对村民、小学生、村干部,中学生、还有许多生态环保界的的人士、生态旅游的游客,考察牛耕部落的政府官员、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界人士等。
刘昕瑜进入上海社区讲了3堂课。
沈亦可、刘昕瑜、张军峰在牛耕部落青年群分别进行了微课堂课程,每次参与听课的洋洞青年、大中学生,超过150人。
2、科普课程开发
刘昕瑜制作了20堂净水科普课程,与高校学生联动,为开展下一年度的高校大学生讲师招募培训和大学生讲师巡讲计划做好准备工作。
1、夏日结冰;2、变色的水;3、沉淀的水;4、有容乃大;5、海绵的朋友;6、大自然的净化;7、奇妙的微生物;8、生命之水;9、水分子;10、过滤;11、万物生长-渗透;12、万物生长-毛细;13、食物链;14、健康的水;15、浓度之争;16、干涸的饮料瓶;17、水足迹;18、水的循环;19反常的水;20、云的语言。
3、组建净水科普馆在贵州黔东南黎平洋洞的落地实践教学基地
净水科普馆在参与、学习、陪伴、支持、见证及监督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尚重镇洋洞三村牛耕部落建设项目中落地,组建了有沈亦可指导,返乡青年杨木清负责,返乡大学生、合作社理事杨正伟参与、张军峰、刘昕瑜配合的项目组。
沈亦可从1月份起,平均每月驻村10天,在那里开展了以下工作:发起“保卫母亲河,垃圾不落地、挑战几十年垃圾攻坚战”开启了洋洞三村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村民自发垃圾清理行动,成为全县样板;“芩丈基地茶籽粉洗完、环保酵素洗护用品替代化学品客户体验”“尿粪分离生态厕所消灭黑水”“生物慢滤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化粪池、厨房污水”解决了污水直排梯田的问题,成为全国生态农业环保界学者、专家考察牛耕部落的一大亮点;“我爱小蝌蚪保护野生动物3000元小额募捐”“野放兔子、鸡鸭小动物,保育生物多样性小额捐赠”对当地村民改变食用野生动物习俗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多次“水源地调查暨净塑拓展训练”活动,引导当地大学中学生爱故乡,科普净水知识,构建上善若水、保护环境的理念;通过湿地、步道的非硬化手工技艺的探索,拒绝使用水泥硬化的自然建筑,探索保护水源地的传统技艺恢复。
这些落地项目,都与当地村民充分沟通交流,入户调查和宣讲,充分突出水文明、水伦理、水文化、水环境、水足迹、水科技、水健康、水消费、水安全等关键词,从大自然和人身体的细菌、酶到尿粪排泄,从杀菌消毒到农药化肥除草剂,到打针吃药,再到水土流失、河道污染,沈亦可、张军峰深入水源地、梯田和山林,身先士卒,赴汤蹈火,获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有效地影响力。
实践基地科普活动
7~8月暑假期间,通过前期准备,组织了贵州黔东南黎平洋洞村的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参与到河道、山坡垃圾清理、水源溯溪考察、生态环境考察,从海拔700米攀登至1000米多级瀑布群,对当地水资源、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以及各项净水科普宣讲等活动。多次邀请当地及其它地区的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当地的水资源、人文环境调查与交流。
净水科普馆实践基地
入户讲课
在洋洞归七溪考察,在冰凉的泉水、瀑布中跋涉浸泡了6个多小时,发现当地的归七溪生态水资源亟需建立保护区机制,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石昌蒲等名贵草药均有储量;归七溪的生态价值、旅游价值需要生态开发挖掘,溯溪攀登瀑布、瀑布景观有待挖掘;推进当地的山体梯级湿地计划。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区别,拒绝没有分类的垃圾焚烧与环境污染
传播大自然净水理念,也是传播生态文明的思考方式。通过与基层政府、投资人、合作社等多方对话,推广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理念,提出垃圾分类回收、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的具体方案,抵制垃圾焚烧设备进入牛耕部落,提出解决垃圾混合造成的资源无法回收利用的问题。
生态旱厕的推动与改进,黑水的解决方案
生态旱厕对于减少人畜粪尿对水环境的污染,杜绝黑水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山东菏泽的农村尿粪分离旱厕坐便器、蹲便器的基础上,解决了不按规则操作和雨水渗水问题开了生态厕所应用在民宿旅屋上的开先河。
在8月时,生态旱厕遭遇了连绵雨水的阻击,参照海绵城市的构思中,不用水泥硬化的方案再次遭到质疑,幸运的是在最艰难的雨季,通过净水科普馆发起人沈亦可先生亲自掏粪,酵素除味,低位掘进,与原土坑挖通,内部打通导水沟,升级了生态厕所的排水系统,确保储粪位和操作空间不被水泡,还增加了空气导流,一个适用于西南多雨地区的吊脚楼尿粪分离旱厕方案诞生了。并在实践过程中,再一次证明结合环保酵素,即使是掏粪过程,生态厕所也不会臭了。
目前通过多次的沟通交流与科普宣讲、实现当地不再允许污水直排稻田,厕所粪便污水与洗涤水分离,即黑灰水分离。避免粪便中原本可以继续分解的菌群,被大量水稀释,被消毒剂、漂白剂、杀菌剂等各种化学物品消灭了,滋生的新菌群,不仅不消化粪便,反而让污水更污。所以,除了减少黑水被稀释,还要拒绝化学洗护用品和漂白消毒便纸。最好的办法是用生态厕所来消灭黑水。
4、参与专业会议,继续引导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认同
沈亦可原本在今年要卸任理事的,经过与前任理事长王占生教授的沟通,尤其是沈亦可在牛耕部落的实践,仅仅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的记录,就得到了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舒为群教授等专家的认同,也得到了秘书处人员的认同,在2017年的长沙年会上,沈亦可发表了《科普需要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与科学观》的文章,连任了理事,有助于科普工作。
参与SPGS全球安全食品责任信用体系倡议指导文件专家评审研讨会,讨论消费者在自身安全食品的责任担当的机制建立。在会上做了题为:牛耕部落的PGS环境保护实践,介绍了尿粪分离生态厕所免除黑水、纯植物发酵洗涤剂和茶籽粉洗碗加人工湿地免除生活用水污染等实践情况的报告。
5、与更多的NGO合作互动、增进交流,合力推进环境保护
净水科普与有机生态有机结合,全国巡讲
净水科普馆自5月份起,启动了净水科普有机生活推广行动,追随胡删老师,在全国的“有机有未来全国巡讲”活动中,结合有机生活理念,揭示了瓶装水、纯净水对健康、环境的影响倡导相对安全健康和环保的终端直饮水方案。分别在5月上海、6月广州、7月北京、8月长沙、9月沈阳、10月成都、11月杭州七座城市大会上进行公益宣讲。
邀请守护大地成员进行生态调查与环境生态宣讲
邀请守护大地志愿者组织成7人牛耕部落生态考察组以及其它志愿者共14人在归柒溪溯溪而上体验、考察当地环境,加深对当地风土人文了解。并进行生态宣讲,呼吁村民种植有牛生态瓜果。合作社社长发布了村民与合作社合作项目。高山苗寨与乡亲们讨论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山寨净塑、垃圾不落地、物资分类循环利用、生态种养等问题。
离开原始山林,辨别人类活动领地的标志,就是塑料垃圾,一路攀爬,一路净塑!
与重庆两江志愿者发展中心、重庆渝州公益事业服务中心等更多的公益组织交流,探讨公益组织、社会企业的发展角色与定位
上海至西藏净水公益科普宣传骑行
净水科普馆委派代表参加万里素骑行活动,沿途开展净水科普宣传,本着“万里不弃瓶”的理念,采用立升公司提供的净水器为万里素骑行团队净化饮用水。在万里素骑行活动期间(70天)避免消费至少一万多瓶瓶装水,未向沿途道路扔下塑料瓶。同时借助骑行活动产生的推广作用,将低碳、环保、节约以及净水科普馆的水文明、水伦理、水文化等理念进行传播。
6、与专业机构交流、专家学者拜会寻访,组建专家顾问团
1、拜访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教授,就乡村幼儿教育、合作社治理、生态厕所、垃圾分类利用等进行请教讨论;2、在牛耕部落建立侗苗族草药保育基地和垃圾分类试验区的设想,得到了中国社科院的两位研究员的支持;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协同创新生态设计中心是国内少有的专门研究生态厕所系统的等合作性研究机构,前天拜访了神交三年的鸡神武洲研究员,明确了生态厕所等环境治理的项目发展思路;4、拜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农村研究院,并同曾经在洋洞调研了一个月的研究生张志远和彭彭,确定了明年的工作计划和科研目标。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回望2017年,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既有人手的不足,也有个人经验不足,众筹项目的过高设定,工作目标未能细分具化,主编能力、运营管理能力有限等诸多因素,也影响了净水科普馆快速成长。总结经验,展望2018年度,将明确分工,互相补足,一方面继续与更多的公益机构,有机有未来、PGS和万里素骑行等公益项目联合,继续推进更大范围的宣讲活动、将落地贵州的净水科普馆实践基地样本夯实,为后续的全国推广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开展大学生讲师团培训计划,将专家团认证过的净水科普课程通过更多的大学生讲师传播,为净水科普馆提供人才储备,也为环保公益理念快速的传播提供更多的生力军。
关于净水科普馆
净水科普馆由N家NGO共同发起的自学习虚拟社区自媒体。其宗旨:上善若水,回归自然。我们的使命:传播水文明、水文化、水伦理、水足迹、水科技,用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观,践行生态的饮用水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生产,发展生态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