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看了之前一篇文章毛达:做环保,别忘了跟科学家缠斗,有何感想?我们的“小编”很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那就给他这个先抒为快的机会。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净水科普馆》 作者:可可(沈亦可)
不知各位看了之前一篇文章毛达:做环保,别忘了跟科学家缠斗,有何感想?我们的“小编”很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想。那就给他这个先抒为快的机会。
剂量真的决定毒性吗?
剂量决定毒性”,这句话咋看很有道理。但是它的潜台词就是毒物在达到一定量后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这是有一定技术道理的。例如人们研究毒物时,制订的LD50半数致死量。如果给老鼠服毒后,超过致死量了,就会造成老鼠死亡,因此毒物是否有毒是有剂量上限定的。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人们食用有毒的抗生素、消毒剂、防腐剂等物质时,变得无比放心而肆意妄为。不仅仅自己用,还给孩子们、周边的人以及自然中的所有生物下毒。这一切都是在科学的名义下进行的。
科学到底是个口袋还是迷信欺骗的另一面?
我们暂且不谈,但是深入研究后,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研究深入后,用科学的名义去发现:人们疏忽了累积效应、叠加效应、催化等毒素可能产生的影响。一种毒物在微量或是半数致死量内叠加上不同的毒素,最终导致的可能是脏器的损坏,而此时人得到的医学诊断竟然是肾衰竭、肝坏死。此时人体内在以肝脏等内脏健康牺牲为代价下,将各种毒素困在了各个部位部位。可惜的是并不是毒素要逃走,而是来了一个送不走的瘟神。此时不是半数致死量这么简单了,而是致病量,可代谢出去的量,可分解量等诸多剂量了。剂量决定毒性,似乎没那么简单。科学也不是技术工作者几次实验就可以判定的。科学发展的道路并非一片光明正确,也曾误入歧途。科学需要不断的推断假设,不断的否定过去错误,借鉴前人经验,审慎判断,才能带领人类走向未来。这么一说,似乎科学也需要哲学的批判。
那么科学工作者会主动接受哲学批判引导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著有《文明的轮回》,他告诉我们:西方科学方法论就是还原论法,西方科学的优势就是解决当下和局部问题,而在东方也有自成体系的科学,那就是以《道德经》为基础的科学观和理念,其优势就是解决长远和宏观问题。然而我们在引进西方科学的同时,却疏忽了东方已有的科学体系,在习惯远来的和尚,在自卑和自大左右摇摆的民族特色中,否定自我,却忘记传统的文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毒素再毒众人背,只管当下,哪管事后洪水滔天!这种态度下的科学工作,必将成为危险的之源。
延伸阅读: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与科技范式革命 ——从非生命世界到生命世界的科技范式革命
农药,成了对付自然界的利器,昆虫、微生物倒在了农药面前,却诞生了另一批更强大的,适应毒素环境的昆虫微生物。本来以为杀死邻居就好了,但是没想到引火烧身。搬来新的邻居填补了空缺,还发现新邻居还更加凶恶,更可悲的是下的药,自己不知不觉也中了毒,更加可悲的是人类迭代更新适应抵抗毒素的能力远不如我们的邻居,在毒药面前,邻居的后代们越来越美丽,我们却病入骨髓。这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科学!到底是什么?
交通大学的科学史学者江晓原教授对科学的劣迹研究很深刻,著有许多著作,他的《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就是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故事情节中告诫人类对科学要高度地警惕。
如果说,科学曾经被基督教控制,那么今天,科学已经被资本和寡头控制了,正因为如此,今天的生产方式引导了生活方式,如同石化企业引导人们使用塑料,精细化工引导人们使用洗涤剂一样,让人们便利的同时疏忽、无视它们的危害。这时的科学算是科学么?科学是工具、方法还是什么?
原来,科学是可以被这样利用的。至此,对于科学,我们的宣传与商业广告的区别,我们也许是和毛达博士一样,希望传递思想和整体的思辨,而和另一种则只是提供便利换取利益之间的区别吧。这算是哲学与科学的区别,还是什么呢?
期待读者在阅读毛达博士的文章后发表见解,我们共同思考!
关于净水科普馆
净水科普馆由N家NGO共同发起的自学习虚拟社区自媒体。其宗旨:上善若水,回归自然。我们的使命:传播水文明、水文化、水伦理、水足迹、水科技,用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观,践行生态的饮用水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生产,发展生态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