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用了不到 20 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瓶装水消费国。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是支撑其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净水科普馆》
中国只用了不到 20 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瓶装水消费国。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是支撑其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如今,瓶装水已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行列。中国在2013年的瓶装水消费量占全球的15%,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瓶装水消 费国。2012年,中国包装饮用水产量(瓶/桶装)达5563万吨,国内市场销售产值达830亿元。
对一个水资源并不充沛的国家而言,瓶装水的未来可能并非你所期望。小小一瓶瓶装水,其实影响深远。
可不知的瓶装水 8件事
1.水质:瓶装的,不一定就是更好的
人们往往假定瓶装水是干净、安全、健康的,广告传递给消费者的也是这样的信息。但并非所有瓶装水都是如此,不少瓶装水产品在监管部门的常规监测中失利。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进行的2015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407个饮料样品被查出质量问题,其中就有近400个为 包装饮用水(瓶/桶装)水产品。
不合格指标涉及细菌、霉 菌、余氯等。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2012年,湖南省曾在一次桶装水抽检中报告了60%的不合格率,而河南省则报告 了37.5% 瓶(桶)装水抽检不合格率。
2. 生产:监管缺位,消费者暴露于风险之中
瓶装水市场的急速发展也催生了仿制品。所谓“假水”,是指来自没有正规生产许可证和消毒条件的非法小作坊的桶装水。所用水源可能是非法开采的井水,也可能是未经进一步处理的自来水。
由于缺乏必要的水源保护和检测措施、消毒条件简陋或没有消毒,这些“假水”的水质无保障,健康风险亦无从评估。
3. 价格:瓶装水比自来水贵得多
以每人每天饮用2升水的饮水量估计,饮用桶装水,每人每年需至花费至少800元;瓶装水更贵,至少需要1500元。对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来说,饮用瓶装水的成本大概在每年2400元至4500。
如果选择高端矿泉水,如冰川水、火山泉,成本还要高出5至10倍,甚至更多。
4. 水效与能效:1瓶水 = 额外近3瓶水 + 近乎1/4瓶原油
在品牌宣传的干净、纯净、自然的瓶装水产品背后,是沉重的水足迹和碳足迹。虽然中外研究者的瓶装水足迹密度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有一点是再明白不过的了:瓶装水有着高昂的成本,这不仅体现在钱上。
5. 水耗:瓶装水消耗的水资源足以填满20多个西湖
2012年,中国包装饮用水产量为5563万立方米。以国际瓶装水协会的基准数据进行粗估,生产环节的耗水量达到 7300万立方米。如果使用太平洋研究所的水耗数据,那耗水量就要达到1.67亿立方米。
如果使用国家发改委设定的行业取水定额(即1.6-3.74立方米/吨),那么包装饮用水行业在生产环节的耗水量大约是8900万立方米至2.08亿立方米。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杭州西湖的库容不过1020万立方米。2012年,瓶装水生产所消耗的水资源最多可以填满20 多个西湖。
6. 能耗:瓶装水行业的能源消耗相当于三峡全年发电量
我们基于太平洋研究所的能耗研究对2012年中国瓶装水行业的能耗进行估算,在生产、运输、冷藏等全生命周期里, 该行业消耗了87至158太瓦时电力。这相当于三峡大坝在2012年全年发电量(98.1太瓦时)的88%至161%,或者是中国2012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3%至0.5%。
这与美国的情况相当:Gleick & Cooley 在其 2009年发布能耗研究中做了估算,2007年,美国瓶装水行业所消耗的能源仅占到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0.33%。
7.塑料与固废:瓶装水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相当于一整座金茂大厦
根据太平洋研究所的计算,每生产1吨瓶装水,大约消耗 28.8公斤塑料(主要指PET)。与之相近,吉林省发改委行业处的一位官员也透露说,每生产1吨660毫升装的瓶装水,平均需要耗费28.5公斤PET或PP塑料(仅为瓶身的塑 料消耗量,不包含外标与瓶盖)。
8. 水资源安全:瓶装水威胁地下水与冰川资源
地下水、冰川、河流和流域都已受到威胁。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瓶装水生产活动已经侵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 和国家森林公园20。在新疆,奢侈饮用水品牌“帕米尔”的则在慕士塔格峰取水(这是世界第二高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
延伸阅读
1对水质安全的恐惧将消费者推向瓶装水
水污染已遍布中国各地。据环保部,2014 年,全国36.9% 的地表水监测点低于地表水III类水标准,不宜作为饮用水源。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也显示,超过六成地下水监测点水质较差或极差,不宜人类接触。事实上,地下水水质在过去四年内持续恶化。
瓶装水自称提供了自来水之外的选项,中国消费者自然为之买单。过去5年里,中国瓶装水销售收入翻了一番。现在,瓶装水已经进入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2014 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称,在100座城市的 3 万居民中,仅有 59% 的城市居民仍直接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放弃饮用自来水的城镇居民,大多选择桶装水作为替代品,次之才是小区净化器和家用净化设备。
2蓝金!各领域企业鱼贯而入
蓬勃发展的瓶装水市场自然吸引了来自各行业的中外投资者的关注。雀巢、达能、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饮料品牌已在过去十余年内,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完成中国瓶装水行业布局。
崂山、农夫山泉、华润怡宝、恒大冰泉等本土瓶 装水品牌从零起步,如今正在加紧扩张生产线。
37000 亿投资用以改善水质、保障饮水安全
尽管中国饮 用水安全现状还不尽完美,但不可否认,中国政府所设立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已经展示其巨大决心。中国政府在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仅“十二五” 期间(2011- 2015),围绕保障饮水安全,各部委累计投入7000亿人民币。这之中包含预期投资规模达580亿元的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2和346.6 亿元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划。
不过,算上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水源保护的资金总量并不多。两项加起来,只占到总投资的13%左右。
4钱钱钱!假如中国瓶装水市场增长8.5倍
前述成熟经济体的情况已经表明,与其说瓶装水所装的是安全的饮水,不如说它提供了便利。
这样说来,即便中国在改善自来水水质上投以巨资,未来的情况仍可能是瓶装水市场的持续繁荣。
5总水耗将达近18亿立方米
中国能否承受市场增长8.5倍的代价?
为保护水资源,中国需要与时间作战。我们的研究显示,在瓶装水看似干净、安全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水足迹与能源足迹。
无论是塑料垃圾还是运输污染,都有违中国政府“向污染宣战”战略和削减碳排放的承诺。
6水资源短缺风险
要想认清中国瓶装水产地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我们应当首先对各省现有的水资源情况有基本认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银行定义的年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贫困线”,我们将之称作“干旱11省(”Dry 11)。
“干旱11省”都很缺水,其年人均可再生水资源量不足以填满半个奥运游泳池。
中国只用了不到 20 年时间,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瓶装水消费国。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是支撑其高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如今,瓶装水已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行列。中国在2013年的瓶装水消费量占全球的15%,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瓶装水消 费国。2012年,中国包装饮用水产量(瓶/桶装)达5563万吨,国内市场销售产值达830亿元。
对一个水资源并不充沛的国家而言,瓶装水的未来可能并非你所期望。小小一瓶瓶装水,其实影响深远。
可不知的瓶装水 8件事
1.水质:瓶装的,不一定就是更好的
人们往往假定瓶装水是干净、安全、健康的,广告传递给消费者的也是这样的信息。但并非所有瓶装水都是如此,不少瓶装水产品在监管部门的常规监测中失利。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进行的2015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407个饮料样品被查出质量问题,其中就有近400个为 包装饮用水(瓶/桶装)水产品。
不合格指标涉及细菌、霉 菌、余氯等。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2012年,湖南省曾在一次桶装水抽检中报告了60%的不合格率,而河南省则报告 了37.5% 瓶(桶)装水抽检不合格率。
2. 生产:监管缺位,消费者暴露于风险之中
瓶装水市场的急速发展也催生了仿制品。所谓“假水”,是指来自没有正规生产许可证和消毒条件的非法小作坊的桶装水。所用水源可能是非法开采的井水,也可能是未经进一步处理的自来水。
由于缺乏必要的水源保护和检测措施、消毒条件简陋或没有消毒,这些“假水”的水质无保障,健康风险亦无从评估。
3. 价格:瓶装水比自来水贵得多
以每人每天饮用2升水的饮水量估计,饮用桶装水,每人每年需至花费至少800元;瓶装水更贵,至少需要1500元。对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来说,饮用瓶装水的成本大概在每年2400元至4500。
如果选择高端矿泉水,如冰川水、火山泉,成本还要高出5至10倍,甚至更多。
4. 水效与能效:1瓶水 = 额外近3瓶水 + 近乎1/4瓶原油
在品牌宣传的干净、纯净、自然的瓶装水产品背后,是沉重的水足迹和碳足迹。虽然中外研究者的瓶装水足迹密度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有一点是再明白不过的了:瓶装水有着高昂的成本,这不仅体现在钱上。
5. 水耗:瓶装水消耗的水资源足以填满20多个西湖
2012年,中国包装饮用水产量为5563万立方米。以国际瓶装水协会的基准数据进行粗估,生产环节的耗水量达到 7300万立方米。如果使用太平洋研究所的水耗数据,那耗水量就要达到1.67亿立方米。
如果使用国家发改委设定的行业取水定额(即1.6-3.74立方米/吨),那么包装饮用水行业在生产环节的耗水量大约是8900万立方米至2.08亿立方米。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杭州西湖的库容不过1020万立方米。2012年,瓶装水生产所消耗的水资源最多可以填满20 多个西湖。
6. 能耗:瓶装水行业的能源消耗相当于三峡全年发电量
我们基于太平洋研究所的能耗研究对2012年中国瓶装水行业的能耗进行估算,在生产、运输、冷藏等全生命周期里, 该行业消耗了87至158太瓦时电力。这相当于三峡大坝在2012年全年发电量(98.1太瓦时)的88%至161%,或者是中国2012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3%至0.5%。
这与美国的情况相当:Gleick & Cooley 在其 2009年发布能耗研究中做了估算,2007年,美国瓶装水行业所消耗的能源仅占到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0.33%。
7.塑料与固废:瓶装水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相当于一整座金茂大厦
根据太平洋研究所的计算,每生产1吨瓶装水,大约消耗 28.8公斤塑料(主要指PET)。与之相近,吉林省发改委行业处的一位官员也透露说,每生产1吨660毫升装的瓶装水,平均需要耗费28.5公斤PET或PP塑料(仅为瓶身的塑 料消耗量,不包含外标与瓶盖)。
8. 水资源安全:瓶装水威胁地下水与冰川资源
地下水、冰川、河流和流域都已受到威胁。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瓶装水生产活动已经侵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 和国家森林公园20。在新疆,奢侈饮用水品牌“帕米尔”的则在慕士塔格峰取水(这是世界第二高峰,位于青藏高原北缘)。
延伸阅读
1对水质安全的恐惧将消费者推向瓶装水
水污染已遍布中国各地。据环保部,2014 年,全国36.9% 的地表水监测点低于地表水III类水标准,不宜作为饮用水源。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也显示,超过六成地下水监测点水质较差或极差,不宜人类接触。事实上,地下水水质在过去四年内持续恶化。
瓶装水自称提供了自来水之外的选项,中国消费者自然为之买单。过去5年里,中国瓶装水销售收入翻了一番。现在,瓶装水已经进入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2014 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称,在100座城市的 3 万居民中,仅有 59% 的城市居民仍直接饮用烧开的自来水。放弃饮用自来水的城镇居民,大多选择桶装水作为替代品,次之才是小区净化器和家用净化设备。
2蓝金!各领域企业鱼贯而入
蓬勃发展的瓶装水市场自然吸引了来自各行业的中外投资者的关注。雀巢、达能、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饮料品牌已在过去十余年内,通过独资或合资方式完成中国瓶装水行业布局。
崂山、农夫山泉、华润怡宝、恒大冰泉等本土瓶 装水品牌从零起步,如今正在加紧扩张生产线。
37000 亿投资用以改善水质、保障饮水安全
尽管中国饮 用水安全现状还不尽完美,但不可否认,中国政府所设立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已经展示其巨大决心。中国政府在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仅“十二五” 期间(2011- 2015),围绕保障饮水安全,各部委累计投入7000亿人民币。这之中包含预期投资规模达580亿元的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2和346.6 亿元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划。
不过,算上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水源保护的资金总量并不多。两项加起来,只占到总投资的13%左右。
4钱钱钱!假如中国瓶装水市场增长8.5倍
前述成熟经济体的情况已经表明,与其说瓶装水所装的是安全的饮水,不如说它提供了便利。
这样说来,即便中国在改善自来水水质上投以巨资,未来的情况仍可能是瓶装水市场的持续繁荣。
5总水耗将达近18亿立方米
中国能否承受市场增长8.5倍的代价?
为保护水资源,中国需要与时间作战。我们的研究显示,在瓶装水看似干净、安全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水足迹与能源足迹。
无论是塑料垃圾还是运输污染,都有违中国政府“向污染宣战”战略和削减碳排放的承诺。
6水资源短缺风险
要想认清中国瓶装水产地的水资源短缺状况,我们应当首先对各省现有的水资源情况有基本认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有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银行定义的年人均1000立方米的“水资源贫困线”,我们将之称作“干旱11省(”Dry 11)。
“干旱11省”都很缺水,其年人均可再生水资源量不足以填满半个奥运游泳池。
关于净水科普馆
净水科普馆由N家NGO共同发起的自学习虚拟社区自媒体。其宗旨:上善若水,回归自然。我们的使命:传播水文明、水文化、水伦理、水足迹、水科技,用生态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科学观,践行生态的饮用水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生产,发展生态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