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CIO这一概念,即将通过行政命令正式“落地中国”的时候,人们不仅要关注这顶“舶来的乌纱”悄悄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现状如何?他们过得还好吗?
“舶来品”的中国式落地
当CIO这一概念,即将通过行政命令正式“落地中国”的时候,人们不仅要关注这顶“舶来的乌纱”悄悄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现状如何?他们过得还好吗?
22007年2月,当人们还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气氛之时,一份《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由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资委联合向159家中央企业下发。
这份文件,旨在解决目前中央企业信息化程度与企业做强做大、具备国际竞争力要求差距较大的矛盾。
《意见》要求,到2010年中央企业信息化要基本实现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此外还明确指出:“有条件的中央企业须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并加强对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考核,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考核体系。”
当CIO这一概念,即将通过行政命令正式“落地中国”的时候,人们不仅要关注这顶“舶来的乌纱”在悄悄进入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现状如何?他们过得还好吗?
图01
图02
图03
“舶来品”的中国式落地
当CIO被翻译成“首席信息官”的时候,这顶乌纱的舶来品意味更为浓重。CIO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为了管理信息资源,设立该职务。随后这一职位在大型公司纷纷得以设立。
美国《CIO》杂志对CIO做出了这样的定义:“CIO是负责一个公司信息技术和系统领域的高级官员,他们通过指导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支持公司的目标。他们具备技术和业务过程两方面的知识,具有多功能的概念,常常是将组织的技术调配战略与业务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最佳人选。”
当信息化建设伴随改革步伐一同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职责之时,信息中心主任、信息总监、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副总经理、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技术总监、IT经理等称谓掩盖了中国CIO的真实身份。
在我刊读者俱乐部2007年2月~3月间进行的“CIO角色调查”当中,311份调查结果为我们展示了中国CIO的一个真实的侧面。
只有12.8%的人被称为“CIO/CTO”,而46.6%的人仍被称呼为“主任/主管”(如图1)。
在“是否最高信息化负责人”的问题中,67%的人回答“是”(如图2)。在“向谁汇报工作”的问题中(如图3),选择“向首席执行官”的有52%,选择“向公司总监”的有37.5%。
“向谁汇报工作”直接说明CIO在公司里面的地位。与国外CIO多享有“副总”级头衔,可以享有企业决策与战略的部分发言权相比,中国的CIO还多处于部门责任人的角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