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的曝光与分区曝光法的应用

互联网 | 编辑: 2005-05-19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亚当斯将曝光区分为11个等级,从0区曝光到X区曝光。他将反射率为18%的中灰影调板定为“影调值V”,把直接获得“影调值V”的曝光称为“V区曝光”,拍摄到底片的密度名为“密度值V”,从“密度值V”使用正常反差相纸获得的影调就是“影调值V”。

曝光与分区曝光法的应用4

在“分区曝光法”诞生的年代,机内测光系统并不完善,人们只能拿着手持测光表进行测光,主要包括入射式、反射式和点式。当时的测光方法主要是中灰值测光法、高低值平均测光法。“分区曝光法”中的测光方法,即“分区测光法”能够让人们更有效的运用测光表所获取的数据;同时,在不能使用测光表的情况下,可以帮助人们运用经验估算出较为准确的曝光。

随着机内测光系统越来越完善,测光表的“智商”也越来越高。笔者使用的数码相机带有“评估式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和“点测光”三种TTL测光模式。图三中的照片是使用“评估式测光”获取的曝光组合。所谓“评估式测光”是指:相机将图像分为多个区域分别进行测光,然后通过特定的算法评估复合的光线条件,如主体的位置、亮度、直接光源以及背光,最后算出曝光值、调整曝光参数的设定。也就是说,在主体不是被强烈的背光包围的情况下,我们通过“评估式测光”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较为准确的曝光值,可以部分替代“分区测光法”。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对于整张照片来讲,是不是“V区曝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照片中哪一部分的影调“落”(或“置”)于V区,那么照片中的这一部分所对应的曝光就是“V区曝光”了。

文章写到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因为我们的实验有了一个结果、得到了一条曲线并且运用我们现有的知识解释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下面该做什么了?我们要把这条曲线运用到实际拍摄中,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曝光,并运用“分区曝光法”的原理,在电子暗房中对影调采用局部“压缩”或“扩张”的处理,以提升影像的质量。

再看看图二中的三张照片。照片a,玫瑰曝光不足,百合花细节表现良好;照片b,玫瑰曝光准确,百合曝光稍过;照片c,不用说,一看就知道曝光过度,虽然玫瑰色彩鲜艳,但与实际相比仍显明亮。

有些朋友也许会说:“为了艺术的目的,我就需要玫瑰鲜艳无比,与真实情况相比不是毫无意义了吗?”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一种方法,用在日后的拍摄中,以提高影像质量。既然是研究,就要有标准,有可以参照的对象,这样结果才有价值。而我们进行研究的参照物正是实际场景中的光线、色彩、亮度、形状等等。脱离了这些东西,我们就没了参照。所以,我选择了实际场景。”

回到正题。图二中的三张照片没有一个准确曝光。照片c可以扔进废纸篓了,我们要得到照片a中的百合和照片b中的玫瑰,怎么办?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