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页
AMD将会出现长达12个月的市场真空,这对于AMD无疑是雪上加霜,甚至是致命的。但之前4核的教训对于AMD可谓深刻,所以AMD即使冒着自己产品处于市场真空的危险,也不敢再碰4核处理器,哪怕是简单的,曾经为AMD所不齿的“粘合”。其实当时在AMD的四核出现问题的时候,AMD推出3核处理器(推出时也存在着致命Bug)也是其弥补4核失误的最好的证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MD的“真四核”从根本上就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理念的重大缺陷。如果一个产品从设计理念上就存有缺陷或者不可行的话,那勉强推出的产品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再看AMD变更后的计划在2010年发布的12核和6核处理器。从AMD实现的方法看,6核是两个3核的“粘合”;12核是两个6核的“粘合”。在这里AMD再次否定自己的所谓“真核”的说法,采用了与最初英特尔相同的“粘合”的方法。换言之,经过了“真假四核”之争后,AMD用自己的行动也否定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因为同样按照AMD当初多核的理念,应该是独立的6个核或独立的12核才对。虽然AMD的解释是为了降低成本,但笔者仍然坚持认为,AMD是为了掩盖其在多核处理器设计理念上出现的重大失误和偏差。在这里笔者不得不又怀疑AMD在掩盖其失误的同时,又在开始新的混淆市场的行为—那就是核数高于一切。
但笔者清晰地记得,在英特尔率先发布自己的4核处理器之后,AMD曾称核数的多少并不重要,那怎么到了今天,却又在核数上做文章呢?无非是在告诉市场和用户,AMD在核数上又领先了,但实际情况会是如何呢?按照阿姆达尔定律,只要有单线程的应用存在,即使是再多的核数,其最终的速度也就提升70%。除非是有全并行的应用程序的支持或者通过采用新的制造工艺和改进架构的方法,来提高处理器的效率。但在这些方面,英特尔凭借着自己在产业链的影响和自己的Tick-Tock模式,在制造工艺不断演进的同时,架构也在不断地更新。更重要的是,英特尔除了自己针对多核应用,进行软件的开发外,还致力于与诸多软件开发商的合作(提供资金、技术等的支持)来让多核发挥更大的效能。所以笔者认为,如果没有英特尔,即使是届时AMD发布了12核,那也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相比之下,英特尔仍在按部就班地按照其Tick-Tock模式发展自己的多核处理器平台。而且还针对目前仍有部分应用是基于单线程应用的现实,在发展多核的同时,也强调多核处理器针对单线程应用的优化,一切都是按照市场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来达到自己的发展战略与市场真实需求的平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近日AMD改变后的产品路线图的背后是对其多核处理器设计理念的否定,是对于当前和未来用户需求缺乏了解的仅仅是为了向业内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表征行为。由此看来,AMD在继“真假四核”的闹剧之后,又在走向一场危险的“核”战游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