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级 奥林巴斯E-500数码单反评测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5-10-19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即使不看任何参数,我们也能很清晰的发现E-500与前作在设计上的巨大差异。相比E-300,由于重新采用了传统的五棱镜光路设计,因此E-500的造型又趋向“正统”,收窄与提高的机身在外观效果上比前作有了很大改善。

E系统的新希望

OLYMPUS公司的E系统相机一直是数码单反行业内的一个异类。相比其他几家老牌光学企业,OLYMPUS并没有走把老单反相机重新数码化的DSLR开发之路,而是多少带些破釜沉舟意味的开发了全新4/3架构的E系统。这个建立在全新4/3规格感光元件(相当于传统135胶片的1/4大小)新架构与135架构相比显然在画幅有着根本上的差异,这也引起了与之配套的镜头规格变化。使用E系统(以及整个未来4/3规格)架构的用户没有办法直接沿用以往135时代的各款镜头,他们必须采用符合新架构标准的新镜头群,同时他们也必须适应小相场新架构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比如背景虚化问题,比如镜头尺寸问题,比如与135幅面相机的焦距转换问题等等。

E系统(同时也是整个4/3架构)的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是E-1。这是一款很有特色的产品,它拥有非常专业的全金属防水机身设计,具备非常良好的操控性以及优异的成像质量。同时,这款产品受发布时间的限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目前已经不太够专业使用的500万象素,最高12张的连拍限制,相对较低的启动速度等等。此外,在E-1发布时,OLYMPUS方面推出的为之配套的ZUIKO DIGITAL镜头品种与品质也比较有限,加上并不便宜的售价,E-1从发布到今天一直属于那种“叫好但不叫座”的机型。

让广大摄影爱好者真正接触并了解E系统的则是E系统的第二款单反机型——廉价的E-300。让人惊异的是,E-300相比E-1在“个性”方面又大进了一步,那抛弃传统五棱镜的横向反光镜设计实在是太过另类。尽管这种设计曾经出现在OLY的一些老式型号上,但我们依然无法想象为什么要在一款新数码单反上采用这样古怪的光路设计。尽管造型古怪,而且相对E-1在机身性能上又有所缩水,但由于E-300套装定价非常低廉,因此这款“最便宜的数码单反”还是在瞬间风靡大江南北,同时也让OLYMPUS在入门级别DSLR市场争夺中抢得了一大块市场分额。

今天,在E-300上市一周年后,全新的OLYMPUS E-500相机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10月18日,OLYMPUS公司在北京正式举行了E-500数码单反相机的国内发布会,而我站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IT专业媒体,已经于第一时间得到了E-500测试样机的试用机会。按照我们与OLYMPUS中国公司的保密协议,我们只有在发布会后才能向大家公布我们试用E-500的相关情况。

这次我们手头的这台测试用E-500相机为工程样机,除了相机本体以及14-45套头、电池外没有其他任何配件。此外,OLYMPUS还为我们提供了刚刚送到OLY中国公司总部的90-250MM F2.8长焦镜头以及另外一台供对比用的E-300机身。

与前作E300的外观对比

即使不看任何参数,我们也能很清晰的发现E-500与前作在设计上的巨大差异。相比E-300,由于重新采用了传统的五棱镜光路设计,因此E-500的造型又趋向“正统”,收窄与提高的机身在外观效果上比前作有了很大改善。看DPRIVEW对OLY设计师的采访,对方宣称E-300的外观是为了体现某种“前卫”与“复古”的融合,但后来在听取了广大消费者的意见后发现大家还是更能接受比较“正统”的五棱镜设计,因此E-500最终造型还是回到了E-1的道路上。

两款相机在机背按键与布局方面的差异也很大,很多按键的位置随着机身高度与宽度的变换而有所调整。我们可以发现E-500的按键布局在有些地方回复了OLYMPUS系列数码相机的一贯特色,比如方向键中间的“OK”键;而有的地方则相对E-300以及其他老OLY相机有所改革,比如把回放与MENU键安置在LCD左侧等等。

在显示方面两款相机的差异是巨大的:采用新2.5英寸21万象素LCD屏幕,并不仅仅为了解决“面子”上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这块新的大屏幕将会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给用户带来更多乐趣与便利,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中谈到。光学取景器的面积较E-300略小(实际几乎是所有DSLR产品中最小的),但亮度和显示效果似乎比前作更好一点。原先E-300取景器里那个看来很“简陋”的对焦指示红斑也终于被更加美观精准的液晶红点所取代。

在机顶部分,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个位于取景器正上方的内闪(难道这不是很合理的要求吗?),而机身的宽度以及按键布局也终于显得协调起来。我们在这里赞扬E-500的正统机身设计并非是说前作E-300在操作性或者把持手感上真有多少令人不适的地方,只是在用了这么多年各品牌大同小异的各类单反后,我们还是更能接受E-500的造型与比例罢了。

两款相机在厚度方面的差异不大,E-500只比前作后了大约2毫米,因此如果用单手把持这两款相机时,手柄部分的感觉应该是差不多的。从重量方面来看,全塑料机身的E-500比带有部分金属件的前作轻了大约150克左右。这个差距实际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实际操作手感。从传统角度来看,当然是使用越多金属部件的机身越高档也越专业,但对于一款定位不高且很大程度上会进入家庭消费或者摄影入门市场的廉价DSLR来说,机身金属部件的多少似乎并不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事情。尤其是在这个数码相机机身迅速贬值,差不多每两年就要更新换代一次的时代,采用塑料机身的E-500相比E-300/E-1似乎拥有更好的便携性,也更适合初级用户使用。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

我们再来看一些E-500的细节部分。从工艺方面来看,E-500的外观工艺水平的确是满一般的(相对E-1以及带有不少金属部件的E-300而言),如果一定要在几款入门低价DSLR产品中排个名次的话,本机工艺水平大约与柯美的A-5D相当,优于老CANON 300D而弱于NIKON D70系列。由于采用了全塑料机身,E-500拿在手中还是显得有些“飘”,即使配上了14-45套头我们依然觉得这款相机非常轻巧。当然,这种感觉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那些并没有接触过中端以上DSLR产品的普通消费DC用户或者MM们来说,这款相机的重量还是相当适宜的。必须提出的是,我们认为E-500在机身把持舒适度方面做的非常好,在任何情况下,绝大多数的E-500用户(无论是手大的男性用户还是小手MM)都能牢固的握住E-500机身而没有任何不妥当的感觉。

本机的内闪依然可以弹的很高,甚至高的有些异乎寻常。更高的内闪位置能够更有效的防止红眼现象的出现以及避免在采用长焦镜头时内闪灯光被镜身所遮蔽的情况出现,这一点我们已经在以往谈到过多次,这里就不再重复。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款定位低端的入门单反,选购E-500的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不会再去另外选购专业的外闪设备,因此E-500的这种高位内闪设计无疑是值得赞许的。此外,由于本机机身正面没有对焦辅助灯,因此该闪光灯也将会学习CANON系列产品通过发出一阵频闪光线来辅助相机准确对焦。

这是本机的反光板与CCD部件的特写,如此小的感光元件与反光板设备是造成取景器比较小的直接原因,但同样的小相场也让E系统所配套的品质优异,形体紧凑,光圈极大的ZD系列镜头成为可能。和其他E系统相机一样,本机在CCD周围也带有超声波除尘系统,该系统能有效防止4/3感光元件沾染上灰尘而影响最终成像质量。这个部件既然已经在E-1和E-300上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也没有理由不在E-500上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机顶的模式拨盘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代表入门机种的场景模式选项,对于大多数并不了解或数量掌握光圈/快门组合特性以及对焦点,测光方式的入门用户来说,这样的常用场景模式无疑会给他们的拍摄带来极大的方便。事实上,即使对专业用户来说,由于往往会遇到各类不同的拍摄场景与要求,因此能够灵活应用这些场景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很多对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往往很瞧不起或从来不用这些场景模式而宁可自己在菜单或者拨盘上进行调整,但实际上这些步骤与参数很可能已经被集合在厂商设定的场景模式中了,因此建议这些用户也不妨用一下这些看来很“菜鸟”的模式,说不定就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哟!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二

机身侧面的插孔没有太多好说的,USB2。0接口的应用本来就在我们预料之中。对于一款8百万象素的数码单反来说,为它配备一张1G甚至更大容量的CF卡几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实在很难想象256MB或以下容量的存储卡在DSLR时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而USB2。0接口则可以让用户更快的完成从DC到PC的数据传输。

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E-500与它的前作以及其他品牌同级别产品一样采用了单LCD屏幕设计。这也就是说,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机背上的这块大屏来了解/调整机身各种参数。 这种设计尽管节约了机身成本,不过可能会带来电力方面的问题。我们建议用户能经常使用屏幕最下方的INFO键来关闭/打开屏幕参数显示。由于我们试用这台E-500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并不了解在日常拍摄情况下,一节E-500所用锂电池(BLM-1)能支持多少张数码照片的拍摄,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连续拍摄500张照片(包括照片回放和频繁的参数调整)应该决不成问题。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仔细的观察下E-500的机背按键分布,除了那个闪光灯弹出键位置有些不太习惯外,其他按键分布位置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无论是其他DSLR用户还是OLY相机的FANS都能很快上手E-500。

我们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有关E-500的存储仓。本机开始支持XD卡作为存储设备而不仅仅只有CF卡一种(很难想象会有谁在买E-500新机时会去买XD卡而非CF)。由于改进了存储部件的写入速度以及缓存机构,本机终于可以打破前代机种对于连拍张数的限制,在常规的HQ精度1/8压缩比画质下,本机能实现2.5 fps的无限连拍。不过,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有谁真正在实际使用中进行过长时间的无限连拍,但至少相对E-1与E-300,本机在连拍性能方面的提升是非常显著的,这也将对我们后面的实拍过程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新长焦旗舰镜头的搭配

在本次送到的设备中,最引人注目的其实还是这枝90-250毫米F2.8变焦镜头。

按照官方的资料介绍:

“ZUIKO DIGITAL ED–90-250mm 为远摄变焦镜头,恒定光圈,满足快速拍摄需求的摄影师,如运动、自然风光、其它类型等。

主要特点:

  焦距:90-250mm (35mm折算180-500mm) ,2.8x变焦远摄镜头,防尘防水设计。
  镜片:3枚ED玻璃,使色差问题最小化。
  光圈:f2.8
  最近对焦:2.5m
  体积尺寸:124 x 276mm
  重量:3,270g (含三角架底座) ”

每个见到这个镜头的朋友都会惊呼,实在是好大啊!拿在手中不过三分钟,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抱怨这个镜头加相机的组合实在太重(5公斤),事实上这样的镜头产品如果没有一支稳固的脚架的话的确很难操作。本镜头上的三脚架接环并不能拆卸下来,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赶快去为ZUIKO DIGITAL ED–90-250mm配备脚架。

作为一款OLYMPUS的银圈镜头,本机拥有O记镜头的最佳制造工艺,全金属三防镜身。该镜头采用17片12组结构,最近对焦距离为2。5米。光圈为F2。8,最小光圈可以达到F22。按照O记的转换因子,我们可以设想一支180-500MM的超望远镜头却拥有全程2。8超大光圈,这样的规格的确是相当惊人。

和我们以往介绍过的ZD长焦镜头一样,为了提高对焦速度,本镜头也提供了不同焦段的对焦区域。为了测试这支镜头与E-500的组合,我们把它们带去了上海国际赛车场拍摄F-1方程式赛车比赛,而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这种分段式的对焦区域控制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镜头设置在8米到无限远的焦段以保证快速抓拍飞驰的赛车,而在集中拍摄看台上的观众时,我们把焦距设置在2。5到无限远位置上。

本镜头口径达到了惊人的105毫米,这样大的口径无论是配备什么样的前置滤镜片都会是天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镜头也可以安装后置各类滤镜片。

这是将E-500机身安装在ZUIKO DIGITAL ED–90-250mm镜头上的英姿。千万要提醒注意入门用户注意,在安装上类似重型镜头后,由于镜头机身重心完全移动到镜头上,因此绝对不能向平常那样把握机身而让镜头悬空着。尽管E-500的镜头接圈为金属材质,但如此沉重的镜头将会很快折断镜头卡口。

菜单功能介绍

我们来看一下E-1的菜单设计。

在开机以后,系统默认会执行一次超声波的除尘功能。这时,在LCD画面上会出现如左下图的DUST REDUCTION标记表明超声波正在工作,一秒多后就会进入如右下的系统标准显示界面。该界面目前有蓝色和绿色两种配色方案,目前显示的为绿色方案。

我们可以看到,在上面的菜单图片中已经清晰的标明了目前机身的各种主要参数,但如果用户想要进行更细致调整的话,按下INFO键我们可以切换到一个更为详细的界面(左下)。我们可以直接根据这张界面利用四方向按键与滚轮的组合快速调整你所需要的参数。同时,四方向键本身也各自具备响应的调整功能,调整方式如右下图显示。

在按下MENU键后,我们会进入E系统用户熟悉的设置菜单。我们可以对机身的各种性能进入更深入的调整比如色彩模式,画面锐利度,图片压缩精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500定位低端,但通过这些菜单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本机的各类拍摄功能非常齐全。包括点测、色彩域控制,色调,多级ISO控制甚至反光板预升等功能都一应俱全。这样的机身性能不但能很好满足入门者的拍摄需要,即使对有一定拍摄能力,对摄影器材有比较深入了解的高级爱好者也具备很大吸引力。

以下是E-500的回放画面以及删除界面。我们发现本机的回放画面功能强劲,不但能回放三色分离的曝光直方图,同时也能对画面中的曝光不足或者过曝部分进行动态的显示。在菜单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快速删除”选项。在打开该模式后(默认为关闭),用户只要在回放某一张照片时按下LCD旁边的“删除”键,相机将会不做任何提示的立即删除目前显示的照片。这对能够熟练操作E-500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设计。我们后来在对F-1赛车的实际拍摄中,由于拍摄条件限制,成功率不高,这种快速删除照片的操作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得益于本机LCD的大面积和高象素,我们可以采用多画面的方式快速浏览和寻找已经拍摄过的照片。E-500能够提供最高同屏幕显示25张照片以及加带拍摄日历功能的同屏显示模式,这也是在我们以往同级产品中所不曾见到的。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一

实际上我们使用E-500的时间相当有限,好在我们有三天去F-1赛场拍摄的机会,正好用来实验镜头与E-500的组合。叫人沮丧的是今年上赛场对安保工作管理的非常严格,因此无论是三脚架还是独脚架都一律不许带入赛场,这种规定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不得不手持这5公斤重的一机一镜进行拍摄。。。这三天拍摄下来实在是对锻炼铁手功大有裨益。

对关注E-500的用户来说,对该产品画质的最大疑问是对其在高感光度下的表现。我们不得不说,前作E-300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是比较弱的,尤其是在ISO400以及更高感光度下画面颗粒感、杂色都比其他品牌的同级产品要明显,纯净度控制的不够好。那么新E-500是否会在这方面较以往产品有所改善呢?

下面是我们分别采用E-300与E-500机身在上赛场同一场景拍摄的不同ISO对比照片,下面图片中左测为E-300,右侧为E-500。

左:E-300     右:E-500

ISO100

ISO200

应该说,在ISO100与200这样的中低感光度下,单从画面纯净度方面来说,两款相机的画面品质还是比较近似的。两款相机都能保持住良好的画面纯净度以及细节还原,照片上基本没有颗粒与杂色干扰。需要指出的是,虽然E-500还另外拥有几挡非百数的ISO感光度(如160、250等),但我们在这里只考虑两款相机都共同拥有的感光度进行对比。

ISO400

ISO800

对比ISO400与800的画面,我们可以说本机在画面颗粒感方面相对E-300的改进并不明显。在这种感光度下,这两款产品都有比较明显的画面颗粒感出现,整体画面有些“粗”,细节也有一定的损失。但是,仔细对比画面中的大面积单色块部分(如天空、衣物)就能发现,E-500画面尽管同样有颗粒,但在色彩纯净度方面控制的要比前作出色,画面中的红绿杂色现象明显要比E-300少。观察画面中的暗部则更能发现这两款相机之间的差异,同样的暗色衣物上,E-500画面虽然产生颗粒,但并没有显眼的杂色块浮动,黑灰色依然比较纯;而在同一场景上,E-300的杂色造成黑色衣物显得有些“班驳”。

ISO1600

我们不认为这两款产品的ISO1600画面还有多少实用价值,尽管E-500还能PUSH到更高的ISO3200感度,但这样超高的感光度对于4/3规格的感光元件来说的确是太勉强了。对比这样高感光度的画质并没有意义,两者的表现都没有什么好夸耀的。

ISO100/400对比

我们最后还有两张在同一场景下使用E-500的ISO100与400的感光度进行拍摄的样张。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二

我们这次去上赛场拍摄F-1时,在场地上遇到了好几位使用OLYMPUS系列单反产品的摄影爱好者。他们使用的ZD镜头里除了我们已经很熟悉的40-150、50-200以外,还有刚刚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35-100MM F2镜头。这支拥有惊人大光圈的变焦镜头尽管在形体上要比我们手中的90-250MM略为小巧一些,但也比其他品牌的各款70-200MM镜头更大更沉重。我们有时候真的很疑惑,为什么4/3规格的小相场相机所用的镜头居然会比135幅面用镜头做的更大更沉重呢?恐怕唯一的解释就是OLYMPUS在打造这几支镜头的确是下的了大血本,非要让这几支镜头成为名副其实的“神镜”吧!

细心的朋友或许已经注意到下面这张照片中另外还有一部SONY的数码相机产品,它就是即将在国内正式发布的新消费旗舰R1。我们将在今后适当的时候发布对这款相机的相关报道,请各位PCHOME网友稍待。

尽管没有三脚架(独脚架)的支撑,但好在F-1比赛的几天天气情况还算不错,我们靠手持也依然能获得比较清晰的赛车照片。拥有良好连拍性能的E-500搭配90-250MM镜头的确是拍摄F-1比赛的利器。这支大镜头尽管并没有配备超声波马达,但其对焦速度和精度都非常令人赞叹,而且对焦动作时马达也相当安静。

下面的四张赛车照片就是采用移动镜头追拍的方式拍摄到的。前两张照片采用了相机的默认色彩设置,加上第一天练习赛时天气略显阴沉,因此画面色彩显得有些不够艳丽。后两张照片则是在第二天排位赛拍摄,由于在相机内对色彩与画面锐度做了一定提升,加之天气转晴,因此画面色彩与对比度表现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对比两张法拉力赛车的照片,这种区别显得格外明显。

在优秀镜头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发现E-500相机所表现出的800万象素画面相当细腻动人,尤其是画面中明暗部中的细节保留的相当充分,层次感也非常强烈。观察下面几张F-1观众的照片,我们可以从画面中人物毛发,衣物的细节感受到这一点。如果说E-300相比E-1在画面细节与锐度方面都有一定减弱的话,那么E-500的画面风格应该可以看做与E-1一脉相承——只是分辨率又有了提高。

我们同时也发现,在默认白平衡以及晴天白平衡下,E-500表现出来的画面整体色彩有些偏暖,这似乎是整个E系统一向的传统。由于我们手上的E-500依然是工程样机,我们不清楚未来正式上市的E-500是否依然会有这样的偏暖的色调。但从以往使用E系统相机的经验来看,发生改变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为了验证90-250MM镜头更适合中大场地体育摄影需求的说法,我们也去了徐家汇八万人体育场的足球练习场做了一次简短的试拍。对于这样的镜头来说,抓拍足球或者轮滑运动场景还是相当轻松的工作。我们这里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样张可供网友参考。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三

除了使用90-250MM长焦镜头外,我们也使用了当初随着E-300进行套装发售的14-45MM套装镜头拍摄了一些广角照片。这枚镜头作为套装镜头,无论从工艺品质还是最终成像质量与各款银圈镜头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当然在价格上也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即使是这样一款最为廉价的ZD镜头,OLYMPUS也为它带上了全金属的接环,这种做法与其他品牌同级镜头相比的确显得非常厚道。

很可惜我们还没有能得到未来可能将与E-500组成套装的17.5MM镜头,但我们目前也不太清楚该镜头是否真的会在中国市场上与E-500组成套装销售。对我们来说,我们还是宁愿选择14-45MM毫米的老镜头作为套装镜头搭配E-500,毕竟大部分DSLR用户还是会对广角的风光摄影产生浓厚兴趣的。

下面展示的就是我们采用老套装镜头拍摄的E-500样片。在把光圈收缩到足够小以后,我们认为该套头的品质其实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尤其是观察建筑物(如八万人体育场)的墙面细节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际表现尤其是在细节还原和画面锐利度方面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

想要观看更多E-500样张,请访问本站产品样张库,地址是:

http://product.pchome.net/pro2005/pro_sample_pic.php?product_id=28315&page=1

对于E500的初步总结

总体来看,E-500相对E-300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从机身角度来看,重新回归的正统的五棱镜结构光路使得E-500机身比前作看起来更为“顺眼”,这样的造型也更加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从机身性能来看,超大的高品质LCD屏幕、改进的对焦点指示,强劲的连拍性能以及双卡槽,USB2。0等设计也使得用户的操作更加灵活与舒适;从画面品质方面来看,本机在对中高感光度下的杂色抑制明显优于E-300,这使得本机在ISO400下拍摄的画面有了很好的可用性,同时画面的整体细节以及层次表现也较E-300更接近老旗舰E-1的水平。

整体来看,E-500无论在操作性能,机身水平还是实际画面品质上都表现的相当出色,不但明显优于自己品牌的前代产品E-300,同时与其他品牌所推出的几款同级别新品相比也毫不逊色。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OLYMPUS中国公司会给E-500(套装)制定什么样的销售价格。但按照我们的预计,本机的实际上市价格应该仅比现在市场上的E-300套装略高一点甚至持平。如果真能达到这样价格的话,加上目前OLYMPUS新推出多款新ZD镜头能顺利跟进的话,那么本机很可能会继续延续由E-300掀起的4/3规格热潮,成为OLYMPUS 2005下半年到2006年第一季度前后销售方面最为成功的产品。

E-500的出现让喜爱O记相机的朋友看到了OLYMPUS E系统以及4/3规格的新希望,但我们相信大家会更加期待OLYMPUS的新数码单反旗舰产品(E-3?)。这款在谣传中拥有千万象素,超高画质,超级强悍机身防震的新旗舰一旦出现,再配合传说中松下公司的首款DSLR机身发布,我们是否可以推断,在苦捱了多年以后4/3系统终于将要迎来它的首个春天?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