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级 奥林巴斯E-500数码单反评测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5-10-19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即使不看任何参数,我们也能很清晰的发现E-500与前作在设计上的巨大差异。相比E-300,由于重新采用了传统的五棱镜光路设计,因此E-500的造型又趋向“正统”,收窄与提高的机身在外观效果上比前作有了很大改善。

E系统的新希望

OLYMPUS公司的E系统相机一直是数码单反行业内的一个异类。相比其他几家老牌光学企业,OLYMPUS并没有走把老单反相机重新数码化的DSLR开发之路,而是多少带些破釜沉舟意味的开发了全新4/3架构的E系统。这个建立在全新4/3规格感光元件(相当于传统135胶片的1/4大小)新架构与135架构相比显然在画幅有着根本上的差异,这也引起了与之配套的镜头规格变化。使用E系统(以及整个未来4/3规格)架构的用户没有办法直接沿用以往135时代的各款镜头,他们必须采用符合新架构标准的新镜头群,同时他们也必须适应小相场新架构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比如背景虚化问题,比如镜头尺寸问题,比如与135幅面相机的焦距转换问题等等。

E系统(同时也是整个4/3架构)的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是E-1。这是一款很有特色的产品,它拥有非常专业的全金属防水机身设计,具备非常良好的操控性以及优异的成像质量。同时,这款产品受发布时间的限制也存在一些局限,如目前已经不太够专业使用的500万象素,最高12张的连拍限制,相对较低的启动速度等等。此外,在E-1发布时,OLYMPUS方面推出的为之配套的ZUIKO DIGITAL镜头品种与品质也比较有限,加上并不便宜的售价,E-1从发布到今天一直属于那种“叫好但不叫座”的机型。

让广大摄影爱好者真正接触并了解E系统的则是E系统的第二款单反机型——廉价的E-300。让人惊异的是,E-300相比E-1在“个性”方面又大进了一步,那抛弃传统五棱镜的横向反光镜设计实在是太过另类。尽管这种设计曾经出现在OLY的一些老式型号上,但我们依然无法想象为什么要在一款新数码单反上采用这样古怪的光路设计。尽管造型古怪,而且相对E-1在机身性能上又有所缩水,但由于E-300套装定价非常低廉,因此这款“最便宜的数码单反”还是在瞬间风靡大江南北,同时也让OLYMPUS在入门级别DSLR市场争夺中抢得了一大块市场分额。

今天,在E-300上市一周年后,全新的OLYMPUS E-500相机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10月18日,OLYMPUS公司在北京正式举行了E-500数码单反相机的国内发布会,而我站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IT专业媒体,已经于第一时间得到了E-500测试样机的试用机会。按照我们与OLYMPUS中国公司的保密协议,我们只有在发布会后才能向大家公布我们试用E-500的相关情况。

这次我们手头的这台测试用E-500相机为工程样机,除了相机本体以及14-45套头、电池外没有其他任何配件。此外,OLYMPUS还为我们提供了刚刚送到OLY中国公司总部的90-250MM F2.8长焦镜头以及另外一台供对比用的E-300机身。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10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