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只有Core 2 Extreme(酷睿2至尊版四核) QX9650这一个型号,到Core 2 Quad(酷睿2 四核) Q9000,和Core 2 Duo(酷睿2 双核) E8000两两大系列就位,短短半年时间,Intel先进的45纳米(nm)nm High-K制造工艺已经在150美元以上的桌面级微处理器市场遍地开花,随后问世的Core 2 Duo(酷睿2双核) E7000系列更是一举将这一先进技术推向100美元至150美元的主流市场并迅速获得各方认可。伴随着45nm产品出货量逐步赶超旧有65nm产品,我们也终于有机会在100美元以下的主流入门市场中一览亲45nm High-K技术的芳泽,奔腾双核E5200微处理器应运而生,这也预示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能够享受到45nm High-K这一业界领先技术所带来的优越性。
相信若不是因为“奔腾双核”的名号,定会有不少用户将E5000系列误认为是旧有Core 2 Duo E4000系列的继任者,不过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毕竟Core 2 Duo E4000系列早已经被Core 2 Duo E7000系列所取代,而E5000系列真正的取代对象无疑应该是在国内市场上大获成功的奔腾双核E2000系列,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奔腾双核E5000系列在规格参数上的提升足可以同旧有Core 2 Duo E4000系列比肩。相同的前端总线频率和二级缓存容量,更快的运作时钟频率,当然还有诱人的45nm制程工艺和High-K材料等等……奔腾双核E5000系列似乎就是专为高性能价格比而生的微处理器产品。
虽然奔腾双核E5000系列的前端总线频率仍为与奔腾双核E2000系列一致的800MHz,即200MHz物理外频,但是更快的运作时钟频率、倍增的二级缓存容量以及改良后的微处理器架构,均帮助奔腾双核E5000系列在性能上全面轻松超越其前辈奔腾双核E2000系列,即便是售价更高的三核心微处理器在其身上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功耗方面,奔腾双核E5000系列更是优势尽显,领先一代先进的45nm High-K制造工艺帮助其所在的系统在满负载状态下比奔腾双核E2000系列低了10瓦左右,较之三核心微处理器则更是低了50瓦之巨,看来奔腾双核E5000系列的性能功耗比与其性能价格比同样出众。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奔腾双核E5000系列中的首款产品E5200的倍频率便高达12.5,加之外频率只有相对较低的200MHz,因此这也注定将使其成为一款超频,特别是提升主频的利器,看看G0步进奔腾双核E2000系列的超频能力就知道它有多么可怕。对于奔腾双核E5200微处理器而言,320MHz的外频便能够让其核心运作在4GHz的时钟频率上,相信这对于任何一款基于45nm High-K技术打造的Intel桌面级微处理器产品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当然,更高的倍频也有助于微处理器在相对较低外频下获得更高的时钟频率,这无形中释放了主板和内存在超频过程中的压力,令超频变得更加大众化。
既然说起奔腾双核E5000系列,那么我们就真的不能不提及将被它的取代的对象,即奔腾双核E2000系列,毕竟后者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而对于其继任者奔腾双核E5000系列而言,改良的微架构和更快的时钟频率意味着更高的性能,45nm High-K全新一代的制造工艺意味着更低的功耗,加之与奔腾双核E2000系列相同的定价策略,奔腾双核E5000系列无论是在性能价格比还是在性能功耗比方面较奔腾双核E2000之前作均更上层楼,它将100美元以下的主流入门级双核心微处理器又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它的普及与成功剩下的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