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惠普之道:不是IBM+GOOGLE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8-09-05 10:59: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页

三年前惠普还处于内外交困中,如今惠普却成为全球IT最大企业。惠普的奇迹是什么?

当Prith Banerjee面对全球媒体宣布惠普实验室的革新计划时,这位惠普全球副总裁兼惠普实验室总监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为世人揭开了马克·赫德描绘的惠普战略远景的面纱。

3年前,马克·赫德临危受任,执掌这家濒临困境的IT巨人。在业界素有“成本杀手”之称的马克·赫德是否能够带领惠普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明天,成为当时华尔街质疑的焦点。然而,3年后,成长为全球最大IT公司的惠普以其独到的战略和多个全球第一的业务领域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

有人将惠普长期战略概括为“追随IBM的转型软件与服务”,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惠普正在成为一家战略独到的企业,不是IBM,更不是GOOGLE。未来的惠普,将仍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巨无霸。

重组实验室 华尔街反映激烈

作为惠普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惠普实验室全球总监,Prith Banerjee对于近期惠普实验室发生的变化感到兴奋。而他在惠普实验室展开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恰恰是赫德的革新精神的最佳履行,不妨将之看作惠普革新之旅的缩略版。

12个月前来到惠普实验室的Prith Banerjee被要求开发一种新型的企业研发方式——这种方式无疑必须符合马克·赫德“既低成本又具远见”的战略思想。3个月后,Prith Banerjee低调宣布了惠普实验室的重组计划,人们对其革命性的调整感到震惊:“过去全球同时研究150个项目的状况一去不返。现在惠普全球实验室将着重于20~30个比较大的项目。过去的基础研究比例不足,现在将逐步把研究方向调整为1/3的基础研究,1/3的实用性研究和1/3的产品研究。”

华尔街的分析员们对此做出了激烈的反应:研发资源的集中无疑对于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利,但是研发方向一旦有所偏失,则是满盘皆失——这似乎与马克·赫德谨慎保守的管理风格大相径庭。惠普实验室将如何规避风险?

Prith Banerjee告诉本刊记者,“过去惠普实验室的项目决策流程是研究人员将点子汇报给经理,经理再汇报给他的上级,这样决策速度快,但决策人太少,按照这个流程来处理大项目,确实风险偏大。现在新的审批流程则需要提交详细的提案,提案包括项目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提案将提交给由研发、产品和业务三个部门专家组成的评审顾问团审议,他们共同决定是否批准这个研究。”

第二页

而这一计划,恰恰与惠普全球IT设施的改革异曲同工。2006年完成的惠普全球IT设施改革,将惠普全球数百个数据中心集中为25个,将IT费用由占集团整体收入的3.8%下降到1.2%。集中资源,是马克·赫德的核心商业智慧之一。

作为惠普实验室大项目计划的补充,分布在全球六个国家的每个惠普实验室都有20%的自主研究权,其中有20%的研究员可以自由的去选择自己的研究工作,而在每一个项目中,每个组余下的80%的人员又有20%的时间可以研究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两个20%相加就保证了研究人员既有工作效率又有工作热情。

惠普实验室的革新计划最聪明的地方或许还不是大项目计划,而是研发方式的调整。开放式的合作使得聚拢多方资源成为可能,技术转让的灵活使得研发效益得以体现。

开放式合作的智慧来自惠普中国实验室的经验。惠普中国实验室与中国高校成立了5个联合实验室,开展了多个合作研究项目。例如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人脸识别项目硕果累累。与大学、与创业型的公司、与VC、与政府机构等多种资源的合作正好可以放大惠普实验室的研究力量。为了加强此方面的影响,惠普刚刚发布了一个创新研究基金,吸引世界上所有合作伙伴与惠普合作。

技术转让办公室的建立使得惠普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了灵活的出路。技术可以转让给现有业务,也可以转化给由研究人员、市场人员、业务人员一起组成的孵化部门,甚至可以转让给其它公司使用。

集中资源、开放式的合作、灵活的利益体现,这正是马克·赫德带领惠普走出困境的三件利器。

披上GOOGLE盔甲 搜索只是服务工具

作为惠普实验室的核心战略,信息检索、动态云服务、内容转换、智能化基础设施、可持续性发展的五大研发方向透露了惠普公司十年后的战略重点。

在这五大研究方向中,既可以看见惠普的老牌竞争对手IBM的影子,也可以看见微软、GOOGLE等企业的影子。这令人不由生疑:到底谁是惠普的竞争对手?将信息探索作为惠普实验室的一大研究方向,是否意味着惠普将加入与GOOGLE竞争的行列?当产业巨头惠普披上GOOGLE的盔甲,未来的IT世界将是怎样的图景?

第三页

惠普中国实验室主任刘伟对惠普未来发展方向定位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惠普原来是信息基础架构供应商,未来要成为信息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以服务的形式来提供IT的核心价值,是将来IT发展的方向。不过,和 Google、YAHOO的方式不同,惠普对信息搜索项目感兴趣,但是更关心搜索后面的服务,所以信息搜索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动态服务的一个工具。通用的搜索引擎只能够满足惠普需要的部分功能,即便在数据源方面,互联网信息也只占很小一部分。因此惠普与微软、GOOGLE专注的领域不一样,惠普在互联网上寻找信息的方式是在某一个感兴趣领域的垂直搜索,而不是全面搜索。

换句话说,信息搜索将成为惠普未来提供服务的一个基础工具。例如,当你使用惠普打印服务时,惠普的信息搜索功能将找出你的个性化信息,从而为你提供更加细致的服务。而另一方面,惠普的信息搜索功能也将为寻找潜在客户提供途径。

云服务迥异于IBM 个人消费端重于企业

如果你不知道“云计算”,换句时髦的话说,你就“OUT”了。听起来浪漫的“云计算”是目前各大厂商均注入重金的研究领域,IBM、微软、GOOGLE对“云计算”都不惜血本。IBM公司认为,云计算代表着一种新的IT资源提供模式,GOOGLE持有相仿意见;而惠普则认为,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接入到一种大范围的、按需定制服务的基础,微软属于此阵营。

提供计算资源,是云计算最通常的应用。今年6月,IBM在北京建立了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为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企业用户提供服务。此前的5月,这家公司在无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云计算中心。这种模式下,IBM取得租金,它的客户获得计算机资源。

Prith Banerjee称,云计算是一种可以进行密集型数据处理的基础设施,但它本身并不能为人们和企业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丰富的体验。在惠普看来,软件将会成为支持这些新型服务及决定用户体验品质的关键因素:设备将继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下一个发展阶段,各种基于设备的交互式服务——“云服务”才是真正的焦点。这也正是惠普的另一个重要研发方向:“动态云服务”。

惠普的做法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软件按需应用。这种模式免除了客户在本地安装、维护应用的费用和麻烦。惠普看到的趋势是:从工作生活到娱乐再到不同的社区,无论在哪里,无论接触到的是什么,一切事务都能以一种“服务”的形态体现在你面前。惠普从这种服务中获益,他的挑战在于如何提供更聪明的设备和更加智能化的网络。

微软公司观察到的方向与惠普类似,不过走得更远。在这家公司看来,带宽、存储、计算都不大可能是免费的,完全基于“云”的服务绝不会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从动态云服务的模式需求可以看出,惠普公司的产业策略将在未来呈现与IBM迥异的业务模式。同样是转型软件服务,惠普致力于基于现有产品结构的软件服务,其中包括基于打印机的打印成像服务,风行网上的“咔嚓鱼”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基于PC的回归个性化PC时代的市场策略;基于企业级设备的B.T.战略都是明证。而在市场领域,IBM集中资源于企业级市场,而惠普则同时重视个人消费端。

这意味着,惠普将在现有的冗长全面的产品线基础上,发展包括互联网搜索在内的软件与服务,优化现有产品配置,并同时为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级市场提供服务。这幅图景一旦实现,我们将看见的是一个崭新的科技巨无霸。 (《数字商业时代》凌曼文)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