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达仁:中国企业的深化ERP之路该怎么走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8-09-22 09: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一、CIO如何理解深化ERP应用的内涵

ERP作为现代企业应用IT技术体现企业管理思想与业务流程的方法,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基本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对ERP的认识以及需求均在不断提高。适合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模式的产品均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高度。随着ERP系统的不断普及,企业当初利用IT装备革新管理,提高竞争力的初衷已经实现,而当相互竞争的企业均以跨入信息化应用的门槛时,如何在新的竞争中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成为新一轮的关注焦点,谁能进一步深刻的理解信息化的内涵并结合IT手段深化信息化的应用,就能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现阶段中国企业的ERP应用水平如何?深化应用ERP的目标与内涵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国内知名管理专家,国家制造业信息化ERP认证培训专家组组长金达仁先生。(注:以下记者问简称“问”,金达仁先生的回答简称“答”)

问:不同类型,不同应用水平的企业在深化ERP应用的过程中,是否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内涵?

答:深化应用ERP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对与思考的实际问题,不同类型的企业不论现阶段ERP应用水平如何,都需要认准一个核心概念,那就是深化ERP应用,必须要战略理念先行,因此在内涵的认识上是一致的。

问:目前中国国企业的ERP应用水平如何?深化ERP应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否意味着管理模式的彻底变革?

答: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规模、研发、管理、资本、能耗和效率六个方面与西方工业国家的企业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例如2006年,世界500强前26个工业企业主营收入达到31.28万亿元,超过同期我国总数为291,036个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主营收入30.84万亿元。又如五年前,我曾分析中国企业管理现状,并认为“中国企业缺乏有效管理”。而ERP只所以在中国企业难以推进,其问题的根源也就在于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与中国企业现行管理的差异和碰撞。再如2006年,我国39个行业的平均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46次/年,远低于西方工业国家企业8次/年左右的平均水平。

从总体和纵向比较来看,我国企业ERP应用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从横向比较和发展眼光来看,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应用数量、应用时间、应用周期、应用集成、应用创新和应用绩效六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历经27年的推广应用,我国集成应用ERP的企业仅为13,000多家,约占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4.3%。已经集成应用ERP的企业,应用周期也平均在12年左右。此外,多数企业ERP应用未能立足于管理创新。因此,通过深化应用ERP来改变我国企业ERP应用现状,进而提升ERP应用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而从整个宏观角度出发,是为了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而服务。继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之后;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这个战略,既要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工业化进程,又要推动企业创新,深化应用ERP,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且还要相互融合,互为作用。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