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中国零售业的现状与未来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3-16 17:30:00转载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消费市场潜力,为我国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国内零售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零售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向现代零售市场体系的方向发展和完善,零售市场经营主题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底,我国批发业、零售业法人单位达88.36万个,其中,批发业53.08万个,零售业35.28万个;批发业、零售业产业活动单位120.26万个,其中,批发业64.51万个,零售业55.74万个。到2004年底,我国批发业个体户为214.8万户,零售业个体户为1616.2万户。到2005年底,全国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68万个。

    消费品市场年增万亿元

    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持续提高,市场供应商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市场经营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零售市场商品零售规模快速扩大。1997-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实际增长速度超过10%。2004年以来,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促使我国消费品市场稳定中加快增长的势头进一步增强。2004年-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速度分别为10.2%、12%和12.6%,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07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6410亿元。消费品市场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表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规模跃上一个大的扩张平台——将以每年增加万亿元的速度发展。

    零售投资成国内投资新热点

    零售市场商品零售额的快速增长,零售业景气的上升,推动了我国零售业投资的高增长,零售业的投资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个新热点。2004-2006年,我国城镇批发零售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1.3%、37.1%和23%。零售业投资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的零售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零售呈连锁和集团化发展趋势

    零售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多元化和层级性的发展,促使我国零售业业态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零售业市场上的零售业态,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现代零售业态已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流。至2006年底,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门店数达123690个,增长17%。其中,超级市场23233个,增长22.8%;专业店77220,增长15.2%。2006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业零售额为10499亿元,增长22.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重组、并购等改革步伐的加快,推动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2004-2006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分别为5599.98亿元、7405.2亿元和87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29.2%和18.1%。2006年,我国零售业百强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4%。

    外资注入零售业增幅巨大

    我国零售业市场对外资的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快速增长态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市场。2005年和2006年,我国批发零售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数分别为2606个、4664个,分别增长53.1%、79.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为10.4亿美元、17.9亿美元,分别增长40.5%、72.1%。

    市场环境越来越规范

    为了促进我国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流通业的快速发展,适应流通业对外开放水平程度的提高和建立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的需要,建立公平、规范、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2004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直销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等多项法律、法规。

    中国零售业

    值得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虽然我国零售业在持续发展,就总体而言,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零售业水平。我国零售业在对GDP贡献、增强就业,促进产品结构调整、规模与组织化程度、连锁化经营程度、物流配送水平、人才、经营管理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业态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除了这些需要在发展中逐步解决的问题外,目前,商业地产发展过热、以外资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场发展过快、中小零售业发展艰难,是当前影响我国零售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商业地产过热

    导致零售业态布局不合理

    我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热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带动了商业地产过热发展。2006年全国商业地产供应量比上年增长33%,一些大城市商业地产增速更是惊人,商业地产投资热不仅表现在商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大城市,而且向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向我国商业地产的投资呈快速增长之势,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商业地产投资热升温。商业地产投资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业态结构和布局结构不合理,表现为适合大型零售业态的地产多,且大多集中在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地产的投资过热,业态结构布局结构不合理,造成空置面积的快速增长,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增加了商业地产的投资风险。

    以外资为首的零售大店

    出现扎堆现象

    1992年我国商业领域开始对外资开放,至2004年12月11日,我国政府严格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零售业已对外资全面开放。至2006年底,沃尔玛、家乐福等7家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共开设了389家零售大店。由于大卖场等大型零售业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外资零售大店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一些内资零售企业也加快了零售大店的发展速度。由于目前我国对零售大店的开设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对外资零售企业的超国民待遇,造成零售大店不仅发展速度过快,而且绝大部分开设在大城市中心区,造成一些大卖场过度扎堆经营,甚至两家大卖场只有一墙之隔。在巩固发展大城市零售大店市场的同时,以外资为代表的零售大店也在加快向二、三线城市发展。

    中小零售企业生存环境恶劣

    目前我国零售业中,90%以上的为中小零售企业和个体户。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广大中小零售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水平总体处于落后状态,生存环境劣于大型零售企业,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政府有效措施支持的机制还没有建立。令人可喜的是,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制定和建立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的政策措施和机制。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及我国快速发展的巨大消费市场潜力,为我国零售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